"

特雷比亚河战役

"

在意大利北部发生的两次著名战役,一次是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前218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伏击罗马军队大胜的一次战役。第二次是法国大革命期间,1799年俄奥联军在苏沃洛夫指挥下击败法将麦克唐纳的战役。

特雷比亚河战役

特雷比亚河战役——在意大利北部发生的两次著名战役

汉尼拔的事迹:败汉尼拔的古罗马将领是谁?

罗马帝国和汉尼拔他们之间有着不一样的关系,可以说汉尼拔视罗马帝国为仇敌,罗马帝国也视汉拔尼为心头大患。在汉尼拔小的时候,他就跟随父亲学习军事,从小锻炼起来的军事才能在后来屡次击败罗马的战役中得心应手。

2.jpg

网络配图

那时候的罗马共和国出现内战和动乱,屋大维在最后成了罗马最终的胜利者。他巧妙的运用政治手段掌握了罗马的政权,并建立起罗马帝国。

迦太基总共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布匿战争是世界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在第二次战争中,汉尼拔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两座高山,进入意大利,巧妙运用军事战略将击溃罗马军队,其中他利用了天气变化,地形等计策引诱罗马人中计。罗马人深感汉尼拔的威胁,于是减少与他冲突,而是不断从汉尼拔身上学到不少的军事战略,这才渐渐夺回了意大利南部要塞。

公元前二零二年,汉尼拔被罗马击败。公元前一九六年,汉尼拔被选为迦太基的行政官,协助迦太基重新恢复国力军力。之后的汉尼拔在罗马人的施压下流亡到塞琉西王国。公元前一八九年,罗马将安条克打败,再次逼迫汉尼拔逃到比提尼亚王国。即使是这样,罗马人仍旧不放心汉尼拔,于是将汉尼拔带到罗马受审,汉尼拔是一个宁死不屈的将士,一生视罗马为敌,怎能受辱,于是服毒自尽。看得出,罗马帝国和汉尼拔之间的恩怨也是颇深的。 ...查看更多

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崛起,战神陨落

  公元前264年,罗马为争夺西西里岛,与当时的地中海强国迦太基爆发战争,史称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41年,迦太基战败与罗马签署了屈辱性的条约,失去了西西里岛。公元前218年,为了向罗马复仇,迦太基名将汉尼拔进攻西班牙的萨贡托,引发第二次布匿战争。(详细可阅读罗马崛起之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

  公元前218年5月,为了将战火带到罗马,在水路不通的情况下,汉尼拔率领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之后,汉尼拔分别在公元前218年12月的特雷比亚河战役中,和公元前217年的特拉西梅诺湖战役中,重创罗马军,给整个罗马带来巨大的恐惧。(详细可阅读罗马崛起之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入侵意大利和罗马崛起之第二次布匿战争、剿灭罗马军团)

  为了对付汉尼拔,罗马元老院组建罗马史上最庞大的野战军,但不幸于公元前216年8月2日,在坎尼会战中被汉尼拔歼灭。坎尼会战的胜利可以说是汉尼拔事业的巅峰,此后,他在没有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他开始停歇不前,在没有迦太基本土援助的情况下,一直与罗马周旋,而没有真正地击败罗马。(详细可阅读罗马崛起之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军团团灭)

image.png

  公元前208年,汉尼拔之弟哈斯德鲁巴尔仿效汉尼拔的行军路线从西班牙前往意大利支援他,但不幸在公元前207年于梅托汝斯河战役被全歼了。这次失利对汉尼拔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这使得他不敢再轻举妄动。相反,罗马开始有所行动。

  公元前207年,罗马名将大西庇阿在西班牙击败迦太基军,将迦太基的势力基本逐出西班牙。大西庇阿基本控制了西班牙半岛后,开始把目标放在迦太基北非本土上。公元前204年,他联合了迦太基后方的努米底亚,进军非洲,并于两次乌提卡战役以微弱的伤亡获得胜利。他在非洲站稳了脚跟,开始威胁迦太基本土。公元前203年末,汉尼拔也不得不奉旨回到非洲,他15年的意大利征伐成了无用功。(详细可阅读)

image.png

  *大西庇阿

  公元前203年秋,大西庇阿几乎兵临迦太基城下。在这种形势下,迦太基元老院与罗马元老院签订了和约。但这都随着汉尼拔回到迦太基而破裂,迦太基与罗马的战争还将继续。 大西庇阿意识到战争尚未结束,于是向已回到本国的马西尼萨求援。马西尼萨马上率领四千名骑兵及六千名步兵赶到。有了这些军队,大西庇阿的兵力可能与汉尼拔的大致相当。

