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霸权是如何被丹麦和瑞典这两个同胞兄弟先后执掌的呢?

  丹麦和瑞典是如何先后执掌北欧霸权的?以上问题趣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北欧,在传统意义上是一个政治地理名词,特指北欧理事会的五个主权国家: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这五个国家在当代基本上都是“理想国”的代名词——环境优美、福利完善、社会平等,似乎与世界上的一切冲突和动荡都毫无关系,只过着自己平静幸福的小日子。

  但今日的平静淡然和昔日的叱咤风云并不冲突。除了芬兰这个源起于乌拉尔人的“异类”,其余四国的主体民族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维京人的后代,其中丹麦和瑞典两国更是没有辜负先祖们的威名,不仅先后取得了北欧霸权,更是多次向欧洲霸权发起挑战。

  那么,北欧霸权是如何被丹麦和瑞典这两个同胞兄弟先后执掌的呢?

  一、维京传奇

  公元8世纪后期,英格兰东北部海岸开始遭到来自海上的袭击和掠夺,随后包括法国北部海岸、日耳曼人居住的波罗的海南岸在内的广大区域也开始受到来自海上的袭扰,而这些袭扰的发起者正是丹麦人和瑞典人的祖先维京人。

image.png

  维京人通常指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一个北欧民族。受制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寒冷、土壤贫瘠、多山地丘陵,并不适合农耕文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天然良港以及茂密的森林可以提供造船的原料。当半岛再不能支撑起日渐增多的人口之时,维京人自然的踏上了向海洋讨生活的征途。

  起初维京人也只是在近岸渔猎,但或许是狂暴的北海激发了维京人血脉中无畏和冒险的精神,又或许是被海面上往来于欧洲各地的商船上的财富所诱惑。自8世纪开始,许多维京人开始劫掠商船,很快的这种劫掠从自发行为变成了由部落统筹的有组织的劫掠,劫掠的范围也扩大到了欧洲范围内的沿海城镇。

  维京人对海岸的劫掠往往采取抢了就跑的游击战术,欧洲各国又多处于分裂状态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在8世纪到10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欧各国对维京人的侵袭都毫无办法,尤其是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隔海相望的英伦三岛更是屡遭侵袭,这也激发了英格兰人对维京人的恐惧和仇恨——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就有这样一句话: (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里面有许多监房、囚室、地牢;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项。

  不过在另一方面,这样的侵袭也促进了维京人和欧洲其他民族的交流。在劫掠的过程中维京人接触到了基督教,也在其他国家政治体制影响下开始建立自己的封建国家。而在丹麦、瑞典、挪威三地之中,距离欧洲大陆最近也是交流最密切的丹麦率先建立了统一国家并在在著名的蓝牙王哈拉尔的率领下迫使挪威臣服,奠定了两国日后八百余年联合的基础。

image.png

  但即使是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早期的丹麦人依然没有放弃劫掠的传统,而是把它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海盗向国王效忠,所侵占的土地也归国家所有,成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通过这样的方式,丹麦在本土之外攫取了相当数量的土地和人口,遭受侵袭最严重的英格兰甚至有半壁江山都落入了丹麦人之手,哈拉尔的儿子斯凡甚至给自己加上了英格兰国王的称号。而到了哈拉尔的孙子克努特这一代,更是征服了整个英格兰地区并控制了瑞典南部,建立起一个包括丹麦、英格兰、挪威和苏格兰、瑞典大部的庞大帝国,丹麦的势力也达到了顶峰,成为不折不扣的北欧霸主。

  二、北欧三结义

  尽管克努特拥有的卓越才能帮助他建立起了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的“北海帝国”,但再卓越的才能也不能帮助他处理死后的事情。1035年克努特死后,“北海帝国”很快便分崩离析,英格兰的王冠也在1042年重回盎格鲁撒克逊人之手,丹麦国王所能直接控制的区域又只剩下了丹麦本土。

image.png

  在这一阶段,维京人的形象也开始从海盗,向贵族、商人、农民和手工匠人进行转变,既然龙船可以用于装载劫掠的战利品,那就一样可以运送正常的贸易货物。丹麦人还是一样的驾着他们的船,把产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木材、毛皮和矿石穿过波罗的海运到欧洲大陆,换成贵金属和其他货物再返回丹麦。同时丹麦也会进行一些对外扩张,但仅限于波罗的海沿岸,其目的也只是为了保证自己海上航线和贸易据点的安全。

