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几内亚战役

"

  新几内亚战役( 英文: New Guinea Campaign)太平洋战争期间,美澳盟军于1943年6月~1944年7月在新几内亚及其附近岛屿对日军实施的进攻战役。

  1943年初,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巴布亚半岛受挫后,在新几内亚东北部地区不断增加兵力,企图建立一道固守拉包尔的外围防线。

新几内亚战役

新几内亚战役——美澳盟军与日军的对决

新几内亚战役发生在什么时间 新几内亚战役简介

  新几内亚战役( 英文: New Guinea Campaign)太平洋战争期间,美澳盟军于1943年6月~1944年7月在新几内亚及其附近岛屿对日军实施的进攻战役。

  1943年初,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巴布亚半岛受挫后,在新几内亚东北部地区不断增加兵力,企图建立一道固守拉包尔的外围防线。

blob.png

  战争简介

  盟军企图首先收复新几内亚的萨拉马瓦和莱城,肃清休恩半岛日军,尔后西进夺取新几内亚北部沿海地区,为进攻菲律宾开辟道路。守岛日军为陆军第8方面军(司令为今村均大将)属下的第18军(安达二十三中将)和第4航空军(寺本熊市中将),海军东南方面舰队(司令为草鹿任一海军中将)的第9舰队(远藤喜一中将);驻新几内亚西部地区日军为第2方面军军(阿南惟几大将 。盟军参战部队有:沃尔特·克鲁格中将的美陆军第6集团军(下辖美军第24、第32、第41师),澳大利亚陆军司令托马斯·布莱梅指挥的澳军(下辖澳军第3、第5、第7、第9师),美海军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指挥的第3舰队、马克·米切尔指挥的第38特混舰队、乔治·丘吉尔·肯尼的美国陆军第5航空队,由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统一指挥。

  1943年6月30日,美澳军在萨拉马瓦东南约30公里的拿骚湾登陆,随后向萨拉马瓦发起进攻,以吸引驻莱城的日军分兵支援。8月17日,美国第五航空队大规模空袭莱城附近日军机场,击毁日机约200 架,夺得制空权,几乎全部摧毁日军在新几内亚的航空力量。9月4日,澳第九师由美海军掩护在莱城东面约20公里的河口登陆。次日,美伞兵团约1700 人对莱城背后的机场实施空降,占据机场后澳军第7师随即机降,形成东西夹击莱城之势。9月8日萨拉莫阿日军奉命运步撤至莱城。9 月10 日澳第九师亦被空运至前线。9 月11日萨拉莫阿被美、澳军攻克。9月15日美、澳部队开始合围莱城,日军约9000人弃城突围,逃往北部山区。澳军第七师和第九师合股攻克莱城。至此美军遂打开进军巴布亚的门户。22日,澳军第9师一部在休恩半岛东端登陆,10月2日占领芬什港。日军第二十师团由马当前往增援,遭重创,于12月19日向锡奥地区撤退。

blob.png

  1944年1月2日,美军第32师一部在赛多尔登陆,切断锡奥与马当的联系,迫使日军由内陆向马当、博吉亚、韦瓦克退却。4月22日,美军绕过日军重兵防守的博吉亚、韦瓦克,在艾塔佩和荷兰迪亚(今查亚普拉)登陆;5月17日在瓦克德岛及其对岸的濒海地区登陆;27日在比亚克岛登陆,遭日军顽强抵抗,苦战两个多月始占该岛。7月2日,美军占领农福尔岛,随后避开日军重点设防的马诺夸里西进,30日在鸟头半岛西北岸的桑萨波尔登陆。新几内亚战役至此结束。此役,盟军采用“蛙跳”战术突破日军拉包尔右翼防线,向前推进1800多公里,为进攻菲律宾开辟了道路。

  战争地点

  概述

  新几内亚岛是太平洋第一大岛屿和世界第二大岛(仅次于格陵兰)。又称伊里安岛。位于西太平洋的赤道南侧,西与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毗邻,南隔阿拉弗拉海和珊瑚海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相望。在东经141°以东及新不列颠、新爱尔兰等岛屿为独立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141°以西及沿海岛屿为印度尼西亚的一省,称伊里安查亚。全岛两部分接触极少。

blob.png

  地形简介

  全岛略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长约2400千米,中部最宽处640千米。面积约78.5万平方千米,连同沿海属岛在内共81.8万平方千米。全岛多山。中部群山盘结,自西北伸向东南,形成连绵延续的中央山脉。大部分山地、高原,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汇集西部的高耸山脉,总称为雪山山脉,其中最高峰为查亚峰(旧称卡斯滕士峰),海拔5030米,为大洋洲最高点。东段为马勒山脉,山势向东逐渐降低,而后再向东南延伸,形成巴布亚半岛的欧文·斯坦利岭。全岛不少山峰都是死火山锥。部分山区还发生火山喷发,并有频繁的地震。这些东西向的高大山岭,到处悬崖峭壁,道路崎岖,成为全岛南北交通的巨大障碍。在中部山脊的南北两侧,有宽窄不一的沿海平原,其中尤以南部的里古-弗莱平原为最大,有广阔低平的沿海沼泽和红树林。海岸曲折,多港湾。沿海有许多由于火山作用或珊瑚礁形成的岛屿。较大的河流都发源于中部山区,分由南北坡地流注海洋。主要河流在北部有曼伯拉莫河、塞皮克河、拉穆河、马克姆河,在南部有迪古尔河和弗莱河。这些河流上游坡陡流急,挟带大量泥沙,在中下游两岸形成大小不等的冲积平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新几内亚战役过程简介 新几内亚战役的成功的意义

