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肯梯斯诺克海战

"

肯梯斯诺克海战(英语:Battle of the Kentish Knock;荷兰语:Slag bij de Hoofden)这是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的一次海战。

肯梯斯诺克海战

肯梯斯诺克海战——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的一次海战

第三次英荷战争 英荷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三次英荷战争发生在十七世纪中后期,为了资本原始积累,欧洲各国家都通过不断的对外扩张来获取发展需求,特别是以英国、法国等国为主。荷兰的海上贸易发达,让英国、法国的资本原始积累受到阻碍,还有一方面就是在欧洲大国都在发展资本主义的时候,荷兰却仍然关注发展贸易,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抗。  

英荷战争配图

  英荷战争配图

  第三次英荷战争也是荷法战争的一部分,一开始是法国对荷兰发起战争,因为法国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荷兰抢走了法国的一些资源,引起法国的不满。此时的英国也趁热打铁,因为第二次英荷战争英国失败,英国对此也很不甘心,法国也怕自身力量不够,因此英法就联合起来一致对付荷兰。英国则解除了与其他两个国家的同盟关系,在没有宣战之前,英国首先偷偷地出击荷兰,第三次荷兰战争也因此正式爆发。这次战争也引起一些其他欧洲国家的卷入,如瑞典,西班牙,等国。第三次英荷战争不仅是海上作战,也有陆地作战模式,这次的规模要比第二次大,形式上也比较正式。法国在这里显示了它的欧洲大国形象,荷兰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英国和法国两面夹击,荷兰的陆上作战失败,只好把重心转移到海上。

  英法各国都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已经逐渐超越了荷兰,荷兰在欧洲的地位也相应的下降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结果也是双方签订条约,这也是英荷战争的最后阶段。 ...查看更多

英荷战争的舰队司令:国会派将领乔治·蒙克的简介

  阿尔比马尔公爵乔治·蒙克(George Monck1608-1670),英国内战时期在爱尔兰和苏格兰作战的国会派将领、苏格兰总督。第一次英荷战争和第二次英荷战争的舰队司令。当他在克伦威尔之后几乎掌握无限的权利的时候,他没有选择成为独裁者,而是为了全国和解,促成了王政复辟。

blob.png

  早期经历

  1608年12月6日生于英格兰德文郡托灵顿一贵族家庭。是托马斯·蒙克爵士第2个儿子。1625年9月,志愿参加白金汉公爵 乔治·维利尔斯率领的袭击西班牙加的斯的远征军,在他的亲戚理查·格林维尔爵士的麾下听命。1627年参加讨伐雷岛远征军,但此次远征同样未能摆脱失败的命运。1629-1638年随格林维尔参加过在尼德兰对西班牙人的作战。1636年10月-1637年10月长达一年的围攻布雷达的战斗中立有战功。凭借着莱斯特伯爵罗伯特·悉尼的影响被任命为步兵团中校,并与1639年-1640年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主教战争。又经莱斯特伯爵提携,被任命为上校步兵团长,1642-1643年在爱尔兰镇压叛乱。1643年回英格兰,为查理一世效力,1644年1月25日,托马斯·费尔法克斯解围南特威奇时被俘,关入伦敦塔两年。 在监禁期间,著有《政治及军事情况分析》。

  国会将领

  1646年保王党失败后,蒙克重新获得自由,并被国会任命为陆军少将。1646年受命在阿尔斯特作战。1649年冬保王派联盟军、爱尔兰反叛者和阿尔斯特苏格兰人迫使他同意休战,为此遭到国会指责,他虽然以军事需要为托词,但还是被迫离开步兵团,引退与德文郡。奥利佛·克伦威尔认为他还是很能干的,1650年派他率领一团步兵去镇压苏格兰的保王分子,同年9月3日,他在邓巴战役取得辉煌胜利。克伦威尔率主力向南进军,留下他率领的8000人镇压苏格兰保王党分子,1651年9月猛攻邓迪时虽然相对艰难,但还是很迅速有效,11月病倒解职,到巴斯马尔治疗,但仍留任苏格兰特派专员。

  英荷战争

  在1652年的第一次英荷战争中,他被任命为舰队司令。序位在查德·迪恩、罗伯特·布莱克和波帕姆之后居第四。他与主将查德·迪恩密切配合,巧妙地运用纵队基本编制主动出击,分别于1652年12月的邓杰内斯角和1653年2月的波特兰海战给予荷兰海军已沉重打击。1653年6月的加巴德沙洲海战以查德·迪恩战死为代价击败荷兰海军名将马顿·特罗普,摧毁其9艘战舰,完全封锁了荷兰本土,10月的斯赫维宁根战役带100艘战舰围攻拼死一搏的荷兰海军,当场格杀老特罗普,致使荷兰海军全军崩溃。恢复了英国人对局势的控制。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被迫承认《航海条例》后,他于1654年回师苏格兰高地,神速的进行了另一次对保王军的战役,取得了辉煌战果。这次战役使他得以削减苏格兰驻军的规模。1654-1658年克伦威尔任护国公的时候,他任苏格兰总督。并与1653年1月23日娶了一个兽医的遗孀安妮·拉斯德福。