  此时的丹麦已不复昔日霸主的威风,不过在波罗的海一带也算得上强盛。但波罗的海终究不像北海那般辽阔可以容得下各方势力,丹麦人在这里的地位很快就遭到了挑战。

  13世纪起,为了应对海盗的威胁和封建主对贸易的阻碍,一些德意志城邦开始结成商业同盟,同盟范围也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囊括有一百多个城邦的汉萨同盟。汉萨同盟的兴起严重威胁到了丹麦的贸易地位,从形成之初,德意志商人们就凭借着他们 性能较维京龙船更优秀的柯克帆船不断地蚕食着原属于丹麦人的贸易份额。

  面对商业上的失败,丹麦人选择了动用军事力量,于1361年出兵占领了属于汉萨同盟的商业重镇维斯比,并击败同盟海军。但汉萨同盟凭借着雄厚的财力,重新组建了舰队,在1367年发起了反击,最终在1370年彻底摧毁丹麦舰队,迫使丹麦签订了 条约,承认了汉萨同盟在波罗的海的垄断地位。

image.png

  这一次的惨痛失败后,丹麦人怀念起了北海帝国的辉煌,也想起了挪威和瑞典两个同胞兄弟。1376年,经过一场政治斗争后, 丹麦公主玛格丽特的儿子奥拉夫(玛格丽特嫁给挪威国王哈康,其子奥拉夫也具有挪威王位的继承权)继承了丹麦王位。四年后,挪威国王哈康去世,奥拉夫又顺理成章的继承了挪威王位。

  虽然七年后还尚未成年的奥拉夫突然病死,但玛格丽特通过出色的政治手腕成功说服两国贵族,由她掌握两国政权。1395年玛格丽特又通过战争成为了瑞典的摄政者,成为了三国的共主。

  1397年,在玛格丽特的主持下,三国贵族在瑞典城市卡尔马召开会议,立玛格丽特姐姐的外孙埃里克为三国共主,其中丹麦占主导地位,挪、瑞两国则保留王国称号,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整合了三个国家力量的卡尔马联盟一经成立,就展开了与汉萨同盟新一轮的较量,而汉萨同盟则走上了下坡路,日渐式微。到15世纪中叶,丹麦人成功控制了属于德意志地区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地区,重新掌握了波罗的海的贸易主导权。

  丹麦也藉由卡尔马联盟控制了囊括日德兰半岛、挪威、瑞典、芬兰西南部及法罗群岛、冰岛和格陵兰岛在内的广阔领土,以霸主的姿态雄踞北欧,堪称第二个北海帝国。

  三、北境雄狮

  卡尔马联盟确实一时风光无限,但若是细看,联盟的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瑞典人虽与丹麦挪威同是维京人的后代,但在历史上与两国的关系并不紧密,愿意组成联盟也只是为了对抗共同的敌人汉萨同盟而已。

  而现在汉萨同盟已经不再是威胁,丹麦王室企图加强对瑞典的控制的行为又严重伤害了瑞典贵族的利益,两国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最终在1523瑞典正式独立,卡尔马联盟解散,也宣告丹麦就此退出了一流大国的行列,日后也再没能回到这一行列。

  瑞典独立之初的近一百年间,都只是一个人口稀少的贫弱小国,不仅多次在战争中败于丹麦,甚至连王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波兰国王所把握,但在这一时期瑞典进行了宗教改革,新教成为国教,其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为日后的崛起打下了一个基础,直到1611年,瑞典霸权的奠基者古斯塔夫二世继承王位。

image.png

  继位之后,古斯塔夫立刻在瑞典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古斯塔夫敏锐的认识到制约瑞典的最大短板是稀少的人口和寒冷的气候。因此他制定法令保护农民的自治权,避免农民遭到贵族和地主的过渡剥削,使每个瑞典人都能为国家出更多的力。同时古斯塔夫利用瑞典丰富的铜、铁资源,大力发展冶金业和手工业,使得瑞典的经济很快的繁荣起来。

