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会改革

"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根本动力: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议会改革

议会改革——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英国1832年和1867年两次议会改革比较结果

  英国十九世纪的议会改革一共进行了三次,这三次的议会改革分别是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这三次议会改革是渐进式的改革,是明智的旧势力向新势力妥协的产物,也是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的掌握国家政权对国家政治进行改良的行动。先就做一下英国1832年和1867年两次议会改革比较。  

英国议会改革

  英国议会改革

  英国1832年和1867年两次议会改革比较一:从两次改革发生的原因来看,两次改革都是由于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的资产阶级队伍越来越强大,强大起来的资产阶级必定要求更多的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旧贵族看到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看到了自己如果不能及时的作出权利的调整,可能就会面临着被资产阶级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赶出历史舞台的可能性,鉴于此,旧势力向作为新势力的资产阶级妥协,同时资产阶级也向旧势力妥协,双方的利益于是形成了一个协调点,最终达成了统治联盟。以上是两次改革的原因的相同点,两次改革原因不同点在于,两次改革中资产阶级与旧势力的力量对比不同,资产阶级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所以要求的权利越来越多,1867年改革比1832年改革给与资产阶级的利益更多。

  英国1832年和1867年两次议会改革比较二:从两次改革的后果来看,资产阶级在1867年改革中获得的权利更多,资本主义民主发展的更加的成熟,这是必然的,资本主义制度也需要一个从萌芽到壮大的过程。如果说1832年改革资产阶级第一次向旧贵族发起挑战的话,那么1867年挑战更加的严峻,1832年改革后资产阶级拥有了管理国家的权利,而1867年之后资产阶级已经是管理国家的主导力量。

  英国1832年和1867年两次议会改革比较三:从两次改革的影响来看,两次改革都是对政治生活的调整,这种调整使得新势力资产阶级获得了国家权力,两次改革是国家政治的有利调整,都避免了资产阶级用暴力革命的方式获得权力。 ...查看更多

自由托利派的让步 对议会改革做出了什么样的改变

  在19世纪最初二十年,英国国王仍是乔治三世,但因长期癫痫,由其长子摄政。1820年,乔治三世死了,摄政王即位,称乔治四世(1820-1830)。乔治三世和乔治四世,依靠托利党进行统治。从1812年起,利物浦勋爵的托利党内阁长期执政。这内阁有大法官艾尔顿勋爵兼上议院领袖,外交大臣卡色瑞兼下议院领袖,内政大臣席德默斯。

  这些都是当时反动统治者的代表人物,是大诗人拜伦和雪莱所攻击的主要对象。1822年,卡色瑞自杀,内阁改组,容纳了一些“革新分子”,包括乔治·坎宁和后来在政治舞台上享有盛名的罗伯特·庇尔(1788到1850),于是托利党内阁在施政方针上起了一些变动。“自由托利派”并不是真正的革新者,但是他们认识到,为了巩固土地贵族和金融巨头的统治,必须对工业资本家和人民大众作出一定让步。1823年,与欧洲大陆国家协商,各自放低关税壁垒,于是对外贸易趋向活跃。1824年,撤销1799年和1800年禁止工人集会结社的法令。

  于是工会变成合法组织,但在次年又通过补充法令禁止某种集会并授权地方治安惩处工人胁迫行动,其目的在于禁止罢工。1826年,对谷物法放宽尺度,规定国内粮价每夸特达六十六先令时准许粮食进口。外交政策也有一些变动。原先在卡色瑞当政时代,英国政府一贯干涉欧美民族运动,“自由托利派”摆脱欧洲反动集团神圣同盟的约束,毅然承认南美洲诸共和国(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委内瑞拉、秘鲁、厄瓜多尔)的独立。在希腊和土耳其帝国斗争、争取独立的时候,它采取中立政策。

image.png

  1827年7月它又同法国和俄国达成协议,承认希腊的自治。因此,坎宁等赢得被压迫民族的“保护者”和“解放者”的美名。但是实际上,“自由托利派”只是为了资产阶级拉拢海外关系,开辟海外市场,借以缓和国内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自由托利派”的对内、对外政策获得英国资产阶级的支持,但是它反对当时带有根本性的议会改革。

  187年,坎宁死了,内阁改组,由右翼托利党人掌握政权,国内阶级矛盾又趋尖锐。1830年,乔治四世死了,他的弟弟继位,称威廉四世(1830到1837),内阁首相是惠灵顿公爵。右翼托利党人以为借重“铁公爵”的威望可以镇压群众运动,但是从1825年波及全国经济的第一次工业危机爆发以来,连续四五年,经济萧条,群众不满情绪日益增长。资产阶级激进分子力图利用群众力量争取议会改革。1830年,银行家阿特乌德、激进分子普莱斯等在伦敦组织伯明翰政治联盟协会,其他许多城市也有类似组织,各自展开活动。