blob.png

  王政复辟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后,他的儿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任护国公,政权立即开始瓦解。蒙克劝小克伦威尔不要听少将们的阴谋诡计而依靠他父亲的忠实支持者,但一切挽救措施都没有效果后,他也就默认了推翻小克伦威尔的行动。1659年10月约翰·兰伯特少将以武力解散残缺议会后,他站在国会一边清理苏格兰军队中的异己分子,安排了新的议会选举,并出任地方长官,建立了自己的总部。1660年1月1日,他从苏格兰率6个步兵团和4个骑兵团组成的一支军队跨出苏格兰边界,完全绕过边境守备队防守的要塞,迅速的推进。1月11日进入约克,2月3日进入伦敦,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在新选出的议会中要求长期流亡法国的查理回国当国王,从而解决了英国的危机(史称王政复辟)。由于他协助查理二世复位有功,被封为阿尔比马尔公爵,并被授予嘉德勋章,另获得7000镑年金。1660年8月3日又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兼骑兵总监和爱尔兰总督。他带到南方的军队虽然被解散,但他的团则改称为勋爵军的步兵近卫军团保留下来(后来称第二或冷溪近卫团)。

  再次出海

  蒙克在第二次英荷战争爆发时重返海军服役,在1666年6月的四日海战中,由于寡不敌众,英军伤亡巨大,几乎每艘战舰都挨了炮弹。荷兰舰队都逼近了他的旗舰。12日,阿尔比马尔公爵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有人不害怕吗?也许有吧。但是我必须要老实的跟大家说、我不是那一个不害怕的人。是的,我害怕。我害怕即将到来的死亡。若命运使我失败,我将得到名誉的死亡与永恒的安息。而逃跑则是懦夫的行为,但是我更害怕、当我们死亡之后却得来一个懦夫的称号。当后世的人们在注视这段历史的时候、会嘲笑我们是一群不知道为自己命运奋战的懦夫。是的、我们的处境十分艰难、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在这里惊慌失措而不奋力一博,那么失望才真的会变成绝望、毁灭也才必然来临。惊慌失措是死神的最爱。而勇敢无畏则是生存的窄门。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但是我将对着眼前的敌人进行反击、我将冲入敌人炮火最猛烈的地方进行突击,用自己的手掘出脱离地狱的孔道。如果你们不愿意跟来、我也不会抱怨失望,因为越少人、代表荣誉越大。假如成功的侥幸逃出这里活了下去,到年老力衰、儿孙满堂的时候,我将毫不厌倦的一次又一次述说着这段荣誉的过往,直到他们以赞叹的眼光看着我满身留下的疤痕为止!是的,我们可以在这里惊慌失措什么都不做,而等待死亡的来临。我们也可以勇敢前进,冲出一线生机得到我们应有的未来和荣誉!而我、选择后者。"在他的鼓动下,英军将士勇气倍增,顽强作战,终于等到了他内战时的死敌鲁珀特亲王的援军,使他支持下来并发动反攻,并迫使荷兰人先撤出战场。1666年7月,他发起圣·詹姆斯日之战,打破了荷兰人对伦敦的封锁,接着8月的 "霍尔姆斯篝火"事件使荷兰人的经济蒙受重大打击,但英国也因为伦敦大火和鼠疫而无力再战。1667年6月,米歇尔·阿德里安松·德·勒伊特发起突袭泰晤士河战役,虽然蒙克警告突袭的可能性并妥善采取了应付危机措施,但他的声誉还是受到了损害,此后不久退役。1670年1月3日因患水肿在伦敦去世。葬于西敏寺。今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蒙克斯科纳镇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

  结论评价

  蒙克勇敢,足智多谋,他之所以长盛不衰,原因是他没有政治野心极对公民权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他在海上作战和陆地一样成功,那是受益于他当炮手时学到的技能,如果说罗伯特·布莱克确立了战列线战术,那他则为英国舰队提高战术和射击术做出了极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的一次海战:肯梯斯诺克海战

  肯梯斯诺克海战(英语:Battle of the Kentish Knock;荷兰语:Slag bij de Hoofden)这是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的一次海战,荷兰舰队在威特·德·威斯率领下,于1652年10月8日进至多佛尔海峡去攻击布莱克指挥的英国舰队。他们在肯梯斯诺克沙洲相遇,并开始交战。该海域是泰晤士河口外的浅水区,一些船只在战斗中搁浅,战场逐渐向南转移。由于双方队形皆被打乱,战斗变成两军单船之间、船组之间的相互厮杀。 荷兰舰队内部因政治、区域及私人原因无法做出坚决的努力,很快被迫撤退,失去了2艘船只和许多人员伤亡。

blob.png

  背景

  在战争之前,荷兰海军的马顿·特罗普建议荷兰联邦(States-General)和议会组织一支庞大的舰队,以施展他所热衷的舰船格斗战术,发现英国人,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对于通过一场主要的胜利取得政治上满意的解决,特罗普充满了信心。搜寻英将布莱克的舰队,当时他们正在袭击苏格兰岛外的鳕鱼渔场。结果是特罗普在狂风中损失了12条船,并被耻辱的罢免。不过接下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船只成功摆脱了英国人的追踪,而且荷兰的米希尔·德·鲁伊特在英吉利海峡赢得了一场小战役(普利茅斯海战)。