  公元前202年夏末,大西庇阿沿巴格拉达斯河谷溯流而上,与马西尼萨会合。不久以后,汉尼拔将其营地移至扎马。这里距迦太基城有五天以上行程,位置介于迦太基城与大西庇阿之间。他如惯常一样派出探子搜集他们所能得到的一切有关罗马军队的情报。但是那些探子被擒获并被带去见大西庇阿。这位罗马将军准许他们四处察看,然后派人护送他们返回汉尼拔营地。大西庇阿竟表现得如此自信,让汉尼拔第一次意识到他在与一位堪称对手的人相对抗。他派遣一名使者前去谒见大西庇阿,建议与他在中立地区会晤。

image.png

  据说,这两位将军果真会面了。当他们相向定近看到对方时,顿生互相敬慕之情,两人都惊呆了一时相对无言。汉尼拔向大西庇阿提出休战,表示恢复和平的时刻已经来临。他说:“稳在手中的和平总比前途未卜的胜利更理想而且更保险。和平由您自己主宰,胜利归谁则须仰赖神灵了。”

  但大西庇阿对汉尼拔提出的休战条件不屑一顾。他坚持按迦太基人先前同意过的条件议和。他反问道:“难道迦太基方面应该为其破坏停战而得到奖励吗?”双方很快就明白已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便返回各自营地,开始为会战作准备。

image.png

  *汉尼拔

  次日早晨,他们将军队带到扎马附近的一片平地上,排好作战队形。由于汉尼拔的骑兵力量薄弱,他力图尽其所能加强其战线的中央,以便能够抵挡住罗马军团的猛攻。为此,他把八十头战象部署在最前列,然后才是第一条战线,即由来自各个地方的士兵混编而成的轻步兵。他们后面是战斗力较弱的迦太基及非洲部队。第三战线是跟随他征战意大利的老兵,骑兵则平均分列于两翼。他把他们留作后备队,一旦人数上占优势的罗马骑兵胜过他的簿弱骑兵时就用他们保护两翼与后方。

  大西庇阿则按罗马军惯用的三线队形部署其军队,但是他的队形与通常采用的棋盘式方阵不同。他的每一条战斗线的各个大队都与另一条战斗线中的那些大队前后对齐,这样在战斗单位之间既留开了让敌方战象得以通过的距离,而整条战线又可以保持其完整性。罗马人特别加强了自己战斗队形的右翼,在此配置了4000—5000努米底亚骑兵,在左翼则是2000—3000罗马骑兵。他还指定了专门投掷手,来对付战象。

  两者看起来似乎势均力敌,但其实不然。汉尼拔战法的精髓就在于两翼骑兵的机动性和包夹,而这时候汉尼拔精锐骑兵努米底亚骑兵在意大利已几乎损失殆尽,到非洲后虽有些许补充,但临时拼凑的队伍显得不堪一击。大量新加入的非洲步兵更是未战先怯更是无法与受过训练和具有经验的罗马军队相比。

image.png

  *左为努米底亚骑兵,右为罗马骑兵

  战斗由迦太基人发起。汉尼拔以战象冲击先发制人,但是大西庇阿早已在其第一条战线里集中了他的号兵。几百支军号齐鸣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把那些庞然大物吓得晕头转向,调头回走,在步兵和骑兵队伍中造成混乱。罗马骑兵趁此转入冲击,并将迦太基骑兵从战场上吸引开。

  汉尼拔决心以自己的步兵包围敌人两翼,并为此使军队的两列横队从两翼开进。罗马人也重复了这种机动,于是战斗成为战线正面的冲突。在激烈战斗过程中,大西庇阿命第二列横队的军人前出至两翼侧并拉长战斗横队,以包围敌人。尽管汉尼拔的第一条战线打得很顽强,但在两翼受到冲击的情况下,迦太基军还是慢慢地被罗马步兵逼到后退。

  正如汉尼拔所担心的,他的第二条战线中的士兵在此时却丧失了勇气。他们惊恐万状,四散逃命,其中许多人在逃过其后排战士身边时被汉尼拔的那些老兵砍死。尽管如此,那批老兵却坚决顶往了罗马军团的进攻。