  参加者除工业资产阶级外,也有小资产阶级和工人。到了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时期,议会改革运动达到高潮。多年失势的辉格党抓住这机会,想把工业资产阶级拉过来,以扩大自己的基础并攫取政权,于是草拟改革法案。惠灵顿被迫下台,辉格党人格雷勋爵(1764—1845)出任首相,罗素勋爵向下议院提出改革法案。这时工业城市举行盛大的群众大会,工人阶级特别激动。在布里斯多城,因有反对改革的议员前往阻挠,发生暴动城市被焚毁了一大部分,英国似乎已到了革命前夕。

image.png

  1831年9月下议院通过改革法案,上议院坚决反对,后来,由于群众的巨大压力,于1832年6月被迫同意改革法案,对议会选举制度作了几项改变:一、撤销五十六个“衰败选区”,减少三十个“衰败选区”的议席,总共空出一百四十三个议席;二、把空出的议席另行分配,二十二个大城市各得二席,二十个中等城市各得一席,各郡以及苏格兰和爱尔兰的议席均有所增加;三、扩大选民范围,在城市每年收入达十英镑的房主和每年付房租达十英镑的房客,在各郡每年收入达十英镑的土地持有者和每年收入达五十英镑的租地经营者,都有选举权。

image.png

  这样,选民数字从四十三万五千人增至六十七万多人,可是这一数字也只占全国成年男子总人数的九分之一。由于财产资格的限制,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都没有选举权。马克思论述这法案时写道:“恐怕从来还没有一个这样强大的、看来似乎成功的人民运动得到这样微不足道的表面的结果。”

  小编认为,这一法案的历史意义在于统治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同盟的成员扩大了,除了土地贵族和金融巨头之外工业资产阶级也参加了这个同盟。马克思指出:“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以后最先参加妥协的只有一个资产阶级派别,金融贵族。1831年的改革法案使另一派,即英国人称为millocracy的工业资产阶级巨头也参加了妥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1832年议会改革为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宪章运动埋下了伏笔

  激进派运动的重新高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经济出现危机:市场萎缩,企业倒闭,失业剧增,政府债台高筑。为了偿付国债,转嫁危机,执政的托利党政府取消了所得税,肆意增加间接税,同时,为了保护土地贵族的利益,议会于1815年颁布《谷物法》,规定进口小麦价格每夸特不得低于80先令,《谷物法》的颁布标志着土地贵族把重商主义变成了衣业保护主义,这项法令使根价高涨,不仅加重了劳动群众的负担,而且由于生活费用的上涨提高了劳动力的成本,也影响了工厂主的利益。因此,劳动群众和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都对政府十分不满,不仅强烈反对谷物法,而且要求改革不合理的选举制度。

image.png

  从1816年起,一个以小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由广大工人群众参加的激进运动重新高涨起来。运动的核心是要求改革选举制度,其形式为报刊宣传、群众集会、示威请愿。政府对此进行镇压,1819年8月16日,军队在曼彻斯特圣彼得广场对集会群众进行屠杀,11月又颁布了六项特别法令,禁止50人以上的集会,实行书报检查制度等。但高压政策并不能平息激进运动,以后政府又改变策略,废除了一些严酷的法令,1822年修改了《谷物法》,规定在国内小麦价格达到每夸特66先令时,即允许外国小麦进口。政府的这些政策使社会矛盾稍有缓和,重新高涨的激进运动渐次平息。

image.png

  1832年议会改革19世纪20年代后期,英国社会矛盾又趋激烈。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1829年农业又出现歉收,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严重恶化,各地不断发生工人罢工与饥民暴动,在此背景下,工业资产阶级为跻身政坛再度要求改革不合理的议会选举制度。1829年他们组成“伯明翰政治协会”,1830年3月又在伦敦成立“首都政治联盟”。广大工人群众和其他劳动者也积极参加了运动。辉格党慑于群众的压力,主张吸收工业资产阶级参政,赞成改革。

