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帝王或大臣降低自己的身份,敬重和结交那些有才德的人,使其为自己效劳。泛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自己的身份,用非常尊重和礼貌的方式来对待地位比自己低但非常有才华的人。使之为己效劳,此方法一度成为招贤纳士的良方指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
战国时期,诸侯分裂,各股势力纷纷收纳贤臣,希望为自己出谋划策,为统一大业的战争添砖加瓦,徐庶先后待在了刘备和诸葛亮两个人的身边,徐庶是谁的军师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徐庶年轻时崇尚武力且好打抱不平,他的梦想是成为远近闻名的侠士,有一次,他杀死了城中的恶霸,被官兵包围,最后侥幸救出,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他认为仅靠自己的武力不能铲除恶霸,只有学习治国用兵的本领才能拯救苍生,徐庶开始弃武从文,勤奋肯学,四处游历,学习了不少带兵打仗的本领,他还结交了很多有识之士,诸葛亮就是其中一位。
徐庶本也是皇室,与刘备私交很好,刘备胸怀大志,徐庶前来投靠,而且他的才干和人品深得刘备的器重,执意将他留在了身边,委以重任,就这样,徐庶做了刘备的军师,整顿军事,训练士兵,他还向刘备推荐盖世奇才诸葛亮,刘备听取了徐庶的建议,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成就了一段佳话。 ...查看更多
刘备是以慧眼识珠,礼贤下士而著称。但问题是为何他的手下出了很多叛徒呢?
网络配图
《三国志》评价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认为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曹操也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孙权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孔明评价刘备是英才盖世,众士慕仰;(有拍马屁之嫌)… …大家公认刘备最能以德服人,善于征服人心,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比如刘备用自己曾经感化过来杀他的刺客,来教育儿子,要他“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凝聚力、向心力是一支优秀团队所必备的,可以说以刘备的德行和修养,带出来的队伍也应该是最团结、纪律最严明、最有战斗力的队伍。
但事实却是,在刘备阵营里出过的叛徒最多,恨不得不曹操和孙权加起来的还多。 ...查看更多
刘禅这个人大家都知道,而且都觉得他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上都把他写成了一个昏庸的亡国之君。后来还有一句话叫:“扶不起的阿斗”,甚至还有人说刘禅是:“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真的是个昏庸、愚钝甚至有些弱智的君主吗?我觉得不是的,他是三国史上在位当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个,有人说那是诸葛亮的辅佐啊,刘禅在位40年,在11年的时候诸葛亮就死了,他还继续当了29年的皇帝,他如果真的无能,他坐稳29年的帝位吗?他必然他的过人之外,至于什么过人之处呢,咱们总结的有以下几点:
网络配图
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诸葛亮是个正人君子绝对不是阿谀奉承之辈,更不可能讽刺刘禅。然而事实上刘禅也的确礼贤下士。
容人之量,大局为重
诸葛亮和刘禅之间是有一点矛盾的,但是他对诸葛亮都是以父事之。后来杨仪说魏延造反,魏延说杨仪造反。刘禅在他俩之间权衡,决定杀魏延,这样又减少了一场内战,这不叫以大局为重吗?而且魏延死后刘禅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 ...查看更多
周文王是周朝历史上的明君,一直致力于周国的强盛,他广招贤才,礼贤下士,做出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情。他的功绩为世人传颂,他的故事也一直在民间流传着。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认识一下他吧。
周文王图像
周文王,姓姬,名昌是周太王的孙子,“周西伯”季历的儿子。由于父亲季历的骁勇善战,招致商王的猜忌,父亲季历被商王以封赏的名义招去郢都,行软禁之实,自此姬昌再没机会见到父亲。父亲被商王莫名处死后,继成了父亲的爵位,后称“西伯侯”。
他是一位临危受命的儿子,父亲惨死,年纪轻轻的他便要挑起治理一个国家的大任,任重而道远;他是一位好贤主,在位期间施行仁政,广招贤才,不论你是本部还是外部落的,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周文王皆以礼相待,共同为西周的昌盛付出;他也是一位好学生,他拜姜尚为师,共商军国大计,扩张疆土,收复一些地方,攻打下一些领地,为武王讨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他也是一位好国君,周文王在位时重视农业生产,他不骄奢淫逸,生活勤俭,穿普通人的衣服,吃粗茶淡饭,还经常下田劳作,以身作则,广受百姓爱戴;他还是一个好作家,他创作的《周易》,其间的一些政治理念,即使是现在,仍颇受学者们青睐。