  当大西庇阿意识到汉尼拔的第三条战线准备血战到底时,他命令其军队停止进攻重整队形,将最有经验的军人——后备兵投入战斗,编成方阵冲击迦太基军。迦太基人勉强地经受住这次突击。但此时,已将汉尼拔的骑兵逐出战场的罗马骑兵开始冲击迦太基军的后方。与此同时,罗马军团则从正面发起攻击。在前后夹击下,汉尼拔的大部分老兵战死在他们的作战位置上,迦太基的军队被粉碎。迦太基军损失达万人之众,而汉尼拔则侥幸逃脱。相反,罗马人只损失了1500人。

image.png

  许多史学家都曾对扎马战役的两位将领作过比较,关于孰高孰低也一直存在着不少的争论。的确,大西庇阿赢得了最后胜利,但是在这最后一场战役中汉尼拔并没有失败,失败的是他的作战机构。

  如果大西庇阿与汉尼拔的较量发生在汉尼拔的鼎盛时期,当时迦太基骑兵正在使许多罗马指挥官胆战心惊而他的步兵也能与骑兵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那么战争的结果肯定会大不相同。在扎马,汉尼拔的老兵们面对西庇阿在数量实力上远有优势的最精锐军团尚能力战劲敌,保持其战线经久不垮;只是因为迦太基骑兵被赶出战场未能阻止罗马骑兵从背后进行袭击,他们才被打败。

  大西庇阿无疑是罗马最伟大的将领之一,但是他很可能并不比尼禄或马尔克卢斯高明多少。这后两位将军中不论是哪一位都同样有可能打赢扎马战役。他们全都向汉尼拔学到了许多战争艺术并且已经用汉尼拔的战术有效地对付了那些迦太基二流将领。不同的是唯独大西庇阿有机会在与老师本人的较量中显露自己学来的本领。我们不应该忘记,教会大西庇阿与其他罗马将领如何打胜仗的恰恰正是汉尼拔。

  不管怎样,迦太基终究战败了。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人同罗马人签订了苛刻的和约。迦太基人失去非洲以外的一切领地。迦太基完全解除武装,从此不得在未经罗马许可下建立军队,只能有自卫队。海军解散,整个舰队被交给罗马,只能有10艘防海盗的船。而且自卫队不得赴海外作战,且任何自卫战争必须先和罗马协商。同时选100名14岁以上30岁以下男子赴罗马充当人质。

image.png

  *迦太基城

  战后,四十六岁的汉尼拔成为迦太基的行政官,并证明他在内政上的能力不亚于他的军事才华。他进行了一系列成效显彰的改革,使得迦太基可望在不大幅增加税收的情况下分期付清对罗马的战争赔款,帮助迦太基从战争的疮痍中恢复。

  公元前195年,罗马人开始顾虑迦太基人复苏的经济会对他们再次造成威胁,于是要求迦太基政府交出汉尼拔。在罗马人的施压下,汉尼拔出走东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国,直到公元前189年,罗马打败安条克三世,并要求引渡汉尼拔。之后,汉尼拔逃到小亚细亚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即使如此,罗马人仍然不放心汉尼拔,一直争取把他引渡到罗马受审,终于逼至汉尼拔在公元前183年服毒自尽。

  汉尼拔被西方人誉为战略之父,或者说,他是今天美国“高边疆”战略理论之父。但是,我们同样也看到了这样的事实,在局部战略上和大战略上,汉尼拔作为实际在前线坚持战争的指挥员,确实发挥了自己的最大的极限。

image.png

  *汉尼拔

  在外交上,汉尼拔成功争取到反抗罗马的同盟者。在军事上,汉尼拔在意大利境内十几年基本上不败。但在经济上,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在罗马境内以战养战的方法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他军队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迦太基政府却害怕汉尼拔胜利后会回到迦太基夺取政权,因此愚蠢地决定不再给汉尼拔持续的援助。

  由于其本人并不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即便在一个局部上实现了战术、战役与战略的多重胜利,但核心基础还是国家整体利益胜利决定整个战略方针是否可行。因此,汉尼拔的失败与其说是大西庇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还不如说是迦太基总体国家战略的失策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特雷比亚河战役发生在什么时候?特雷比亚河战役的结果

  在意大利北部发生的两次著名战役,一次是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前218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伏击罗马军队大胜的一次战役。第二次是法国大革命期间,1799年俄奥联军在苏沃洛夫指挥下击败法将麦克唐纳的战役。