  在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影响下,工业资产阶级组成“全国政治协会”,各地群众集会频繁,政治气氛十分紧张。1830年11月,托利党垮台,辉格党领袖葛雷受命组阁。1831年3月,葛雷向下院提出议会改革法案,但遭到下院中托利党人的反对,未被通过。于是下院被解散,在新的选举中,辉格党获得了多数席位,改革法案在下院获得通过,但却遭到了上院的否决。

image.png

  改革法案被上院否决激起全国不满。全国政治协会等团体在伦敦,曼彻斯特等地举行群众大会,表示坚决支持改革法案,有些地方还发生了示威、暴动。各地纷纷向国王呈递请愿书,资产阶级则通过提取银行存款造成金融风潮向托利党施压。在强大的压力下,1832年6月改组后的上院通过法案,并由国王批准为正式法律,法案规定,取消或减少衰败选区的议员席位,把它们分配给居民较多的郡和新兴的工业城市;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城市中每年收入或支付10英镑以上房租者,农村中每年收入10英镑以上的土地持有者,每年收入50英镑以上或支付50英镑以上租金的租地经营者,都应享有选举权;为了防止舞弊和闹事,投票时间由15天缩短为2天。

image.png

  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机会,为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改革没有满足工人阶级的普选权要求,由此埋下了宪章运动的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议会改革的影响有哪些 会议的改革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影响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主要包括两项重要内容:(1)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具体规定: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市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2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空余下来的席位给予人口增多的郡和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2)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地分享政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和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image.png

  1832年议会改革是19 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它是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行的争取同土地贵族重新分配政治统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改良运动。

  这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并没有造成重大的体制改革。掌权的仍然是贵族;选举资格的限制也仅仅从身份资格转为财产资格,身份歧视变为财产歧视。工人和贫困农民等社会绝大多数成员仍然在受歧视之列。

  1867年改革法案对议席分配再次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分别增加1个议席,伦敦增加4个议席,另有9个中等城市各获得1个议席;25个议席分给兰开夏、约克等郡;1个给予伦敦大学;2个给予苏格兰大学;其余5个给予苏格兰各郡。法案还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它规定,在城市中凡拥有单独住宅的户主(不论其价值多少)和每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的房客,只要在选区内居住一年以上都有选举权;在各郡,每年缴纳地租12镑以上的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选举权。第二次议会改革基本取消了“衰败选区”,使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225万,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都获得选举权,英国在议会君主制民主化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下层工人和全部农业工人仍未获得选举权。

image.png

  1884年12月,议会通过两个新的改革法案,一个是《人民代表制法》,它把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总数又增加1倍,达到450万人。不过,依靠父母生活没有单独成家立业的男子,以及家庭佣人和全部妇女仍被排斥在选举大门之外。另一个是1885年1月议会通过的《重新分配议席法》。它取消了人口不满1.5万人的72个城市单独选派议员的权利,把它们并入所属各郡;人口在1.5万到5万人之间的36个城市取消1个议席,大体按照每5.4万人分配1个席位的标准,将全国统一划分为617个选区,除22个城市和牛津、剑桥两个大学选区仍保持两个议席外,其余选区均实行单一选区制,即1个选区只选1名代表。这样基本接近于平均代表制原则,对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工人有一定的好处。在1918年的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低为21岁。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得以实现。

  意义

  它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向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盘踞了几百年的地盘进攻。改变了几百年的选举议员的做法,这意味着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不得不作出让步。26个有两个议员的城市全是新兴的工业城市;21个中等城市也不乏工业城市。因此,工业资产阶级无疑绝对是这次改革的绝对获益者,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迫使土地贵族、金融寡头让出部分权力。这样,中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了强大的地位,成为了有权的阶级。虽然他们并不掌权,但在此后数十年间,虽代表土地贵族的议员在下院仍占优势,但一切决定都不得不考虑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金融寡头达成妥协,结成同盟,共同统治英国。

image.p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英国议会改革简介 会议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根本动力: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image.png

  背景

  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又召集了一届议会,史称“模范议会”, 国王、贵族、骑士和城市富裕市民形成政治联合,除了大贵族和教士外,这届议会还固定地由每郡派两名骑士代表,每个大城市派两名市民代表参加,因而较“大会议”前进了一步。由于骑士代表和市民代表在根本利益上息息相关,也有比较多的共同话题,因而每当这种议会召开时,他们往往集聚在一起,互通信息,共商对策。从1343年起,他们开始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单独聚会,逐渐形成了平民院(下议院)。贵族和教会长老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组成了贵族院(上议院)。英国两院制便发源于此。但是,不管是模范议会,还是1343年由两院组成的议会,都还不同于近现代意义上由全民普选产生的议会。

  1297年,议会获得了批准赋税的权力。到了14世纪,议会又获得了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的权利。议会又是各种政治事物尤其是国王大臣所犯的渎职罪的最高裁判所。议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城市代表的参加和下议院的形成,对以后英国历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与下层贵族联合,利用议会批准赋税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对王权起了限制作用。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根本动力:工业革命。)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

  内容

  1. 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2. 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

image.png

  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它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向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盘踞了几百年的地盘进攻。改变了几百年的选举议员的做法,这意味着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不得不作出让步。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