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何一直遵循着重农抑商的政策?汉朝具体是怎样做的?
2021-05-30 10:12:38 卢植 蔡邕 张角 公孙瓒 袁绍 刘备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朝重农抑商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始终有一套政策与封建统治如影随形,那就是重农抑商。这自然是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决定,而政治基础又和国内的经济基础离不开关系。

  中国古代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期间理解统治者都会将农业的发展做过本国的“立国之本”,而工商业就会被看作是“末业”,被统治者抑制发展。

image.png

  从商朝开始,社会阶级就有“士农工商”之说,封建王朝“重农抑商”的政策也是对社会阶级的一种区别对待。

  从而形成民间对行业的一种驱利。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汉朝,就是一直遵循着“重农抑商”的政策,由此稳固自身的统治和发展。

  一、“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1、汉代兼容并茂,成为治国的不二方针

  刘邦建立汉朝的时候,便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让百废待兴的民生经济慢慢恢复生机。从当时的情况看,这种政策是适用当时情况的。

  “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最早是从先秦的道家发展,到了汉朝已经融合了儒家、法家、道家各个家的思想,演变成一种兼容并包的思想。

  退去消极不争的层面,更多了一些进取精神。正因为黄老思想有这样的包容性和兼容性,实践起来成本有非常低,所以成为历代统治者善用的方针政策。

image.png

  2、国家不出面发展经济,重视赋税

  虽然“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但是当时的国家还是将精力都放在了佃租和赋税上,这也使得百姓有了固化的思维,服从国家管理就只能是耕田交赋税。

  对于经济层面,朝廷为了缓解社会矛盾,更多的是让市场自由发展,所以相比之下,商业发展的就会比较缓慢。

  二、保护农耕经济

  1、秦朝的影响

  在秦朝,秦始皇奉行的就是“重农抑商”,鼓励大家耕地。但是秦始皇虽然一方面出台了很多重农的措施,但是也有很多非常苛刻的法政。

  这样下来,就算是重视农耕,但是农民的日子却并不好过,甚至可以说是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image.png

  2、刘邦削甲为农

  刘邦正是吸取了秦朝的经验,所以对秦朝的重农政策加以改革,将重农写入了法律之中,这样变形成了一种国家制度。

  随后他又命令大量的士兵复员回家务农,而且给了这些回家种地的老兵有很高的优待,免去了很多人的徭役之刑,释放了很多充作官农的人,号召大家回家乡从事农业生产。

  3、鼓励生育

  另外,刘邦还鼓励大家生育,增加人口数量,只要家里有新生儿,就能免除两年的徭役。在这样的政策下,汉朝的人口数量翻增,保障了劳动力,社会矛盾也得到了缓解。

image.png

  三、培养农民农耕意识

  1、多项利好政策

  除了一些大的国家政策,刘邦还颁布了很多利民的政策,鼓励人民发展农业。比如,让在战争中失去家园的百姓重新获得耕地;或者奖励那些在农业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榜样,为农民树立楷模;

  还有就是在很多“诏书”的发布上,劝化人民要重视农耕。据统计,“劝农诏”在汉朝历史上发布过多次,从汉文帝汉景帝三年的时间里,朝廷就一共发布了八次劝农诏,鼓励人们从事农耕。

  2、皇帝亲身示范

  汉朝的皇帝不仅从诏书上鼓励农耕,还身体力行。比如在文景之治期间,皇帝都会亲自参加农耕典礼。

  后宫的女眷也会举办“养蚕大会”,这些活动都可以看得出来汉朝是非常重视农耕的。

image.png

  3、减免赋税

  除了以上说的那些改革,汉朝的皇帝还曾多次减免赋税,汉惠帝期间,改税率为“十五税一”;

  汉文帝又有“除田之租税”;汉景帝也有“除田半租”,后来直接将税率降到了“三十而税一”。这些是在减轻农民的负担,鼓励他们从事农耕,扩大生产。

  我们可以发现,汉朝为了鼓励人民从事农耕生产,提供了多项政法法利。这和当时封建社会的社会体制有很大关系,可以说,当时的重农抑商不仅是君主选择了体制,更是社会条件所决定的。

  因为汉代鼓励农耕,也是在这多项政策的帮助下,汉朝的农耕土地一度超过了八百万,是战国末期的两倍。

  这些在当时,都为汉朝的昌盛打下了基础。而后,很多封建朝代都采用“重农抑商”的政策,可以说,一直到封建社会结束,这项政策都伴随着封建社会的一代又一代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