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皇王部·卷十四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孝昭皇帝
《汉书·帝纪》曰:孝昭皇帝,(讳弗之,字曰不。)武帝少子也。母赵〈女妻〉〈女予〉,本以有奇异得幸,(服虔曰:姨妤有奇手,指不伸。案《外戚传》曰:望气者云,此有奇女天子气,故称奇异也。)及生帝,有奇异,(文颖曰:十四月乃生。)遂立为太子,年八岁。武帝崩,太子即皇帝位。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如淳曰:谓之液者,天地和液之气所为池。案时汉用土德,服色尚黄。鹄色皆白,而今更黄,以为土德之瑞,故纪之也。言承阴阳津液以作之。)公卿上寿,赐诸侯王、列侯、宗室金钱各有差。己亥,上耕于钩盾弄田。(应劭曰:时帝年九岁,未能亲耕帝籍。钩盾宦者近署,故往试耕为戏弄也。案《西京故事》,弄田在未央宫中也。)元凤元年九月,左将军上官桀、桀子骠骑将军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欲害之,诈使人为燕王旦上书言光罪。时帝年十四,觉其诈,皆伏诛。虽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国家忠臣,先帝所属,敢有譛毁者,坐之。"光由是得尽忠。元平元年夏四月,帝崩於未央宫。(案帝九岁即位,在位十三年,寿二十二也。)六月葬平陵。
《汉书赞》曰:昔周成王以孺子继位,而有管、蔡四国流言之变。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乱之谋。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哉!承孝武奢侈馀弊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繇薄敛,与民休息。至始元、元凤之间,匈奴和亲,百姓充实,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议盐铁而罢榷酤,尊号曰"昭",不亦宜乎!
后汉·班固《昭帝述》曰:孝昭幼冲,冢宰惟忠,燕盖诪张,实叡实聪,罪人斯得,邦家和同。
魏文帝《周成汉昭论》曰:或方周成王於汉昭帝,佥高成而下昭。余以为周成王体上圣之休气,禀贤妣之胎诲,周召为保傅,吕尚为太师,口能言,则行人称辞,足能履,则相者导仪,目厌威容之美,耳饱仁义之声。所谓沉渍玄流而沐浴清风者矣。犹有咎悔,聆二叔之谤,使周公东迁,皇天赫怒,显明厥咎,犹启《金縢》,稽诸国史,然后乃寤。不亮周公之圣德,而信《金縢》之教言,岂不暗哉!夫孝昭,父非武王,母非邑姜,养惟盖主,相则桀、光,体不承圣,化不胎育,保无仁孝之质,佐无隆平之治,所谓生於深宫之中,长於妇人之手,然而德与性成,行与体并。年在二七,早知夙达,发燕书之诈,亮霍光之诚,岂有启《金縢》、信国史而后乃寤哉!使夫成、昭均年而立,易世而化,贸臣而治,换乐而歌,则汉不独少,周不独多。
魏丁仪《周成汉昭论》曰:成王、昭帝俱以襁褓之幼,托於冢宰,流言谗兴,此其艰险相似者也。夫以发《金縢》然后垂泣,计日力便觉诈书,明之迟速既有差矣。且叔父兄子,非相嫌之处;异姓君臣,非相信之地。霍光罹人谤而不出,周公赖天变而得入。推此数者,齐本而论末,计重而量轻,汉昭之优于周成,甚明者也。成王秀而获实,其美在终;昭帝苗而未秀,其德在始。必不得已而论二主,余与夫始者也。
○废帝海昏侯
《汉书》曰:昌邑哀王髆,天汉四年立,十一年薨,子贺嗣。立十三年,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征王贺典丧。王乘传诣长安邸,夜漏未尽一刻,以火发书。其日中,贺发,晡时至定陶,行百三十五里,侍从者马死相望於道。郎中令龚遂谏王,令还郎谒者五十馀人。贺到济阳,求长鸣鸡,道买积竹杖。(文颖曰:合竹作杖也。)过弘农,使大奴善以衣车载女子。旦至广明东都门也,遂曰:"礼,奔丧望见国都哭。此长安东郭门也。"贺曰:"我嗌痛,不能哭。"至城门,遂复言。贺曰:"城门与郭门等耳。"且至未央宫东阙,遂曰:"昌邑帐在是阙外驰道北,(文颖曰:吊哭帐。)未至帐所,有南北行道,马足未至数步,大王宜下车也,向阙西面伏,哭尽哀止。"王曰:"诺!"到,哭如仪。王受皇帝玺绶,袭尊号。即位二十七日,行淫乱。大将军光与群臣议,白孝昭皇帝后,废贺归故国。初,贺在国时,数有怪。尝见白犬,高三尺,其颈似人,而冠方山冠;后复见熊,左右皆莫见。又大鸟飞集宫中,王知,恶之,辄以问郎中令龚遂,遂为言其故,后又血污王坐席,王问遂,遂叫然号曰:"空宫不久,妖祥数至。血者,阴忧象也。宜畏慎自省。"贺终不改节。居无何,就征。既即位,后王梦青蝇之矢积西阶东,可五六石,以屋版瓦覆,发视之,青蝇矢。(或曰:恶蛇矢也。)以问遂而不用其言,卒至於废。大将军霍光更尊立孝武帝曾孙,是为孝宣帝。