  由于特罗普被罢黜,海军中将威特·德·威斯被任命为舰队统帅。威特·德·威斯是一名有长期海上经验的海军军人,在反对西班牙的独立战争期间,他在一系列海战中获得一定的盛名。但是他一直忽视特罗普统帅舰队的长处。因此威特·德·威斯的气质无法改善,他狭隘、嫉妒、粗鲁、残暴实施严酷的纪律,这种几率即使在当时盛行鞭挞的酷刑的年代,也是过分的。如果说,水兵们喜欢特罗普,那么他们则憎恶威特·德·威斯,而且很快就出现了极为尴尬的场面。

  1652年10月7日,一支62艘战舰的荷兰舰队再次做好准备,威特·德·威斯吹嘘,将由他率领作战,只有魔鬼才能使他们脱离战斗。威特·德·威斯选用特罗普的旧舰,强大的"布里德罗德"号为期间。但是,当他度航去该舰锚地时,难以设想的事情发生了。"布里德罗德"号的传言拒绝他们的新统帅上舰,甚至威胁时,如果他坚持一试,就要用舷炮轰击他的大舢板。他气得脸发青,只好返回他原来的舰,较小的"威廉殿下"号上,船上发生的事引起他的愤怒,他发现从舰长以下,全体船员斗醉醺醺的,可能是在庆祝除去了他这一害。

  战斗过程

  屋漏偏逢大雨。10月8日,威特·德·威斯企图趁东风之便,冲入唐斯港以俘获锚泊在岸边避风的英国舰队。而这时,风向却一遍为西向,因而阻住了威特·德·威斯。与此同时,布莱克的舰队却得以顺风满帆。更糟的是,威特·德·威斯的许多舰长拒绝作战。

  英国舰队位于荷兰舰队的南面,他们占据了有利的风向。10月8日下午5点,英国舰队发动进攻。坐镇"海上君王"号上的布莱克率领火力强大的舰队冲向荷兰人的阵线,并形成了突破,威特·德·威斯向南抢风航行以期望获得风向的优势,不料遭到了佩恩海军中将的分队的截击,战斗很快就陷入了混战,两边都无法有效的控制队型,事先商定的作战协同全都被抛诸脑后。凭借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船体,英国人在混战中处与优势,但是荷兰人良好的操舰技术和近战技巧部分了抵消了英国人的优势,到晚上7点为止,荷兰人有一艘战舰被俘获,另一艘被击沉,损失不算严重。从5点开始交火,战斗只持续了3个小时就因为黑夜的降临而终止了。

  第二天清晨,大约有10艘荷兰船只,它们隶属泽兰海军部,他们憎恨着整个荷兰,不愿在威特·德·威斯的指挥下战斗而擅自撤退了,荷兰舰队只剩下49艘战舰了,而英国战舰数量在夜间增加到了84艘战舰,数量上与英国舰队的差距增大了。而布莱克也于天亮过后重新率领舰队压了过来,威特·德·威斯还想坚持战斗,但是经过昨天的激战,许多战舰受伤不轻。德·鲁伊特和厄佛仙极力劝说威特·德·威斯撤退,如不撤退,恐怕会受到更大的损失。终于,荷兰舰队开始有次序的撤退,在威特·德·威斯和德·鲁伊特的出色指挥下,尽管布莱克全力追击,荷兰人全身而退了,撤退过程没有任何损失。两天后,英国舰队到达佛兰芒浅滩时才放弃了追赶。

  结果和影响

  返航回国后,威特·德·威斯一怒之下指控舰长们是懦夫,"他们在各方面都表现怯懦",他怒气冲冲地说:"真是不顾廉耻,使我们在世人面前丢尽了脸。有生以来我从未见过这样表现不好的舰长。"

  为这件事情而组成的一个包括七名成员的委员会(每省一名),对这次溃散进行了调查。但是,这一调查并没有解决指控与反指控的问题。威特·德·威斯处于孤立无助、众叛亲离的境地。他成为一只替罪羊,被撤销了统帅职务。

  经过此战,荷兰人意识到英国战舰的火力强大,如果要与之对抗,就必须加强自己的火力。新的战舰开始设计了,他们将在第二次英荷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而英国人错误的认为他们在肯梯斯诺克海战中已经完全击败了荷兰海军,于是将舰队分成两部分,派出舰队前往地中海。这个错误使得英国人先后在达格尼斯海战和里窝那之战遭到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荷兰舰队内部因政治、区域及私人原因无法做出坚决的努力,很快被迫撤退,失去了2艘船只和许多人员伤亡。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