  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领军队出其不意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直抵波河平原。当时时值隆冬,汉尼拔部队在翻越积雪山脉时损失颇重,战斗力大幅下降。罗马派出执政官之一的老西庇阿率领军队前去剿灭,但在前哨战斗中,汉尼拔占优势的骑兵击溃了罗马先头部队,老西庇阿意识到这一点,于是避免与汉尼拔直接对抗。而随后到来的罗马另一执政官森普罗尼乌斯·隆古斯(Titus Sempronius Longus)却坚持要趁迦太基军队元气尚未恢复之时进行决战,因此,公元前218年12月,在特雷比亚河(The River of Trebia) (意大利北部帕杜斯河,即波河的支流)岸上,双方展开决战。

blob.png

  战役经过

  开战前夕,汉尼拔(Hannibal)的迦太基(Carthage)军队中拥有1万骑兵,2万步兵。而罗马方面,森普罗尼乌斯·隆古斯的罗马军队拥有4千骑兵及3.2万步兵(包括盟国兵力)。开战前夜,天空飘雪,汉尼拔派出弟弟玛戈率领骑兵8千人潜伏在河边茂密的灌木从中,而命令余下的士兵好好休息。第二天清晨五点钟,汉尼拔命令部队起床,饱食后准备战斗,并派出剩余的2千努米底亚骑兵到河对岸的罗马军营前挑衅示威。森普罗尼乌斯·隆古斯下令全军整队出击。由于仓促,罗马军队在没有进餐的情况下就匆忙出发,趟过冰冷的河水追击努米底亚骑兵。在渡河后,罗马人赫然发觉迦太基人已经占领了河对岸正面的一处小山包,正严阵以待。但出于兵力优势,罗马将领下令全军冲击。汉尼拔利用标枪兵首先骚扰罗马军队,同时使用新雇佣的高卢步兵作为第一线抗击罗马军队的第一波强大攻势。同时两翼使用仅剩的8头战象对罗马军队进行冲击。当战事胶着时,汉尼拔示意玛戈的骑兵由河边出击,从背后合围罗马军团。在激战中,罗马军队伤亡2万8千人,仅有八千步兵在两位执政官的率领下从高卢军队薄弱的防守中杀出血路退回波河以南。而汉尼拔军队损失仅仅4千人,但战象仅剩1头。

  影响

  此次战役之后,汉尼拔不仅解除了翻越阿尔卑斯山以来最大的威胁,同时以自身的实力赢得了当地高卢居民的信任,不仅补充了给养,而且扩大了兵员。而罗马军队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损失,不得已将远在西西里岛准备进攻迦太基本土的军队调回本土进行防御,打乱了罗马企图一举攻占迦太基城的计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特雷比亚河战役中的法国元帅——麦克唐纳

  埃蒂安-雅克-约瑟夫-亚历山大·麦克唐纳,法国元帅,塔兰托公爵(Etienne-Jacques-Joseph-Alexandre MacDonald, Duke of Taranto) (1765年11月17日– 1840年9月7日) 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军事领导人。拿破仑对他评论:"麦克唐纳是一位优秀而勇敢但不幸的指挥员",同时,"当他吹风笛的时候,他不可信赖"。

blob.png

  家庭背景

  麦克唐纳出生于色当,他的父亲内尔·斯蒂芬·麦克唐纳(Neil MacEachen)是苏格兰人,来自苏格兰外赫布里底群岛南尤伊斯特(South Uist)岛的一个詹姆斯党(Jacobitism)。内尔是苏格兰詹姆斯党的女英雄弗洛拉·麦克唐纳(Flora MacDonald)的近亲,她在1746年协助小王位觊觎者查理·爱德华·斯图尔特逃生起到了关键作用。1745年老麦克唐纳因是詹姆斯党被流放来到法国。

  军事生活

  1785年麦克唐纳进入法军爱尔兰军团,1792年任吉伦特派将领夏尔·弗朗索瓦·迪穆里埃将军的上尉副官,1793年晋升为准将,1794年晋升为少将,随后在圣布雷-梅塞军团(1795年)、意大利军团(1798年)服役。1799年任意大利军团司令,击败奥地利的马克·冯·莱贝里希将军。6月被俄国亚历山大·苏沃洛夫元帅的俄奥联军击败,退到热那亚。

  1801-1802年,他率军征服丹麦。1804年任元老院议员,

  拿破仑手下

  1809年7月12日他被拿破仑授予元帅权仗。12月被封为塔兰托公爵(名义上世袭荣誉,1912年断绝)。

  波旁王朝时

  拿破仑一世退位后,路易十八任命麦克唐纳为法国议员、第二十一军区司令,授予圣路易骑士勋章。1815年7月,任元老院大臣、枢密院成员。1825年,被晋升为四名大元帅之一,并指挥皇家卫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此次战役之后,汉尼拔不仅解除了翻越阿尔卑斯山以来最大的威胁,同时以自身的实力赢得了当地高卢居民的信任,不仅补充了给养,而且扩大了兵员。而罗马军队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损失,不得已将远在西西里岛准备进攻迦太基本土的军队调回本土进行防御,打乱了罗马企图一举攻占迦太基城的计划。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