《汉书》曰:昌邑王即位,好弄彘斗虎。召皇太后御小马车,使官奴骑乘,游戏掖庭之中。与孝昭帝宫人蒙等淫乱,诏掖庭令敢泄言腰斩。王受玺凡二十七日,有罪千一百二十七条。霍光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奏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王西面拜,曰:"愚戆不任汉事。"起就乘舆副车。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光谢曰:"王行自绝於天,臣等驽怯,不能杀身以报德。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
《汉书》曰:王吉,字子阳。为昌邑中尉,上疏谏曰:"大王不好书术而乐逸游,凭轼撙衔,(服虔曰:撙,促也。或曰挂也。撙音子本反。)驰骋不止,口倦乎叱咤,手苦於辔箠,身劳乎车舆,朝则冒霜露,昼则被埃尘,夏则为大暑之所暴炙,冬则为风寒之所偃薄。(偃,靡也。遇疾风而靡也。薄,迫也。)数以软脆之玉体,(耎,柔。而兖切。)犯勤劳之烦毒,非所以全寿命之宗也,又非所以进仁义之隆也。夫广厦之下,细毡之上,明师居前,劝诵在后,上论唐虞之际,下及殷周之盛,学仁圣之风,习治国之道,忻忻焉发愤忘食,日新厥德,其乐岂不长哉!大王诚留意则心有尧舜之志,体有乔松之寿,美声誉发而上闻,则福禄具臻,而社稷安矣。"
○中宗孝宣皇帝
《汉书·帝纪》曰:孝宣皇帝,(讳询,字次卿。询之字曰谋。)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太子纳史良娣,生皇孙。纳王夫人,生宣帝,号曰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皆遇害。曾孙虽在襁褓,犹坐系郡邸狱。邴吉为廷尉监,治巫蛊,怜曾孙之亡辜,使女徒乳养,私给衣食。至后元二年,望气者言长安狱有天子气,上遣使者皆杀之。内署令郭穰夜至郡邸狱,吉拒闭,使者不得入,曾孙赖吉得全。因遭大赦,吉乃载曾孙送祖母史良娣家。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时掖庭令张贺尝事戾太子,哀曾孙,养奉甚谨,以私钱供给教书。既壮,为取暴室啬夫许广汉女,曾孙因倚依广汉兄弟及祖母家,受诗於东海澓(澓音馥。)仲翁,高才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之奸邪,吏治得失。周遍三辅,常困於莲灼卤中。尤乐鄠、杜间,率常在下杜。(劭应曰:下杜,杜陵之下。)时会诸朝,舍长安尚冠里,身足下有毛,(遍身及足下皆有毛。)卧居数有光耀。每买饼,所从买家辄大售,亦以此自怪。元平元年,昭帝崩,无嗣。霍光徵昌邑王贺,贺淫乱,废。七月,光奏遣宗正德至曾孙尚冠里舍,沐浴,赐御府衣。太仆以軨猎车奉迎曾孙,就齐宗正府,封为阳武侯。群臣上玺,即皇帝位。甘露三年,匈奴呼韩耶单于皆来朝,谒称藩臣而不名。黄龙元年,帝崩於未央宫,在位二十五年。
《汉书》曰: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参乘,上内严惮之,若芒刺在背。后张安世代光参乘,天子从容肆意甚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汉书赞》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事咸精其能,至于伎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者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李奇曰:宣帝能朝呼韩而固存,走郅支使远遁是推亡也。)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藩。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
《东观汉记》曰:光武下诏曰:"惟孝宣皇帝有功德,其上尊号曰中宗。"
《帝王世纪》曰:宣帝庙名"乐游"。
后汉班固《宣帝述》曰:中宗明明,寅用刑名。时举傅纳,听断惟精。柔远能迩,燀燿威灵。龙荒朔漠,莫不来庭。丕显烈祖,尚於有成。
○孝元皇帝
