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四公子

"

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注:春申君不是),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君子”。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黄歇、赵胜、魏无忌、田文

春秋战国四公子是谁?战国四公子谁最厉害?

  导读: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时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公子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

  当时,以养“士”著称的: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时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这四个人里面,大部分都是因为苏秦在六国奔走合纵抗秦时崭露头角的,这里面除了信陵君魏无忌可以算得上文武全才外,其它三人大部分徒有虚名。

  赵胜为赵武灵王赵雍的弟弟,其才能与赵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在领军方面才能平平,为政方面也一般,只是因为是赵国王室,代表赵国与各国联盟而出名,而且这里面还因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强大后才名声显于东方六国。

  黄歇为楚国大家族黄氏的年轻一代领军人物,代表楚国与各国联盟抗秦,不过其在政治眼光上比赵胜强一点,其是赞成变法强国的人,代表的是变法派,但在军事方面也是才能平平。

  孟尝君流传的文武才能方面的事迹比较少,其出名完全是因为其乐善好施,号称拥有三千门客,什么样的人都有,说的好听是礼贤下士,说的难听就是傻。

  魏无忌是魏惠文王的儿子,可惜不是长子,虽然文武全才,但却没能成为魏王,其兄成为魏王后,也一直限制其发展。李白的《侠客行》里描述的就是有关信陵君盗取兵符营救赵国的事迹,其也是魏国王室唯一有将佐之才的人,可惜魏王不敢用,不然魏国也不会到那个地步,可以说完全是个悲剧式的人物,空有其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战国四公子门客为何那么多?战国四公子揽客之道

  在中国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中的贵族大臣为了能够相互倾夺,辅国持权都方争下士、招致宾客。其中以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陵君、楚国春申君这几位招募宾客最为有名,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四位战国公子的"揽客"之道。

  一、楚国春申君有钱能使鬼推磨

  楚国春申君名叫黄歇,黄歇凭借上书秦王劝其勿要讨伐楚国和护送楚国太子离秦回楚这两大功劳,在楚国奠定了他的政治地位。招募门客对于春申君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装点门面的手段,所以从门客的数量、质量、在关键节点发挥的作用来看,春申君都是战国四公子中最弱的。春申君招募门客的方式也可以说是简单粗暴,就是以金山银海堆砌出来的三千门客。一次赵国使节来访,春申君为了炫富,让自己手下三千多门客都穿上带有珍珠装饰的鞋子。就算一只鞋上放一颗,那也是六千多颗珍珠啊,春深具有钱就是任性。

  二、赵国平原君挑选人才撞运气

  太史公司马迁评价平原君为“偏偏浊世之佳公子,然为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用今天的话说平原君赵胜就是个纨绔子弟。在招贤纳士上平原君能比春申君稍稍用点心,但是这些门客对平原君而言也只是摆设。这才有平原君爱色而贱士,导致门客散去。更有平原君初始楚国,三千门客难选二十的窘境。还有轻视信陵君礼贤下士而至门客纷纷弃他而去的尴尬局面。不过平原君有三处可取之处。一是知错能改,在知道自己爱色而贱士的名声之后,能够果断的杀掉嘲笑门客的爱妾,及时挽回人心。二是对朋友义气,为了保护朋友魏国宰相魏齐,不惜把自己作为人质稽留在秦国。三是运气,平原君门客众多虽然大部分都是平庸之辈,但是也有像毛遂、李同这样的人中英杰为其效命。

  三、齐国孟尝君的豪侠仗义纳宾朋

  齐国的孟尝君自年轻时就以精干贤能闻名于诸侯。在对待门客的招募上,孟尝君广泛的招募各国人才以及流亡犯罪的人。这些人来到孟尝君门下之时,孟尝君都会亲自接待,在孟尝君背后的屏风内藏着一个小吏,用来记载新进门客的信息,家住哪啊,家里还有什么人啊之类的。孟尝君会根据记录信息,给自己门客的家属送去礼品慰问一下。除了细致的关怀,孟尝君表达对待门客的看重就是让手下门客在一些待遇上和自己持平。孟尝君府上都会为门客准备夜宵,有一天一个门客觉得这饭不合口味就耍起了脾气,孟尝君什么也没说就把自己的夜宵送过去。那门客一看,孟尝君的夜宵和自己的一样,顿时感到十分惭愧,拔刀就自杀了(那时的人还真不是一般的任性)。在招募门客时,孟尝君和平原君、春申君一样不怎么挑剔,但是正是因为孟尝君待门客照顾周祥,所以孟尝君手下奇人异士颇多,既有鸡鸣狗盗之徒,也有纵横诸侯的智谋之士,这些人为孟尝君保驾护航让他度过了一次次难关。

