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内战

"

英国内战(英语:English Civil War),是1642年至1651年在英国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斗争;英国辉格党称之为清教徒革命(英语:Puritan Revolution)。

英国内战

英国内战——对英国和整个欧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纳西比战役爆发的背景是什么?跟英国内战有关系吗

  英国内战(英文:-{English Civil War}-),是1642年至1651年在英国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斗争;英国辉格党称之为清教徒革命(英文:-{Puritan Revolution}-),马克思主义史观称之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English Bourgeois Revolution}-)。

  在内战中,以克伦威尔等人为代表的革命领导人创建了新型的军队,并在实战中创造了一套新的战略战术,在欧洲军事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对于英国和整个欧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史学家一般将革命开始的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image.png

  第一次内战

  长期议会召开后,议会处死了国王的宠臣斯特拉福伯爵温特沃思;通过《三年法令》,规定议会应定期召集,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将其解散;废除了皇室法庭。经过多次的斗争,查理一世无计可施,于1642年1月离开伦敦到英国北部约克郡。8月间在诺丁汉升起王家军旗,宣布讨伐国会,挑起了内战。

  在1645年6月纳斯比战役中,克伦威尔领导的国会军队战胜了国王的军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1646年6月又攻克国王的大本营牛津。第一次内战以议会的胜利而结束,国王也成了议会的阶下囚。

  第二次内战

  1648年春,南威尔士、肯特、埃赛克斯等地王党暴动,并与苏格兰军队同盟,发动了第二次内战。克伦威尔在8月的普勒斯顿战役中击溃苏格兰军队,并将苏格兰并入英国,第二次内战结束。

  内战结束后,1648年12月军队第二次开进伦敦,占领了议会,将长老会派议员清洗出去,余下议员约200余人。此后,长期议会就称为残余议会。这个议会设立审判查理一世的最高法庭。[英历1648年]1月30日,最高法庭判决"查理·斯图亚特作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及国家的敌人,应该被斩首",查理一世被当众处决。随后,议会又先后通过取消上院和废除君主制的决议。5月19日正式宣布英国为"没有国王和上院"的共和国和自由邦(英格兰联邦)。

  1653年4月20日,克伦威尔解散了残余的长期议会,另组小议会(贝尔邦议会)。因其中部分激进的议员不断提出改革要求,小议会又被迫解散 。接着克伦威尔于1653年12月16日被宣布为护国公,共和制被推翻,建立了护国公制/护国政体(英格兰联邦-护国公时期)。

  战役背景

  纳西比会战是17世纪中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国会军队与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军队之间进行的一场决战。英王查理一世实行宗教专制,迫害非国教教徒,引起了广大清教徒和资产阶级的反抗,于1642年1月离开伦敦来到北方的约克城,在这里依靠封建贵族的支持组织军队,宣布讨伐国会。英国内战随之爆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英国内战是什么时候爆发的?英国内战的历史背景

  英国内战(英语:English Civil War),是1642年至1651年在英国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斗争;英国辉格党称之为清教徒革命(英语:Puritan Revolution)。

  此事件对英国和整个欧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由此将革命开始的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image.png

  内战背景

  英国是欧洲资本主义摇篮之一。

  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农业中资本主义因素发展比较早,农村与市场的联系比较密切。

  13~14世纪,英国农村成为尼德兰南部的佛兰德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呢绒业的羊毛供给者。15世纪末16世纪初,羊毛的价格进一步上涨,更加刺激了养羊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贵族将农田改为牧场饲养羊群,以谋取更多的利润。

  圈地运动

  早在13世纪就已开始的圈地运动英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迅速展开。

  这一方面因为羊毛价格上涨,圈占土地饲养羊群更为有利可图;另一方面,新大陆发现后,大量金银从美洲流入欧洲,引起"价格革命",即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那些收取固定货币地租的贵族,因货币贬值而收入相对减少。而那些采取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场的人,收入却日益增加,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圈地运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后果:第一,它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的转变。随着圈地运动的发展,英国农村中出现了许多资本主义农场;第二,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市场;第三,农村中出现了一批与资本主义市场有密切联系的新贵族,新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利益,后来成为革命中的领导力量。

