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农·其六》作者是谁?该如何理解呢?

  劝农·其六

  陶渊明 〔魏晋〕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

  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译文

image.png

  孔丘沉溺在道德,鄙视樊须问耕田。

  董氏仲舒乐琴书,三载不曾践田园。

  若能超脱世俗外,效法斯人崇高贤;

  怎敢对之不恭敬,当颂礼赞美德全。

  注释

image.png

  孔耽:孔:孔子。耽(dān):沉溺,迷恋,喜好过度。

  樊须是鄙:即鄙视樊须。樊须,即樊迟,孔子的学生。

  董:董仲舒,西汉思想家、哲学家。

  履(lǚ):踩踏。

  超然:犹超脱,高超脱俗,超出于世事之外。

  高轨:崇高的道路,指行事与道德。

  敛(liǎn )衽(rèn):如同“敛袂”,整一整衣袖,表示恭敬。

  创作背景

  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陶渊明返归上京里,次年开春移往怀古田舍务农,当时所作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诗云:“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劝农》诗当作于同年,即元兴二年(40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