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崩乐坏是什么出处?是谁说的?
2023-06-06 15:18:33

  “礼崩乐坏”是一个历史术语,最早由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提出。在《荀子·儒效》一文中,他写道:“夫礼之不修,而乐之不备,则民无所措手足,而天下莫之能治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礼仪不加以修养,音乐也不完备,那么人民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整个社会也会陷入混乱和无序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理。

  荀子认为,礼和乐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手段。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情感,礼和乐可以促进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时,它们也可以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和有序。

  因此,荀子强调了礼崩乐坏对于社会的影响。他认为,如果礼崩乐坏,就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动荡,甚至引发战争和动乱。这也是为什么荀子一直主张要重视礼乐教育的原因。

  总之,“礼崩乐坏”这个术语是由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提出的,它强调了礼乐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示,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杨贵妃的爱情往事:唐玄宗与寿王之间的纠葛

  在中国历史上,杨贵妃作为唐代著名的美女之一,其传奇的一生总是让人们津津乐道。她的爱情故事尤为引人注目,尤其是与两位王者的情感纠葛。杨贵妃的丈夫究竟是唐玄宗李隆基还是寿王李瑁?这段历史背后的真相和情感细节,至今仍是人们探讨的焦点。  杨贵妃原名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