  四、魏国信陵君礼贤下士聚英才

  魏国信陵君在招揽门客方面,无论在招募手段、人才数量、宾客质量上都是冠绝战国四公子的。在《史记——魏公子列传》有着精彩的描述“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与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信陵君给自己门客的不仅是金钱援助和生活的照顾,而是能够谦虚结交给予尊重,魏公子门下士人,皆愿意为其出死力。出谋划策的侯嬴、力士朱亥、市井隐士毛公、薛公等等,这些出身卑微的奇人异士都是被信陵君的人品感召来到其麾下。魏公子的才能和贤德传遍诸侯,令诸侯数十年不敢出兵魏国,以招贤纳士安定邦国,信陵君真无虚名也!

  战国四公子在手下门客极盛之时都是多大数千人,然而这些人为这四位公子发挥的作用却是天壤之别,有的只是混饭吃,有的成了花瓶,也有的能够出力办事、还有的能够在生死攸关之际扭转乾坤。这些人发挥的作用固然与自身能力有关,但是在本质上还是与使用这些门客的四公子品性高低和能力差异紧密相关。公子贤明则门下之士可成安邦利器,公子不肖则门下纵有贤才也是徒然无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春申君怎么死的?战国四公子中死得最惨的竟是他

  战国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是各国的贵族,以礼贤下士、广招宾客闻名于当时。相比于前三个人,春申君的故事较少,但却是死得最惨的。

  为什么说春申君死得最惨呢?先来看看其他三位公子的结局:齐国的孟尝君虽然死后子孙被消灭、封地被瓜分,但自己算是正常死亡;赵国的平原君也是正常死亡,子孙继承他的爵位,直到赵国被秦国消灭;魏国的信陵君,遭到魏王猜忌,整日花天酒地,郁郁而终。

  春申君,和《三国演义》里大将军何进的死法差不多,手握重权却被人暗算,太憋屈了。楚考烈王死后,一个叫李园的人先进宫,埋伏好杀手,等到春申君进来时,杀手冲出,将他的头割了下来,直接扔到宫门外。后来,李园还把春申君的家人全部杀了。

  其实,春申君也真该死。首先,在楚王病重期间,春申君手下有一个叫朱英的门客就说,你现在是宰相,只要把我安排到宫中,等到李园入宫时,我就先把他干掉。但是,春申君认为李园没什么本事,并且两人关系还不错,根本不会杀自己,就没搭理朱英。其次,春申君自己干了坏事,这算是报应。楚考烈王没生育能力,春申君怕以后自己的地位受到影响,先睡了李园的妹妹,等到她怀孕了,再献给楚王,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楚国国君。虽然最后他儿子当上了国君,但春申君却没看到,因为大舅子李园怕他泄密,就让他去见楚考烈王了。

  春申君简介

  黄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国江夏人,原籍楚国属国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在前去奔丧,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又据《越绝书》表明春申君是在楚幽王之时为幽王所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历史上的“战国四公子”之一黄歇为何会身死家灭?

原标题 :千年犹叹春申君

公元前238年,楚国考烈王病逝,身为相国、时年已77岁的春申君黄歇前去奔丧,被刺客杀死在棘门之内,随后全家老小全部被杀。春申君作为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担任楚国相国长达25年,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辉煌,如何最终以这样惨烈的方式身死家灭?且让我们跨越两千多年的时空,回到战国末期的楚国。

一、 出使强秦,初露锋芒

黄歇(春申君)生于公元前314年(一说生于公元前320年),楚国人,年轻的时候曾周游各地,从师求学,见识广博,经过多年的知识储备与社会阅历,黄歇终于因善辩得到楚顷襄王赏识,楚顷襄王将其招入朝堂,后担任左徒之职。那时的黄歇名气不大,直到43岁时,他施展才能的机会终于来临。

当时,秦楚两国战争烽烟正浓,秦国占领了楚国大片土地,并攻下了楚国都城鄢郢,楚顷襄王被迫把都城向东迁到陈县。但秦国不依不饶,继续进逼。公元前272年,面对秦国的连续进攻,楚顷襄王感到无力应付,急于和秦国求和,斟酌再三,决定派黄歇出使秦国。大敌当前,黄歇临危受命,带着楚王和楚国百姓的期望和重托,向秦国而去。