在春秋战国这个乱世之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和著名的英雄豪杰。他们要么是才智卓绝的谋士,要么是驰骋战场的将领,他们的故事和传说一直被我们所传颂和讴歌。而有“战国四公子”之称的四位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既有突出的才能,又能够礼贤下士,谦虚待人,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春申君,原名叫黄歇,是楚国江夏人氏,他曾经四处游学,见识非常广博,因为出众的口辩才能而受到楚顷襄王的器重。在当时的局势下,位于西北方的秦国和位于中部的楚国是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彼此都对方虎视眈眈,随时都会爆发大战。终于在公元前298年的时候,秦国派出大军攻打楚国,一路连战连捷,直接打到了当时楚国的都城鄢郢,迫使楚王不得不迁抖到陈县。在这种危难的情况下,楚王派出能言善辩的黄歇出使秦国求和。
在当时,韩国和魏国两国已经被秦军打得连连求饶,秦王就命令大将白起和韩,魏一起进攻楚国。黄歇便上书对秦王说道:秦国如果继续攻打楚国,必然会导致楚国的激烈反抗,秦国到时也会损失惨重。倒不如秦楚结盟,联合攻打其他国家。秦王听从了他的建议,便派使者与楚国结盟,但是要求楚国的太子和黄歇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等到楚顷襄王病重的时候,秦国不允许太子回去继位,黄歇心生一计,让太子打扮成楚国使者的车夫,而自己则留在这里。秦王发现之后,自然是非常恼怒要赐死黄歇。幸亏秦相范睢劝阻了秦王,才使得黄歇保住了一命。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黄歇的临危不惧和忠心,由于他的努力周旋才使得太子能够顺利继位,楚国也避免了一次大乱。 ...查看更多
曹操虽然礼贤下士、胸怀宽广,但唯独这点遭人憎恨。
曹操虽然在影视剧《三国》中是个奸雄,但是历史上真正的曹操绝对不是电视剧中所杜撰出来的形象,其实他跟刘备、孙权他们一样,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着,影视剧中的曹操很大原因是为了卖点而已,所以这点大家千万不能误会!真正的曹操其实是个礼贤下士、胸怀宽广之人,正因为曹操这样的性格特点,所以天下很多有识之士都原意追随曹操,因为在他们看来,曹操才是三国时期最牛的霸主,抓住他的大腿才会有肉吃,这也是为什么曹操一方所在的势力是三国诸侯中最为强大的。
但是曹操也是一个人,是个人总会有毛病,曹操最遭人憎恨的毛病就是喜欢别人家的老婆,当然向这种皇帝级别的人物有个几个、几十个小妾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曹操和别的皇帝不一样,曹操就是唯独喜欢别人的老婆,而且一旦自己看上了,无论她是谁,曹操都会千方百计的搞到手,当然了曹操这样的行为肯定会得罪很多人,但是无奈曹操说了:有得必有失!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曹操一眼就看上了张绣的婶娘,也就是东汉末年军阀张济的妻子,虽然年龄比较的大,但是曹操偏偏看中了她,认为她身上一种气质吸引了自己,所以后来曹操把她搞过来了。
对于这些人妻来说,曹操毕竟是皇帝级别的人物,纵使心中有百般不乐意,但又有谁敢不从呢?只能这样想:嫁了曹操,至少生活中衣食无忧,平平安安,这在乱世当中难道不是一个幸运吗?但是内心里仍然是非常憎恨曹操的,毕竟曹操这种行为是在伤害别人的幸福来换取自己的快乐,不是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中国古代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大批贤明的君主。尽管封建制度不够完美,不像今天的共和,人人平等。但是,在那个年代,君王们已经做到了最好了。但是,光靠他们自己就够了吗?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的辅助,还需要有人来指出缺点,自己在改正。明君和昏君最大的区别并不是自己有没有缺点,有没有做错事,而在于他们知道自己错了之后,会不会改正。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一下历史上最有名的真正做到礼贤下士的人。
春秋时期,是一个非常乱的时期。各个诸侯之间谁也不服谁,都在想着相互讨伐。都知道,春秋一共有五个霸主,齐桓公是第一个霸主。那么齐桓公是怎么当的上春秋首霸的呢?原来他在历经千辛万苦回到齐国,继承了王位之后,没有杀掉曾经在自己逃亡上追杀自己的人管仲,而且还重用了管仲。管仲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在他的治理下,齐国开始变得日益强大起来。
说完春秋时期的齐国,再来说一说战国时期的齐国。众所周知,战国时期,秦国最强,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齐国远离秦国,所以说收到秦国的骚扰比较少。齐威王即位的时候,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不思进取,后来在听了皱忌的进谏之后,豁然明白过来,下了一道命令。如果有人可以当面指自己错误,或者是上书告诉自己错误,或者是在公众场合下议论自己错误的,都可以奖赏。这样一来,齐国开始变得开明强大,俨然成为了东方的霸主,和秦国相提并论。