  开战

  当麦克·阿瑟指挥部队占领马丹后,根据原定的作战计划,下一个目标是汉萨湾。但汉萨湾和下一个目标威瓦克有日军第18集团军的77000人防守,是两个坚固据点,一时难以攻克,即使攻下,最远也只能跃进200多英里。因此,麦克阿瑟决定置这处据点于不顾,采取“蛙跳战术”实施越岛进攻,直接进攻500英里外的艾塔佩和荷兰蒂亚。

blob.png

  麦克阿瑟率领他的庞大舰队从芬什港和马努斯等基地出发,开始了他的大"蛙跳"。这支舰队先向西北方向航进,以使敌人一旦发现他们也不能判明其真正意图。在行驶到目标以北海域后,再突然掉头向南,"就像枝桠从树干上向天空伸展一样",其触角伸向各自的目的地:一支向艾塔佩挺进;一支向塔拉梅拉湾航行;第三支主力直接向亨博尔特湾驶去。

  经过

  1944年4月22日清晨,美军战舰和一队队登陆艇冲破晨雾,在荷兰蒂亚港湾赫然出现。几乎未遇任何抵抗就夺占了登陆场。4月26日,美军以伤亡1100余人的轻微代价结束了荷兰蒂亚战役。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即4月27日,麦克阿瑟即命令艾克尔伯格乘胜再向西跃进一步,夺取距荷兰蒂亚170英里的瓦克德一萨米地区,以得到更多的机场供空军部队使用。5月17日,艾克尔伯格派出"旋风特遣部队"在瓦克德岛及对面的马劳湾登陆,经过4天紧张激烈的战斗,很快控制了该地区。

  盟军在太平洋上的迅速推进,使日军大本营大为惊恐。为阻止这一推进,日本联合舰队企图集中日本海军的几乎所有力量,在航空兵支援下,诱使美国太平洋舰队进入菲律宾海决一雌雄。不料,3月底美军缴获了一箱标有"绝密"的文件。麦克阿瑟在这些文件中发现了行动计划。

blob.png

  瓦克德岛攻占后,麦克阿瑟决定马不停蹄地向西跃进,夺取距瓦克德西北180英里的实珍群岛中的比亚克岛。比亚克岛位于鸟头湾的出口处,为扼守鸟头半岛的天然屏障,北面即是帕劳群岛。该岛被珊瑚礁所环绕,岛上地形起伏,长满了浓密的热带丛林,到处是蜂窝状的多层洞穴。由于"阿号"作战计划要求使用陆基航空兵来弥补航母兵力的不足,因此,位于该决战海域的拥有三个机场的比亚克岛便变得特别重要了。显而易见,无论盟军还是日军,只要以该岛为基地,其轰炸机群就会大大加强己方海军部队在这一海域的突击力量。不使比亚克岛落入盟军手中,这对"阿号"作战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日军向那里增援了7000余人的部队,使岛上日军总数达到1.1万多人,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训练有素、富有战斗经验的精锐部队。他们利用遍布全岛的蜂窝状洞穴,组织了严密而巧妙的防御体系,准备与胆敢登陆的盟军决一死战

  麦克阿瑟宁愿相信岛上守军不多的说法,而令霍勒斯·富勒少将的第41师1.2万人去完成这次任务,同时命第7舰队和第5航空队提供海空支援。5月27,即在拿下瓦克德岛一周后,麦克阿瑟发动了比亚克岛登陆战。随着盟军7月2在比亚克以西70英里的农福尔岛登陆,以及于7月30登上了日军在新几内亚的最后一个据点——鸟头半岛,占领桑萨波。这样,麦克阿瑟在三个多月时间里向西跃进1000余英里,并沿整个新几内亚海岸建立起一系列海空军基地,使日军无论从空中还是从海上都无法在哈马黑拉——菲律宾战线以外作战了。