黄歇来到秦国后,精心拟好一封长长的劝谏,上书秦昭王。黄歇的上书引经据典,既分析形势、陈述利弊,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在上书中说:秦楚是两个强国,两虎相斗,最终只能是两败俱伤。如此一来,韩、赵、魏、齐等国则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若结为盟国,共同对付其它国家,那么,“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

秦昭王看完黄歇的上书,觉得很有道理,马上下令停止攻打楚国,并派使臣给楚国送去厚礼,与楚国缔结友好盟约。

黄歇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和平的曙光带给了楚国。

二、金蝉脱壳,太子归楚

黄歇回到楚国之后,受到了楚顷襄王的称赞和器重。楚顷襄王为遵守盟约,把19岁的太子熊完做为人质派到秦国,为稳妥起见,特意让黄歇一同前往。作为出色的外交家,黄歇和太子熊完在秦国居留了九年,在此期间,黄歇竭尽所能,不仅维持了楚国的利益和秦楚之盟,而且与太子熊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他日后拜相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作为人质的楚国太子熊完本应立即返回楚国,但遭到了秦国的拖延和阻挠。黄歇为此无比担扰,如果太子不能及时回归楚国,楚王之位就会由别人继承,如此一来,黄歇也会失去发迹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为防夜长梦多,情急之下,他毅然做出了一个大胆又冒险的决定。他让太子熊完乔装打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先行混出秦国关隘,自己冒死留守在住所。他估计熊完业已走远时,才告知秦昭王“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秦昭王大怒,即刻就想让黄歇自尽。秦国丞相范雎和熊完关系很好,他劝秦昭王道:“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

秦昭王从秦楚结盟的大局出发,听从了范雎的意见,同意将黄歇送回楚国。

...查看更多

历史上与黄歇齐名的战国四公子都有谁?

  战国四公子,即指陵君(魏国)、孟尝君(齐国)、平原君(赵国)、春申君(楚国)。战国末期,“秦王扫六合,挥剑决浮云”,秦国日益强大,各诸侯国岌岌可危。各国的贵族为了对抗强秦的入侵,改变灭亡的结局,大肆网罗人才,豢养宾客,求“士”(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食客)之风盛行。这里面,以战国四公子为代表。

  历史上与《芈月传》中黄歇齐名的战国四公子都有谁? 说到春申君黄歇,那就不得不提及时下热播的古装剧《芈月传》,当然,剧中的芈月实陆上是编剧虚构出来的人物,但黄歇春申君之名能够流传千古,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

  说起春申君,一般的史料对他的评价,除了贤能上在四公子中排名第二。其它的,无论门客数量、名声、地位,还是最后的结局,都是这几人中垫底的。但好像只有他的影响留存到了今天,如今的上海简称“申”,与之也有关联。

  当然,这春申君的影响如果只是如此,那也不配让历史铭记千年,实际上这个人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史料对春申君的评价是“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与其他的三个公子一样,他也到处搜集人才,他是王公贵族,家底儿厚实,经得起折腾,又吸引了一大片的贤能之士在身边。

  历史上与《芈月传》中黄歇齐名的战国四公子都有谁? 黄歇少年时候,四处游学,积累见识,尤以辩才闻名,甚得楚顷襄王器重。当然,想让大王赏识,光有才识,那还差得太远,春申君得到楚顷襄王的器重,还是因为办过实事。想当年,楚王还不是楚王的时候,曾在秦国当过质子,也即人质。但熊横(即后来的楚顷襄王)却没有当人质的觉悟,也没有什么上位者的胸怀远见,逞一时之狠斗杀了秦国一个大夫,激化了秦国和楚国的矛盾。公元前299年,秦国挥师伐楚,楚国连连败退,丢了八城。时任楚国国王的怀王倒是天做的胆子,竟然入秦国求和,结果可想而知,公元前298年,熊横即位,是为楚顷襄王。

  这俗话说的好啊,打了小的,老的出来,秦国既然已经收拾了老子,对楚国这个新君就不甚在意——事实也是如此,白起一路攻破楚国国都鄢郢(今湖北江陵)。这个时候,楚顷襄王才知道厉害,于是派春申君出使秦国求和。正当此时,韩国、魏国迫于秦国的武力,已经准备向楚国宣战,局势实乃千钧一发。不过这个秦昭襄王也是个实在人,说白了就是有点蠢的,他听春申君把那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理论一摆,就觉得自己继续打下去实在吃亏,竟然下令撤兵,还与楚国结盟。