  重大变化

  到17世纪初,英国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封建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已经瓦解,农业越来越密切地与市场联系在一起;封建的土地经营已逐步转化为资本主义经营;从封建贵族地主中分化出一个与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新贵族,他们在大规模的土地转手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成为英国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工商业发展

  在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工商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了原有的工业部门,如羊毛加工业、炼铁业、采矿业和造船业发展较快以外,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如纺织业、丝织业、肥皂业等也建立和发展起来。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新大陆发现后,西方贸易中心由地中海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的贸易地位直线上升。

  1588年,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而确立了英国的海上优势,加速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包括城市中的工商业资本家、手工工场主、部分行会的行东和农村中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农场主)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封建专制王权不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17世纪初的英国,农民仍然占全国居民的大多数。根据社会地位的不同,农民分为自由农和公簿持有农。前者是在封建时代保持了自由地位的农民的后裔。他们拥有自己的土地,其中多数人拥有必要的选举权资格。后者是从封建时代的农奴转化而来的。他们虽然获得了人身自由,但仍然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租用地主的土地。他们负担的封建义务较重,社会地位较低。

  农民是英国革命的主力军,是议会军的基本力量。手工工场工人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驱,受压迫最深,革命性最强,但在革命中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image.png

  清教产生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意识--清教产生了。

  当时,宗教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自从亨利八世实行宗教改革以后,英国国教成了国王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16世纪后半期,"不奉从国教者"提出了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余因素,其主张被称为"清教",这些人被称为"清教徒"。清教徒提出了不同于英国国教的新的教义、仪式和组织原则,其实质是反对封建统治的精神枷锁。因此,清教徒一再遭到封建统治者的迫害。

  斯图亚特王朝时代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继位为英王,称詹姆斯一世,从此开始英国历史上的斯图亚特王朝时代。

  在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在位)和查理一世(1625~1649年在位)统治时期,国王加强了封建统治,提倡"王权神授说",多次解散议会,大肆迫害清教徒,千方百计搜刮民财,激起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不满。

  议会中反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代表逐渐形成了与封建专制王权对立的反对派。

  1628年,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重申未经议会批准不得任意征税;没有法律依据和法院判决,不得任意逮捕任何人,不能剥夺其财产。查理一世为了得到议会的拨款,勉强批准了《权利请愿书》。但他随后又不经议会同意而继续征税。当议会号召抗税不交时,查理一世就于1629年解散了议会。此后11年间,议会一直未再召开。

  苏格兰起义

  在此期间,以查理一世为首的统治者肆无忌惮地迫害清教徒,并强行征收"船税"。英国人民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拒交"船税"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抗议运动。

  在此时刻,发生了苏格兰起义,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苏格兰当时为一个独立的苏格兰王国。从詹姆斯成为英王后,苏格兰与英国共有一个国王,但两国并没有合并,苏格兰有自己独立的议会和教会组织。

  1637年,查理一世下令苏格兰采用稍加修改的英国国教祈祷书和英国国教祈祷仪式。这道命令引起了苏格兰人普遍的愤慨。

  1639年,苏格兰人起义,并攻英国境内。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对付苏格兰起义军,于1640年4月召开了议会。但议会拒绝征税,反而提出了权利问题。查理一世一气之下于5月初将其解散。这届议会存在不到1个月,史称"短期议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有着传奇开挂人生的马蒂尔达皇后:掀起英国内战二十年

  今天跟大家聊聊这个奇女子的婆婆,同样是有着传奇开挂人生的马蒂尔达皇后(Matilda,1101年2月7日-1167年9月10日),婆婆与媳妇都彪悍到名垂千史,只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image.png