《汉书·帝纪》曰:孝元皇帝,(讳奭之,字曰盛。)宣帝太子也。母曰共哀许皇后,宣帝昔微时生民间。八岁为太子。及即位,壮大,和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惲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理之,奈何纯任德教,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实,何足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由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曰: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而王母张婕妤尤幸。上欲用淮阳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许氏,故终不背焉。宣帝崩,太子即位。频年行幸甘泉,河东,郊祀泰畤,祠后土。幸长杨射熊馆,布车骑,大猎。竟宁元年,崩於未央宫。在位十六年,时年四十三。
班固《汉书赞》曰: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应邵曰:《元、成帝纪》皆固父彪所作,臣班彪自说也。外祖,言金敝也。)语臣曰:"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忖节度,穷极要妙。"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薛、贡、韦、匡迭为宰相。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矣。然宽弘尽下,出於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
应劭《汉官仪》僚曰:孝武时,天子以下未有帻。元帝额上有壮发,不欲使人见,乃始进帻,群寮随焉。
《帝王世说》曰:孝元皇帝,庙名长寿。
○孝成皇帝
《汉书·帝纪》曰:孝成皇帝,讳骜,字太孙。元帝太子。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宫,生帝於甲观画堂,(如淳曰:甲观,馆名;画堂,堂名。)为世嫡皇孙。宣帝爱之,字曰太孙,常置左右。年三岁而宣帝崩,及为太子,好经书,为人宽博谨慎。初居桂宫,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绝驰道,(应邵曰:驰道,天子之道。)西至直城门,(晋灼曰:黄图西出南头第二门。)得绝乃度。上迟之,以状对。上于是大悦,乃著令,太子得绝驰道。其后幸酒宴乐,(幸酒,好酒也。)上不以为能。而定陶恭王有才,母傅昭仪又爱幸,上以故欲以恭王为嗣。赖侍中丹护太子家,辅助有功,上亦以先帝尤爱太子,故得无废。元帝崩,太子即位。频年幸甘泉、汾阴、郊祠。绥和二年,崩於未央宫。在位二十六年,时年四十五。
《汉书》曰:成帝好为微行,从其门郎,及私奴宫客,多至十馀人,皆带持刀剑,或乘小车,御者在道上,或皆骑,出入市里、郊野,远至旁县。谷永曰:"今陛下弃万乘之富贵,乐家人之贱事,厌高美之尊称,好匹夫之卑字。(如淳曰:称长放家人是卑字。)买私田于民间,畜私奴、车马,北宫挺身,与群小晨夜相随,鸟集杂会,醉饱吏民之家,乱服共坐,混淆无别。典门户奉宿卫之臣,执干戈,守空宫。公卿百僚不知陛下所在,积数年矣。"
《汉书赞》曰:臣之姑(晋灼曰:班彪之姑。)充后宫为婕妤,父子兄弟侍帷幄,数为臣言:成帝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默,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矣!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称职,奏议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然耽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言之可为於邑。建始以来,王氏始执国命,哀、平短祚,莽遂篡位,盖其威福之所由来者久矣。
《帝王世纪》曰:成帝庙名池阳。
扬雄《酒赋叙》曰:汉孝成皇帝好酒,雄作《酒赋》以讽之。
○孝哀皇帝
《汉书·帝纪》曰:孝哀皇帝,(讳欣之,字曰喜。)元帝庶孙,定陶恭王之子也。母曰丁姬。三岁立为王,长好文辞法律。入朝,上令诵诗,通习,能说,(能说其义。)帝称其才。时王祖母傅太后,私赂遗上所幸赵昭仪及帝舅曲阳侯王根。根及昭仪见上无子,亦欲预自结,皆劝帝以为嗣。乃立为太子。绥和二年三月,成帝崩。太子即帝位。建平二年夏,待诏夏贺良等言赤精子之讠韱,汉运中衰,当再受命,今宜改元易号。乃赦天下,以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年。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漏刻以百二十为度。八月诏曰:"夏贺良等言,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甲子制书,非赦令也,皆蠲除之。"贺良等皆伏辜。元寿三年,帝崩于未央宫。在位六年,时年二十五。