  其实这个时候楚国国都已破,就算撤兵,楚国实力也是大损,倒不如一鼓作气的好了。结果秦王毕竟还是选择了结盟。楚顷襄王被打的怕了,为了显示诚意,竟然派黄歇和熊完做为人质去到秦国,这一扣,就是十年。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秦王却不同意熊完回楚国,黄歇通过范雎的关系,设计使熊完脱身。熊完逃走后,黄歇估摸着他走远了,抱着必死之心,道出始末。秦昭王本来是大怒,只想弄死黄歇,后为范雎所劝,饶他一命来维系秦楚的关系。

  熊完即位,为楚考烈王。封黄歇为令尹,号春申君,赐十二县封地。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致赵国40多万大军被秦国坑杀,赵国几近崩溃,又三年后,邯郸被围,赵国危在旦夕。平原君赵胜往楚国求援,春申君领兵前往。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亦领大军驰援赵国,秦军大败。公元前256年,黄歇从楚王令北征鲁国,仅一年时间,鲁国被灭。经过这两件事,春申君威望大增,与平原君、信陵君相提并论。

...查看更多

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中刘邦最敬佩为何是他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史记》记载,刘邦当上皇帝后,每次经过大梁,都会祭拜信陵君;在打败淮南王黥布后,他还特批了五户人家守护信陵君的坟墓,让他们四时祭祀。这是很高的礼节,一般只有前代帝王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相比其他三人,信陵君有何过人之处,何以得到汉高祖此般敬重呢?

战国四公子,以礼贤下士、广招门客闻名于当时,门客都达三千之多。第一,从对待门客、发现人才方面说,平原君是三人中做得最差的,因为历史没怎么记载春申君这方面。第一个故事:平原君的邻居是个瘸子,他的小妾笑话人家。邻居气不过,找平原君理论,他表面上答应处理,心里压根不当回事,门客因为他失信于人而走了大半。第二个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后,寄居在赵国,整天找赌博的毛公和卖水的薛公游玩。平原君很看不惯,对自己媳妇说了,他媳妇是信陵君的姐姐,将这转告给弟弟,信陵君说大舅子只知道装点门面,却没寻找真正的人才。后来,秦国攻打魏国,信陵君怕回去魏王还因为窃取兵符怪罪他,不准门客劝谏,就是那两个人冒死劝谏,让信陵君以国为重,使其声名得以保全。高手都在民间,平原君连自己家门口的高人都没发现,别人发现了还嘲笑,怪不得后来门客都跑到信陵君那儿了。平原君不仅没法和信陵君比,也比不了孟尝君。孟尝君和门客的饮食都一样,有天吃夜宵,有个门客觉得孟尝君吃的好,孟尝君就端着饭门客看,那个门客羞愧得自杀了。此外,孟尝君和门客谈话,让人私下记住门客的家庭情况和住址,之后派人去慰问。

第二,从门客的质量上,信陵君的要比其他三人强。平原君去楚国求救时,想找20个文武双全的门客,只找到了19个,最后毛遂自荐,凑足了数,但真正留下名字的也就毛遂一个;春申君的门客,留下名字的有朱英和李园两人,可他最后不听朱英的劝谏被李园杀了,身首异处,比平原君还差;孟尝君的门客比前两人的强多了,鸡鸣狗盗虽然褒贬不一,但冯諼绝对是无可非议的顶级高手,上能使齐湣王、秦昭王重视孟尝君,下能使薛地老百姓拥戴孟尝君,此外还有一个魏子;信陵君不仅有前边的毛公、薛公,还有足智多谋的侯赢、英勇无比的朱亥,窃符救赵完全出自这两个人之手,后来诗仙李白曾作诗称赞:“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blob.png