  故事得从马蒂尔达八岁那年说起。

  八岁的小女孩搁今天还是上小学二年级的年纪,然而八岁的马蒂尔达已经被英格兰诺曼王朝的国王亨利一世远嫁到德意志,成为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海因希五世的王后(中世纪贵族女性的婚姻年龄都非常早)。什么叫在权力的风暴眼里长大,什么叫身经百战见识得多了?——马蒂尔达就是。

image.png

  皇后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英格兰已经是十年以后,也就是十八岁那年,这一年里她的弟弟——亨利一世王位继承人威廉.艾特林在一艘白船上开趴体,玩得太嗨结果连船带人都给整沉了。而亨利一世一生虽然有子女二十四人,但其中二十二个都是私生子,于是合法继承人里只剩下了马蒂尔达。

image.png

  这个时候亨利一世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把王位继承权给自己的大侄子斯蒂芬——威廉在船上狂欢时他临阵脱逃捡回一条命;要么把王位传给自己的亲女儿。血浓于水,老亨当然肥水不流外人田,尽管在中世纪,国王的职责集政治管理、世俗法官(与教会法官分立)与军事统帅为一体,后者在当时似乎不是女人的专长,但亨利一世知道自己的女儿跟自己一样流淌着彪悍的血液。

  于是亨利一世召集国内的贵族封臣,让他们向马蒂尔达宣誓效忠,前前后后一共举行了三次,足见有多么不放心。不过老亨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倒是过于自信,觉得马蒂尔达离继承自己王位那天还有好多年,眼见着女儿第一任丈夫海因希五世已逝,也没留下一子半女,老亨琢磨着再给女儿续一门亲来延续血脉。

  在父亲的安排下马蒂尔达别无选择的又一次离开了英格兰来到法国地带,这次她的丈夫是比她小十几岁的英俊少年——安茹伯爵若弗鲁瓦,因为臭美爱在自己的帽子上别一朵金雀花得名金雀花伯爵——这也是后世金雀花王朝名称的由来。

image.png

  这次马蒂尔达履行了自己家族的繁衍义务,生下一子一女,然而在马蒂尔达第三次怀孕的时候,亨利一世在一次狩猎中突染风寒,暴毙了。老国王的大侄子斯蒂芬立马在英格兰给自己戴上了王冠,宣布只有男性才能有王位继承权,国内那些宣誓过马蒂尔达的封臣们纷纷调转船头,拥立斯蒂芬的统治。

  一时间,马蒂尔达身在异国他乡,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王冠,并且孤家寡人,但如果就这么放弃自己至高的权力,那可不能算是亨利家的女儿。

  1138年,玛蒂尔达瞅准机会赢得了以格洛斯特伯爵为首的贵族支持,以夺回合法王位继承权的名义进攻英格兰,一场长达二十多年的内战就此在英格兰爆发,连马蒂尔达年仅九岁的儿子亨利二世都卷了进去。

  九岁的亨利第一次率领雇佣军讨伐舅舅斯蒂芬,在英格兰登陆以后无力支付费用导致混乱,最后还是斯蒂芬为其付清了账单才打发其回国,这位少年为了母亲与自己的王冠锲而不舍,十三岁那年又纠集兵力再次挑战舅舅并且屡建战功。

image.png

  1141年玛蒂尔达的军队在林肯对王军的一次袭击中大获全胜,活捉国王斯蒂芬。玛蒂尔达欣喜若狂,立即采用“英格兰人女王”的头衔在伦敦筹备自己的加冕仪式。然而十二世纪的英格兰对女性的统治耿耿于怀,玛蒂尔达为了增强军事防护而征收的苛捐杂税也激怒了伦敦市民。在1141年6月24日加冕仪式开始前,一群暴民揭竿而起冲进教堂,将下一秒就要戴上王冠的玛蒂尔达赶出了伦敦。

  在被宣誓效忠的贵族们背叛后,又被自己的子民驱赶,即使这样玛蒂尔达也还是不死心。

  1142年,被迫释放了斯蒂芬的玛蒂尔达成为了王军的俘虏被包围在牛津的城堡里,她向自己的丈夫安茹伯爵若弗鲁瓦发出求救信号,结果夫妻感情薄弱的老公却只愿“派三百骑士和自己的九岁的儿子亨利”来解围,玛蒂尔达一怒之下自己裹着个白斗篷绕过哨兵,以冰天雪地为掩护独自行进八英里成功脱逃。这样的经历对于中世纪的贵族女性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壮举,有胆有谋的玛蒂尔达这段越狱由此成为美谈。