  而古斯塔夫所进行改革中最重要的还是军事改革。他首先放弃了当时欧洲各国所流行的佣兵制而采用征兵制,规定全国的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为国家服兵役;同时古斯塔夫强调军队的素质和纪律,十分重视军队的日常训练并用严苛的军纪约束军队,使得瑞典军队的战斗素养和纪律有了一个基本保障;且在那个仍以冷兵器为主的年代,古斯塔夫清楚的认识到了火药兵器在战争中的巨大威力,依托瑞典发达的冶金和手工业,古斯塔夫为自己的军队配备了数量庞大的火枪,并组建了独立的炮兵部队。

image.png

  这些军事改革措施让古斯塔夫二世得到了现代战争之父的称号,他的军队也确实在战场上展现了自己的实力。1618年席卷全欧的三十年战争爆发后,瑞典一开始持中立态度。

  但作为一个北欧国家,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上波罗的海都是一个要地,于是当哈布斯堡王朝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将自己的势力延伸到波罗的海之时,感受到了威胁的古斯塔夫再也不能袖手旁观坐视哈布斯堡王朝继续扩大势力。1630年,瑞典在法国的支持下加入了新教联盟,对哈布斯堡王朝开战。

  瑞典军队一加入战争便改变了整个战局,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瑞典军队数次打败哈布斯堡军,从波罗的海沿岸一路打到南德地区的慕尼黑城,横扫整个德意志,哈布斯堡王朝近半数的领地都被瑞典占领。虽然1632年古斯塔夫二世在 吕岑会战中战死,瑞典军队被迫退回波罗的海地区。但经过休整后瑞典军队卷土重来,并最终在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上作为胜利的一方签字。

  经过三十年战争一战,瑞典人不仅打出了威名,还从战后的合约中攫取了不少的实际利益——原属于德意志的波美拉尼亚、不莱梅、维斯马和韦尔登,加上之前获得的利沃尼亚和1658年从丹麦手中收复的瑞典南部地区,波罗的海已经成为了瑞典人的内海,同时瑞典人还在北美、加勒比海、象牙海岸等地开辟了海外殖民地

  可以说,此时的瑞典不仅仅是一个北欧霸权,更是一个可以和英、法、奥地利、俄罗斯等国逐鹿欧洲的欧洲列强。

  四、先天不足

  瑞典人并没有在巅峰上待了多久。1700年,新崛起的俄罗斯帝国为了获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联合丹麦、波兰等国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史称大北方战争。

  在这场前后持续了21年的战争中,瑞典人如同当年丹麦在与汉萨同盟的战争中所经历的一样,先胜后败。瑞典人曾在纳尔瓦打败俄军,两次迫使波兰退出战争,兵锋曾逼近莫斯科,但这场战争终究还是以一纸《尼斯塔德条约》,瑞典以将俄国在战争中除芬兰以外在波罗的海所占领的领土全部割让给俄国,并将波美拉尼亚割让给普鲁士、将不莱梅和韦尔登割让给汉诺威为代价换取停战而结束。

  大北方战争结束后,瑞典失去了在三十年战争中获得的全部利益,逐渐退出列强行列,在北欧和波罗的海一带的霸权则交由俄国人掌控,当1809年俄罗斯吞并芬兰的时候,瑞典已经几乎无法做出任何有力地反抗。

  回过头再看瑞典失败的原因,不是有什么大的战略决策失误,或是国内动荡、天灾人祸,更多的只是简单的因为,瑞典的先天不足太多,国家的硬实力难以支撑起长久的霸权。同样的,丹麦也是如此。

  当时间进入18世纪,国家间的对抗已经越来越是两国间综合国力的对抗而不仅是战场上的胜负。瑞典的军队不可谓不精锐,但与俄国人交战的时候这是瑞典人唯一的底牌。

  俄罗斯辽阔的国土和众多的人口可以禁得住几次战场上的失败,甚至首都都可以出于战略需要被放弃,但无论是瑞典人还是丹麦人都没有这样的实力,战场上的任一次失败,都有可能变成压垮国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北欧各国现在过着富足又平淡的生活,这并不代表着他们没有追逐过征服更广大天地的梦想。但气候寒冷、人口稀少(卡尔马联盟1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仅有约150万人)这些先天不足使得他们在面对其他人口更多、土地更辽阔的国家时难以占到什么便宜,毕竟以小博大这种事情,不会是每天都在发生的。

  不过话说回来,不能征服所有,好好享受并利用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也未尝不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