《汉书》曰:孝哀皇帝,性不好音。及即位帝,下诏曰:"孔子不云乎放郑声,郑声淫,其罢乐府官。郊祀乐及古之兵法武乐,在经法非郑卫之乐者,条奏别属他官。"
又曰:董贤为太子舍人,美丽自喜。上即位,见幸。出则参乘,入侍左右,旬月之间,赏赐巨万,贵震朝廷。尝与上昼寝,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上不欲动摇之,乃断袖而起。又召贤女弟为昭仪,更名其舍为椒风,以配椒房。武库禁兵,尚方珍宝,上第尽在董氏,乘舆乃其副也。贤为大司马卫将军,年二十二。上置酒从容视贤曰:"吾欲法尧禅舜,何如?"侍中王闳曰:"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天下也,统业至重,天子无戏言。"上乃默然不悦。
○孝平皇帝
《汉书·帝纪》曰:孝平皇帝,(讳衎之,字曰乐。)元帝庶孙中山孝王之子也。年三岁时为王。哀帝崩,迎中山王即位。元始五年,为莽所鸩而崩。有司议曰:"礼,臣不殇君。皇帝年已十四,宜以礼敛,加元服。"
《汉书赞》曰:孝平之世,政自莽出,褒善显功,以自尊盛。观其文辞,方外百蛮,无思不服,休征嘉应,颂声并作。至乎变异见于上,民人怨于下,莽亦不能文也。
○少帝孺子
《汉书》曰:孝平皇帝崩,无子,嗣绝。宣帝曾孙有五人,王莽恶其长子也。兄弟不得相为,后乃征宣帝玄孙广威侯婴,年二岁,记以卜相最吉。莽遂居摄,如周公故事,改曰居摄元年。三月立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建国元年乃策命孺子以为安定公。莽执孺子手流涕曰:"今予迫皇天威命,不得如周公。"哀叹良久,孺子下殿,北面称臣,百僚莫不感恸。莽敕阿乳母不得与言,常在四壁中,至於长大,不能名六畜。后莽以女孙妻之。
《帝王世纪》曰:婴为孺子,三年而废为安定公,十五年而失国。更始二年,平陵方望等将婴聚众为天子,数月,更始乃杀之。
○王莽
《汉书》曰: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辅政,凡九侯,五大司马,惟莽父曼早死,不侯。五侯侈靡,莽独孤贫,因折节为俭。受《礼经》,勤身博学,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整。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世父凤疾,莽侍病乱发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且死,以讬太后及帝,拜黄门郎。永始中封为新都侯,游者为之谈说,虚誉隆洽。太后姊子淳于长为九卿,先进,在莽右,莽阴求其罪,因大司马根白之,长伏诛,莽以获忠直,遂擢为大司马,辅政。莽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岁馀,成帝崩,哀帝即位,傅太后、丁姬皆称尊号,丞相朱博奏:"莽前不广尊尊之义,请免为庶人。"乃遣就国。杜门自守,吏民冤讼莽者以百数。元寿元年,征莽。岁馀,哀帝崩。莽为大司马。平帝即位。太后临朝,皆委政於莽。群臣奏莽定策安宗庙,赐号安汉公。莽以女配帝,欲擅权。帝母卫姬及舅并留中山。莽子宇恐帝大后见怨,与师吴章夜持血洒莽第,门吏发觉之,莽执宇送狱死。莽因作书八篇,以戒子孙。宜班郡国,令学官以著官簿,比《孝经》。吏人上书者八千馀人,咸曰:"伊尹为阿衡,周公为太宰。"帝采伊、周称号,加公为宰衡,位上公。又加九锡鸾辂龙旗。莽又增法五十条,犯者徙之四海。徙者以十万数,民始怨矣。平帝疾,莽作策,请命,愿以身代,藏策金縢。平帝崩,莽恶立长,乃选子婴,年三岁,讬以卜相最吉。是月,前煇光谢嚣奏武功长孟通浚井得白石,下有丹书,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符命之兴,自此始矣。群臣奏安汉公居摄践阼,服天子黻冕,南面朝群臣,车服出入如天子,郊祀天地,赞者曰:"假皇帝",民臣谓之"摄皇帝",自称曰"予"。改元曰居摄。二年,东郡太守翟义立严乡侯刘信为天子,移檄郡国,众十馀万。莽惶惧,抱孺子告祷郊庙,仿《大诰》作策,班於天下。莽既灭翟义,自谓威德已盛,遂谋即真之事矣。功显君死,意不在哀,令太后诏议其服。莽奏太后下诏议其服,太后称刘京上书言,七月中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尝梦曰:"吾,天公使也,天公使我告亭长曰:摄皇帝当为真。即不信,此亭中当有新井。"旦起视亭中,诚有新井,入地且百尺。