  另一个有趣的细节是,王位争夺战的口号是“王冠属于马蒂尔达”,这句话对斯蒂芬家也适用——斯蒂芬的妻子也叫做马蒂尔达(布洛涅的玛蒂尔达)。事实上欧洲起名喜欢追寻家族先人,我们的主角马蒂尔达的名字就来自外婆弗兰德的马蒂尔达(威廉一世之妻),玛蒂尔达的妈妈是“来自苏格兰的玛蒂尔达”,此外马蒂尔达有一个弟媳是安茹的玛蒂尔达(沉船而亡威廉的妻子);还有孙女儿也叫做马蒂尔达……

image.png

  除此以外就是一场长达二十多年的阴谋阳谋、拉拢封臣、征税买兵以及暗无天日的杀戮。英格兰成为一片焦土,民众对这位为得到权力不惜一切代价的贵族女性怨声载道,称其为“母狼(She-Wolves)。在中文的意思里就是“母老虎”,意为专横跋扈、为了得到权力手腕狠毒的女人——这种执着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一种罪过,在之后的几百年欧洲某些国家才逐渐接受了女人的统治。

  受制于时代局限,马蒂尔达终其一生没能夺回自己的王冠,但因为她的执着,斯蒂芬与其签订了休战协议,约定死后将王位移交给马蒂尔达的儿子亨利二世,由此诞生了长达两个世纪的金雀花王朝;也正是因为马蒂尔达不仅相信女人可以有至高的权力并且为之奋战二十年,英国才逐渐认可了女人统治的实力,此后的每一位英格兰女王在戴上王冠时,都该感谢这位无畏的先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纳斯比战役:基本上结束了第一次英国内战

  纳斯比战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议会军队同封建王党军队之间的一次决战。1645年,议会改组了军队,建立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新模范军",战斗力大增。

image.png

  战役过程

  1645年1月国会授权克伦威尔建立新军。1645年6月新军在纳斯比战役中摧毁王军的主力。

  〔1645年6月14日〕是著名的纳斯比战役的日子……

  费尔法克斯派遣爱尔顿率领一支骑兵别动队,攻打驻在纳斯比城的国王后卫,擒获了大批俘虏……

  〔在国王军事会议上〕决定作战……

  国王指挥主力军,鲁贝尔亲王和莫里斯亲王指挥右翼;即达尔爵士指挥左翼……

  费尔法克斯和斯奇朋指挥国会主力军,克伦威尔指挥右翼……爱尔顿指挥左翼,指挥后备军的有莱恩斯保罗、汉蒙特和普莱德。

  鲁贝尔亲王开始了战斗,猛烈地进攻国会军左翼。爱尔顿起初出色的抵抗,但最后被迫撤退……

  鲁贝尔亲王差不多把他追击到纳斯比了,回头时,袭击了一辆辎重车……车上载有许多战利品……

  当时克伦威尔猛力进攻国王军左翼,在截断左翼军和主力军的联系后获得了胜利。他乘胜追击,击溃了国王军左翼及其后备军。

  与此同时,国王主力军强烈地反扑。国王军一方面节节败退,一方面又重新纠集,他们互相冲击,大家开始使用枪托相搏,既而转入白刃战了……

  天快黑了……大获全胜的国会军追击〔国王军〕十四英里,直到勒彻斯特……国王放弃了纳斯比城,急忙逃往里契费尔德去了……

  这次战役就如马斯吞草原战役一样,国王军及其党羽遭到了惨败,其损失且更加严重。这次战役流的血比以往都多。

  这次战役是在纳斯比西北部、约一英里宽的田野上进行的,整个战场都布满了军队。

  结果

  国会军方面被俘和牺牲的官兵在一千人以上……

  国王军方面有二十名骑兵上校和非骑兵出身的军官以及六百名士兵被击毙……

  又有六名上校,八名中校,十八名少校,八名尉官,二百名准尉及其他许多下级军官,四千五百名士兵被国会军所俘……国会军卤获了……十二门大炮,八千枝火枪,四十桶火药,二百辆辎重车,三千匹战马,一面王旗,步兵骑兵的各种军旗,国王的一辆轿式马车及书信公文柜。

  纳斯比战役粉碎了王军的主力,基本上结束了第一次内战,是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此事件对英国和整个欧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由此将革命开始的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