  结束

  夺取桑萨波,标志着新几内亚战役的结束。从上一年6月底以来的13个月时间里,麦克阿瑟的部队采取蛙跳战术一层一层地深入日军的弧形防线,西进了1800英里,北进了100英里,距棉兰老岛只有500英里了。数股敌人被孤立,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因而无力组织有效的进攻力量,无法牵制盟军的主要作战行动。唯一对盟军的作战计划造成威胁的是被围困在韦瓦克地区的日军,他们绝望地在雨季中期待外援,但海陆补给线均被切断。这样,由于得不到补给,经过两个月的孤军困守后,日军再也支持不住了。

blob.png

  在这次战役中,美军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没有按照逐一突破的传统战术,而是通过“蛙跳”战术将日军切割开,破坏了战争中最重要的物资供应链,小范围孤立驻守岛屿的日军,打击其嚣张的气势、瓦解心理防线,避免了攻占为数众多的岛屿时出现大量伤亡的局面。最为重要的是争取到了时间,以最快的速度纵深推进。麦克阿瑟以“蛙跳战术”沿新几内亚北岸北进,几步就跳到了新几内亚的最西端,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了新几内亚战役。

  战争评论

  1944年麦克阿瑟指挥盟军西南太平洋的武装力量实施新几内亚战役。“蛙跳战术”的运用之妙达到了极致。“蛙跳战术”使得美军先后跳过了加罗林群岛、台湾岛等诸多岛屿,粉碎了日军“死守耗敌”的企图,获得了巴布亚战役、新几内亚战役、菲律宾战役的胜利。夺取了塞班岛、硫磺岛、冲绳岛,快速打开了通往日本本土的大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新几内亚战役的指挥官是谁?指挥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简介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1964)MacArthur,Douglas 美国五星上将。这是一个具有狼一般性格的人:在战争中,他打的胜仗如同狼的捕获量一样多;尽管他也打过败仗,然而,他却把失败的捕猎当作磨练自己技能、增添对成功渴望的手段。有人说他是一名笑对失败、超然前进的将军。他就是美国名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image.png

  经历

  出身于军人世家。1903年毕业于西点军校。1906~1907年任总统随从副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师参谋长、师长,在法国战场作战。1919~1922年任西点军校校长。1928年任驻菲律宾美军司令。1930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35年任菲律宾军事顾问。1936年被菲律宾总统任命为菲律宾陆军元帅。1941年7月任远东美军司令。1942年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同年秋季开始对日反攻。1945年9月2日代表盟国接受日本投降。后以盟军最高司令官名义,执行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任务。朝鲜战争爆发后,任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极力主张扩大侵朝战争、进攻中国。因同H·S·杜鲁门政府的全球战略方针有分歧,1951年4月被撤职。

image.png

  麦克阿瑟返回美国后曾在国会发表演讲,继续主张扩大侵略战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怂恿蒋介石反攻大陆等政策。美国国会亦曾举行麦克阿瑟听证会。1952年,麦克阿瑟企图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但未能成功。此后任兰德打字机公司董事长,著有回忆录《往事的回忆》。1964年4月3日,麦克阿瑟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因病死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新几内亚战役发生的地点是哪里?地形有着怎样的特点

  概述

  新几内亚岛是太平洋第一大岛屿和世界第二大岛(仅次于格陵兰)。又称伊里安岛。位于西太平洋的赤道南侧,西与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毗邻,南隔阿拉弗拉海和珊瑚海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相望。在东经141°以东及新不列颠、新爱尔兰等岛屿为独立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141°以西及沿海岛屿为印度尼西亚的一省,称伊里安查亚。全岛两部分接触极少。

image.png

  地形简介

  全岛略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长约2400千米,中部最宽处640千米。面积约78.5万平方千米,连同沿海属岛在内共81.8万平方千米。全岛多山。中部群山盘结,自西北伸向东南,形成连绵延续的中央山脉。大部分山地、高原,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汇集西部的高耸山脉,总称为雪山山脉,其中最高峰为查亚峰(旧称卡斯滕士峰),海拔5030米,为大洋洲最高点。东段为马勒山脉,山势向东逐渐降低,而后再向东南延伸,形成巴布亚半岛的欧文·斯坦利岭。全岛不少山峰都是死火山锥。部分山区还发生火山喷发,并有频繁的地震。这些东西向的高大山岭,到处悬崖峭壁,道路崎岖,成为全岛南北交通的巨大障碍。在中部山脊的南北两侧,有宽窄不一的沿海平原,其中尤以南部的里古-弗莱平原为最大,有广阔低平的沿海沼泽和红树林。海岸曲折,多港湾。沿海有许多由于火山作用或珊瑚礁形成的岛屿。较大的河流都发源于中部山区,分由南北坡地流注海洋。主要河流在北部有曼伯拉莫河、塞皮克河、拉穆河、马克姆河,在南部有迪古尔河和弗莱河。这些河流上游坡陡流急,挟带大量泥沙,在中下游两岸形成大小不等的冲积平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1944年麦克阿瑟指挥盟军西南太平洋的武装力量实施新几内亚战役。“蛙跳战术”的运用之妙达到了极致。“蛙跳战术”使得美军先后跳过了加罗林群岛、台湾岛等诸多岛屿,粉碎了日军“死守耗敌”的企图,获得了巴布亚战役、新几内亚战役、菲律宾战役的胜利。夺取了塞班岛、硫磺岛、冲绳岛,快速打开了通往日本本土的大门。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