梓潼人哀章,即作铜匮,为两检,其上书言"莽为真天子。"昏时,衣黄衣,持匮至高庙,付仆射以闻。莽至高庙拜受金匮,还坐未央前殿,下书即真天子位,号曰"新"。以十二月癸酉为建国元年。莽按符命求得王盛从布衣登用,百官并改名。又改光明宫为常安,立祖庙五,亲庙四。又更作小钱,与前大钱为二品。百姓不便,农商失业,民人至涕泣於市道。遣五威将王奇等十二人班《符命》四十二篇,五威将乘乾文车,驾坤六马,背负鷩鸟之毛,服饰甚伟。长安狂女子碧呼道中,曰:"高皇帝大怒,趣归我国。不者,九月必杀汝!"莽捕杀之。更名匈奴为降奴。是时有用方技待诏黄门者,或问莽形貌,待诏曰:"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问者告之,莽诛待诏,后常翳云母屏风,非亲近莫得见也。更名高句骊为下句骊。五年二月,文母皇太后崩,立庙长安,新室世世献祭。元帝配食,坐於床下。又明六筦之令,犯禁者至死。临淮瓜田仪为盗贼,琅琊女子吕母亦起。莽之南郊,铸作威斗,若北斗,欲以厌胜众兵。莽见盗贼起,乃命令太史推三万六千岁历纪,六年一改元,布天下。大募天下丁男及死罪囚、吏民奴,名曰猪突犭希勇,以为锐卒。莽见盗贼多,欲视为自安,遂营长安城南,提封百顷。亲举筑三千下,即言符命,黄帝以百二十女致神仙,乃遣分行天下,博采淑女。莽梦见长乐宫铜人起立,恶之,念铜人铭有"皇帝初兼天下"之文,使尚方工镌灭铜人膺文。又令虎贲武士入高庙,杖剑四面提击,桃汤赭鞭鞭洒屋壁。又言黄帝建华盖以登仙,乃造华之。百官窃言"此似輭车,非仙物也。"莽知西方溃叛,乃遣使分行天下,除井田奴婢山泽六筦之禁众制。会世祖与兄齐武王等攻拔棘阳,立刘圣公为天子。莽愈恐。欲外视自安,乃染其发鬓,进所征天下淑女,立杜陵史氏女为皇后,聘黄金三万斤。遣王邑、王寻等兵百万,号曰:"虎牙五威兵"。定山东,围昆阳。世祖来救昆阳,邑等大败。关中闻之震恐,命张邯称符命事,因曰:"《易》言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莽",皇帝名;"升",谓刘伯升;"高陵"谓高陵侯翟义封也。言刘升、翟义为伏戎之兵於新皇帝世,犹殄灭不兴。后莽兵败,莽忧惫不能食,但饮酒,啗〈鱼复〉鱼,读军书倦,因凭几寐,不复就床矣。但为厌胜,遣使坏渭陵、延陵园门罘罳,曰:"无使民复思汉也。"崔发言:"《周礼》、《左传》,国有太灾,则哭以厌之。"莽乃至南郊,陈符命本末,仰天曰:"皇天既命授臣莽,何不殄灭众贼?"因搏心大哭,气尽,伏而叩头。作告天策文千馀言。诸生小民甚悲哀,及能诵策文者除为郎。拜将军九人,为九虎将。邓晔开武关迎汉,汉丞相司直李松与邓晔共攻京师。晔以王宪为校尉,略地。至长门宫,而茂陵董喜等,并假以号,称汉将。长安旁兵四会城下,争欲先入城,贪立大功。莽分赦城内狱囚徒,皆授兵,杀犭希饮其血,誓曰:"大功莽分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众兵发掘莽妻子父祖冢,烧其棺椁及九庙明堂,火照城中。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烧作室门,斫敬法闼,呼曰:"反虏王莽,何不出降?"火及掖庭,莽避火宣室,火辄随之。宫人妇女啼呼曰:"当奈何!"莽绀祠服,带玺韨,(绀,深青。衤勺音弋旬切,衤勺,纯也,言纯为绀服也。韨音弗。)持虞帝匕首。天文即案式於前,曰:"时加某。"莽旋席随斗而坐,曰:"天生德於予,汉兵其如予何!"群臣扶掖莽,自前殿南下椒除,西出白虎门,就车,之渐台,欲阻池水,犹抱持符命、威斗,公卿大夫、从官尚千馀人随之。王邑昼夜战,罢极,入见其子侍中睦解衣冠欲逃,邑叱之令还,父子共守莽。军人入殿中,呼曰:"反虏王莽安在?"有美人出房曰:"在渐台。"众兵追之,围数百重。台上亦与战。莽入室下。晡时,众兵上台,台上商人杜吴杀莽,取其绶。校尉公宾就见吴问绶主所在。曰:"室中西北陬间。"就识,斩莽首。军人争分裂莽身,支节肌皮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传莽首诣更始,悬於宛市中,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应劭《汉官仪》曰:帻本无巾,如今半帻而已。王莽无发,因为施巾,故里语曰:"王莽头秃施帻屋。"