第三,从个人能力与对国家的忠诚度上说,信陵君是双优人才。孟尝君早年能两次劝谏父亲,成年后能使秦昭王召他为相,在齐国呆不下去时还能相魏,能力绝对是有的,但是相魏期间,他联合秦、赵、燕讨伐自己的国家与君王,这就太过分了。春申君早年曾以利害说服秦昭王,使楚国免受灭顶之灾,后来让太子暗中归国,自己大义凛然面对秦昭王,虽然再后来统帅六国军队在函谷关被秦国打败,但能力与胆识都是有的,只是最后把怀着自己孩子的女人献给楚王,想以此保存自己在楚国的地位,这对国家与君主就不忠诚了,他也因此而死。平原君的自身能力真不敢恭维,秦赵的长平之战,就是因为他贪图眼前利益,建议赵王接纳韩国的上党。上党是被秦国打败的,秦国费了那么大劲儿让你得利,凭什么啊!这明显是上党官吏的诡计,想要秦赵交战,平原君连这都看不出来,结果45万赵兵丧命于长平。论能力,信陵君救赵使秦国退兵,解了邯郸之围,后来秦兵攻魏,信陵君回国联合五国军队,打败了秦国著名战将蒙骜,追击到函谷关,让秦兵不敢出来应战。能两次击退秦军,这在四公子中,绝无仅有。论忠诚,魏国危难时,他听了毛公、薛公的劝谏,立马回国,忠心可鉴,即便后来被魏王猜疑,他只是饮酒作乐,未曾出走他国,更未曾攻打自己的国家。

在战国四公子中,信陵君的综合排名绝对是第一,所以汉高祖刘邦敬重他。再者,汉高祖有相当强的能力,更会招揽人才、驾驭人才,所以才能打败项羽,取得天下,这和信陵君有几分相似。此外,作为统治者,谁不希望臣子忠诚,更何况刚征讨完反叛的黥布,这种希望应该尤为强烈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吗?黄歇最后是怎么死的

  春申君黄歇,嬴姓,黄氏,名歇楚国江夏人,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黄歇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公元前298年,秦国出兵攻打楚国,实力不敌的楚国急于和秦国求和,于是派黄歇前去秦国说和。当时的秦昭王已命令白起同韩国、魏国一起进攻楚国,黄歇听说后上书劝秦昭王说,秦楚两国必然会导致两败俱伤,黄歇的陈述成功说服了秦昭王,这样一来秦国不仅没有攻打楚国还和楚国联盟,而成功化解楚国危机的黄歇,却成为人质和楚国太子熊完一起被扣留在秦国十年。

  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太子熊完想回楚国探望病重的父亲,当时楚国的大臣范雎与太子的关系很好,黄歇就想让范雎在秦王面前求个情让太子回楚国,左思右想不如让太子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让自己留下来向秦国交代,于是,黄歇让熊完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得以出关,而他自己却在住所留守,并以熊完生病为借口谢绝访客。等熊完跑远了,秦国已难追到时,黄歇才向秦昭王说出实情,秦昭王大怒,想让黄歇自尽。范雎劝秦王保全黄歇,以示秦国亲善,熊完继位后定当重谢秦国。秦昭王这才放黄歇回楚国,黄歇得以逃过一劫。

  回国后的黄歇一面辅国持权,一面招引门客,黄歇在诸侯中的威望大增,也使楚国重新兴盛强大。然而在一次楚国与秦国的战争中,楚考烈王把作战失利的罪责归于春申君,从此开始冷落黄歇。春申君黄歇的官途从此急转直下。

1.jpg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黄歇为这件事发愁,为楚王进献了不少妇女,却始终没生一个儿子,楚国国舅李园向黄歇献上一计“移花接木”,成功把他妹妹送进宫里,封为王后,生的儿子立为太子,李园担心黄歇说漏秘密而更加骄横,就暗中豢养了刺客,打算杀死黄歇来灭口,借机取代黄歇的地位。黄歇的门客朱英得到了这个消息,提醒黄歇注意李园的动向,但黄歇没有理会朱英的警告。不久,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抢先进入王宫,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春申君前去王宫奔丧,在棘门受到李园刺客的伏击,当即被斩头扔在棘门外。同时,李园派官兵前去春申君的家中,将春申君的家人满门抄斩。

  诗云:“淮甸风和两袖轻,春申遗址向柴荆。盈门珠履今何在? 列座琼裙未足名。频见饥鸟啼蔓草,时闻鸽鹆话山城。早知富贵难长久,不羡连云甲第荣。”可惜春申君不懂这个道理,最终自食其果化作一抔尘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士者得民心。”可见古今都对士的作用很认同。   战国末期中原诸国为了抵制强秦的侵越以形成了很多网罗人才,礼贤下士,为自己君王尽力的贵族团体。 其中最出名的就属战国四公子,他们对人才的重视和人才观,以及运用人才来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起死回生等方法, 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