西汉的开国皇帝是刘邦,但是平心而论,刘邦打不过项羽,个人能力不如项羽,但是他为什么成功的击败了项羽了呢?因为他礼贤下士,他重用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重用了可以治理后勤无忧,夜下追韩信的萧何,还重用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将军韩信。英雄不论出处,刘邦深刻的理解了这一点,并且运用到用人方面。这才是他最后胜利的关键。
东汉末年,都知道最后的三个势力是刘备,孙权和曹操。知道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刘邦本来的力量根本没有办法和孙权相比,更不要说曹操了。但是他为什么也能占据一方呢?因为他也能礼贤下士,重用贤能。为了得到诸葛亮,他曾经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被他的诚意感动了,答应了出山辅助他。后来遇到庞统也是的,尊重对他,没有一点歧视。这才有了后来的凤雏和卧龙一起为刘备效力的局面。
再来说一说,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吧。唐朝,在这个最强大的朝代中,有一个最贤明的君主,李世民。李世民本来是秦王,后来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得到了皇位。之后他没有杀掉自己兵变的时候,别的皇子哪里的谋士,魏征。他十分的重用魏征,对于他以前做的事他既往不咎,对于他以后对自己有时候甚至方面指出的缺点也是可以虚心改进,这才有了贞观之治的空前盛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清代一共出了114位状元,要说谁官做的最大,这个说不好,官居一品的大有人在。可要是说谁最有钱,那毕沅认第二,恐怕无人敢认第一。有人或许会问,既然毕沅那么有钱,肯定是个贪官喽。还真别说,人家非但不是个贪官,还是一个礼贤下士的正人君子,可称清代的孟尝君。
毕沅,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一举夺魁成为状元。清代时,状元的地位很高,一般情况下留在京城任职的机会更多,从翰林院一步步往上爬,不出意外早晚会成一、二品大员。可是,毕沅的为官经历比较特殊,他自31岁考中状元到67岁去世,为官36年中只当了五年京官,其他时间都在外省就任,光是巡抚、总督就干了22年。
没有机会入阁为相是毕沅的一大遗憾,但有失也有得,我们知道,清代的地方官收入比同等京官的收入不知道要高多少倍,因此,毕沅丢了名而得了利,这也是他的一大收获。
总督和巡抚是独当一面的疆臣,他们在用人、理财、募兵等方面几乎可以为所欲为,特别是对地方款项的动用有相当大的自由。乾、嘉时期一个清廉的督抚每年至少可以得银三到五万两,会捞钱的则有十几、数十万两,要是大肆贪污纳贿者就无法计算了。
毕沅在湖北、湖南、山东、河南、陕甘等地担任督抚,这些地区相对较为富庶,按照惯例,他每年剩下五万两银子应该不是问题,如果加上一些官场陋规,应该不少于八万两。就取中间值六万来算,毕沅22年时间的收入就是132万,加上他皇帝的赏赐以及正俸,总数不会少于150万两。
干了22年督抚,赚了150万两家产,这在清代肯定还够不上贪官的标准。顶多也就是灰色收入多一点,这些收入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清各省的督抚都是这么干的,不碍朝廷什么事。毕沅在地方上担任的都是督抚,而且时间又长,因此,在清代状元中收入无人能比。如果说收入只是个大概情况,并无具体的记录也拿不出可靠的证据,那么从的他开支上就能说明问题了。
首先要说明的是,毕沅入仕前家里是清贫的,因此他的收入都是当官后所得。乾隆五十年,毕沅在苏州购筑了一座“灵山岩石馆”,花费了十余万两。晚年,他又购买了一处养老别墅,花费又是十余万两。
还有,毕沅出了名的礼贤下士,尤其好儒雅,敬爱文士。只要是人有一艺一长,必花重金请来。也就说,唱歌跳舞的明星,演戏的画画的大腕,写诗的讲学的国宝省宝,以及学鸡鸣的学狗盗的奇人异士,都齐聚他的门下。
据说,在毕沅府中,每餐开席就是十几桌,灯红酒绿,达旦通宵。就算每餐不都是鲍鱼海参,但也绝不会是咸菜萝卜。这些开销,没钱都是空话。因此,很多有一技之长或是被朝廷罢官走投无路的人,都会慕名而来,投在毕沅的门下。
孟尝君养士,目的是要复兴齐国;而毕沅养士却是娱乐为主。不过,毕沅从来不养民,反而还还依仗自己的官僚身份盘剥百姓。因此,毕沅在士人的眼中声誉很高,而在百姓的眼中,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地主。
毕沅并不是一个守财奴,钱不断地进,也大把花出。就是这样,仍然积下了数不清的家产。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追究他生前过失而抄没家产时,里面有一只翡翠盘子就值五万两。几十年流水般的花销和抄没时的财产也足以证明毕沅的收入非他人可比。
但是毕沅的巨大收入,经过朝廷查证基本上还都是合法的,尽管死后家产被查抄,朝廷也并没有加给他贪污或受贿的罪名,只说他镇压农民起义不力,且滥用了军费开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指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