《汉书赞》曰: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摄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其窃位南面,处非所据,颠覆之势险於桀、纣,而莽晏然,自以黄虞复出。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毒流诸夏,乱延蛮貊,犹未足逞其欲焉。是以四海之内,嚣然丧其乐生之心,中外愤怨,远近俱发,城池不守,支体分裂,遂令天下城邑为墟,丘垅发掘,害遍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经》以文奸言,同归殊途,俱成灭亡。此皆亢龙绝气,非命之运,紫色鼃(音蛙)声,馀分位,圣王之驱除云尔!(非命,非天命也。紫,间色,鼃,邪音。岁月之馀分为闰,言非正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华夏文明的神话谱系中,炎帝与黄帝的并立不仅是两位部落首领的传说,更是中华文详情
在华夏文明的璀璨星河中,宋朝以319年的国祚、18位帝王的更迭,勾勒出中国封详情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名臣韩熙载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结局更似一首悲怆的挽歌,在历详情
公元220年的成都城内,一场关乎蜀汉政权存续的隐秘博弈悄然落幕。养子刘封在刘详情
在清世宗雍正帝的铁腕统治下,直隶总督李绂的生死存亡成为检验皇权与清流博弈的试详情
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淳于琼以"乌巢酒徒"的形象定详情
在秦末汉初的烽烟中,一位出身沛县丰邑的布衣老者,以七十五载春秋见证了从泗水亭详情
在朝鲜王朝十二代君主更迭的权力漩涡中,文定王后尹氏以“继后”身份执掌中宫四十详情
樊哙,西汉初年的著名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与汉高祖刘邦有着深厚的交情。然而,详情
在北宋政坛的风云变幻中,王钦若推荐寇准为副宰相这一事件,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详情
唐懿宗李漼(833-873)的统治,恰似一曲王朝衰亡的挽歌。作为唐朝第十八位详情
在唐代文学星空中,李白与高适的关系始终笼罩着"梁园三剑客"详情
在唐代历史长河中,"永徽之治"犹如一座承前启后的桥梁,既详情
在唐代浩如烟海的诗篇中,马周的《凌朝浮江旅思》如同一叶扁舟,载着寒微文人的孤详情
在苏州城外的桃花坞深处,54岁的唐伯虎在寒风中写下绝笔"生在阳间有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苏味道或许并非最耀眼的那颗,但他以一首《正月十五夜》详情
在战国时期波谲云诡的权力斗争中,秦宣太后芈八子与男宠魏丑夫的故事,犹如一面棱详情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以凄美的爱情与反详情
闽越国作为战国至西汉时期活跃于东南沿海的古国,其疆域范围远超现代福建省行政区详情
浅井茶茶的人生轨迹与日本战国时代的血腥动荡深度交织。作为近江大名浅井长政与织详情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长河中,王守仁(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宛如一颗璀璨的详情
笈多王朝作为中世纪印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在印度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详情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影响深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以其独特的战略意义、惊心动魄的战斗过程和深远的历详情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其中邯郸之战无疑是这一系列战争中最为震撼的篇章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而在众多战争中,牧野之战无疑详情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些事件因其复杂性和争议性而被历史学家们避而不谈。怛罗斯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详情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攘攘熙熙”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捕捉了人类社会繁忙混杂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