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秋郊饮马图用了什么绘画技巧?秋郊饮马图卷介绍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用了什么绘画技巧?此幅作品描绘的是初秋时节,牧马人在荒野牧马的情景。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画面中有十几匹不同造型的马,体态肥硕健壮、姿态各异,有的在河边饮水,有的相互追赶嬉戏,有的仰头长鸣,一派欢快热闹的景象。岸边的树木清秀别致,河水平缓无波,展现了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

  此图画的是初秋郊外,一红衣奚官赶着一群马到河岸边饮水的情景。画中岸边林木环绕,湖水平缓无波,坡岸填从石绿色,秋树红叶,分外幽静清致。牧马人身着红袍骑在马上,手持马鞭,侧首看着正在嬉戏的二马。十匹马都健壮肥硕,有的步入河中饮水,有的在岸边追逐,有的互相嬉戏,有的引颈长鸣,神态各异,好不热闹。

  此图卷首自识“秋郊饮马图”,卷尾署款“皇庆元年十一月”,下钤“赵氏子昂”朱文印1312年。卷后有元代书画鉴赏家柯九思清代乾隆等题记。元代柯九思题记:“高风雅韵,沾被后人多矣。”

  元,绢本设色,纵23.6厘米,横59厘米。

图片.png

  本幅自题:“秋郊饮马图”,“皇庆元年(1312)十一月,子昂。”钤“赵氏子昂”朱文印,“赵”朱文印,“大雅”朱文印。

  鉴藏印:“柯九思印”白文印,“缊”“真”朱文联珠印,“神”“品”朱文联珠印,“秋碧”朱文印,“河北棠邨”朱文印,“苍岩子梁清标玉立氏印章”朱文印,“观其大略”白文印,“冶溪渔隐”朱文印,“乾隆御玩”白文印,“内府图书”朱文印,“懋勤殿鉴定章”白文印,“乾隆御览之宝”朱文印,“古希天子”朱文印,“寿”白文印,“乾隆御玩”白文印,“石渠宝笈”朱文印,“养心殿鉴藏宝”朱文印,“宣统鉴赏”朱文印,“宣统御览之宝”朱文印,“无逸斋精鉴玺”朱文印,“御赏”朱文印等。

  此图绘写清秋时节的郊外平原,林木萧疏,一红衣奚官在溪边牧马,骏马形态各异,或低头畅饮,或奔突跳跃,或回首四顾,或嘶鸣嬉戏,描写生动而富有情趣。景物的取舍、人马的布置疏密得当,独具匠心,含蓄而有韵致。布局缜密,色彩浓丽,可看出其取法唐人的痕迹,又不乏自家笔意。赵氏将书法用笔施于绘画,马的线描圆润秀劲,古朴严谨,犹如篆籀,色不掩笔,使全图艳丽又有笔墨韵味,正是赵孟頫晚年鞍马画的典型风貌。

  引首乾隆帝题“清泉坰牧”四字,卷后有柯九思题跋一段,又有清乾隆帝、汪由敦题诗。

  《汪氏珊瑚网》、《佩文斋书画谱》、《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著录。

  创作背景

  艺术背景

  赵孟頫是一个早熟的画家,他的画有两种作风,一是工整,一是豪放。他对传统的看法,表现为力追唐与北宋的绘画。赵孟頫曾说过:“盖自唐以来,如王右丞、大小李将军、郑广文诸公奇绝之迹,不能一二见。至五代荆、关、董、范未能与古人比,然视近世笔意辽给予。”“仆所画家,虽未能与古人比,然视近世画手,则自谓稍异耳。”但赵孟頫的这种尊重传统、推崇古人,与完全采取复古主张者是不同的。赵孟頫提倡继随唐与北宋的绘画精华,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他认为在北宋前的绘画中,保留着笔墨内在价值和绘画的本意,绘画除欣赏功能外,还有认识功能,用笔除有轮廓功能外,还有它自身的审美功能,而用笔的内在审美功能在书法中最能体现。因此,赵孟頫又进一步提出“书画同法”论。赵孟頫的“古意”说和“书画同法”论,所针对的问题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医治绘画发展中出现的“毛病”,而且他的艺术主张是和他的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秋郊饮马图》便是他实践其绘画论点的代表作。

  个人背景

  此卷作于“皇庆元年(1312年)十一月”,赵孟频五十九岁。在此前不久,他刚刚在江浙儒学提举任满,并重返大都任职,受到元文宗的青睐恩准还乡,祭祖立碑,是其一生中政治上最为得意的时期。画卷中所反映的欢快情调,应是这种心境的自然流露。

图片.png

  艺术鉴赏

  构图

  此图布局讲究藏露,中景露地不露天,人马、坡石、林木都置于右半部,人马向左方走,把来处藏于画外。左方只露出树干和溪水,把树干和远山、远水藏于画外。堤岸、溪水向左方延伸,通过岸上两马的奔逐,点出境外无限的景物。构图均衡有致,物象虽具体而微,整体却极简括。

  在构图方面,画家巧妙利用有限的绢幅,把平视、仰视、俯视三种造景方式有机地加以结合,画中树木、人马、溪水、平坡,从右至左,由近及远,递次展开,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对景物的设置分配,也注意到了疏与密、藏与露的相互关系。卷中右半部的树木、人马虽近密,但不迫塞;左半部溪水、坡陀开阔,但不空疏。作者还有意把马群安排成一致的走向,借马官回首,将来处藏于画卷之外,远景则留有广大空间,这种画外有画、景外有景的艺术处理,尤具艺术匠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余地。

  技巧

  赵孟頫承前人画马传统,且对马的生活习性有着深入观察,所以在创作中表现了马的神采并在技巧上有所突破。他将书法用笔融人绘画之中,人马线描工细劲健,严谨中蕴隽秀;树木、坡石行笔凝重,苍逸中透着清润,工细中不乏松动与飘逸;绿岸、丹枫、红衣,设色浓郁中显清丽,大面积渲染,不加皴擦与点斫,色不掩笔,淳厚而富于韵致,从中可以看出画家继承了唐人的遗风。

  线条

  作者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人、马线描工细劲健,严谨中蕴隽秀;树石、陂陀行笔凝重,苍逸中含清润。绿岸、丹枫、红衣,设色丽而不浓,且色不掩笔,淳厚而富于韵致。十匹马的神态各异,或奔腾追逐,或徐步缓行,或低首就饮,或引颈长鸣,人马虽小,意态生动。牧马官的红农,坡岸的石绿,秋树的红叶,相映生辉。红色与绿色是一对互补色。所以,红色衣袍在大青绿的草坪映衬下显得尤为夺目,有力地突出了主体人物。

  设色

  该画卷的笔墨设色,也能做到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人物、鞍马用工细、圆劲的笔法画出,古朴严谨而不刻板。树木的枝干,坡陀的轮廓用灵活的行草笔法,勾、皴、擦、染并用,风格苍劲秀润。设色使用传统的青绿画法,大片的坡岸用石绿罩染,溪水借用绢地本色,色调鲜明、和谐,而树木枝头的红叶,在洗练背景的映衬下,更充分地显露出深秋季节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