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昌邑王刘贺因何而立又因何而迅速被废帝
2024-11-05 11:18:01

西汉历史中,昌邑王刘贺的帝位之路充满了戏剧性与波折。他短暂而动荡的统治时期,成为了后世史学家研究的焦点。

一、刘贺的立帝背景

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其无子嗣,皇位继承问题变得尤为棘手。此时,霍光作为汉昭帝时期的权臣,实际上掌控着朝政大权。在霍光的主持下,皇位继承人选成为朝廷内外关注的焦点。

汉武帝的六个儿子中,戾太子刘据巫蛊之祸而死,齐怀王刘闳早逝,广陵王刘胥因行为放荡被排除,燕剌王刘旦虽有继承权,但汉武帝生前并不喜欢他。昌邑王刘髆虽曾一度被卷入皇位之争,但最终未能如愿。汉武帝驾崩后,仅存的合适人选似乎只有汉昭帝和广陵王刘胥。然而,汉昭帝无子,广陵王又因行为不端被霍光排除,这使得皇位继承问题更加复杂。

最终,霍光与丞相、太后商议后,决定迎立汉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的世系清晰,其祖母是汉武帝的妃子李夫人,父亲是昌邑王刘髆。刘髆去世后,刘贺承袭了昌邑王的爵位。

二、刘贺被废的原因

然而,刘贺的皇帝生涯却异常短暂,仅持续了27天。他之所以迅速被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不懂朝廷规矩,行为荒唐

刘贺在即位前后,做出了许多违反朝廷规矩和礼制的荒唐事。据《汉书·霍光传》记载,他在服丧期间无悲哀之心,废礼谊,居道上不素食;使从官略女子载衣车,内所居传舍;常与居禁阉内敖戏,在前殿引昌邑乐人击鼓、击钟磬,鼓吹歌舞。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朝廷的礼制和规矩,引起了朝臣们的不满。

试图削弱霍光势力

刘贺即位后,急于掌握权力,试图将身边的大臣换成自己的人。他安排了大量昌邑旧臣进入朝廷,这些人大多偏向于刘贺,而非霍光。这一举动无疑引起了霍光等人的警觉和不满。霍光作为朝廷的权臣,自然不能容忍刘贺削弱自己的势力。

对太后不敬

汉昭帝的皇后在昭帝去世后成为了太后,年纪尚轻。然而,刘贺对这位太后却毫不恭敬,甚至传出调戏她的谣言。这种行为在封建礼制极为严格的古代社会,无疑是大逆不道的。

三、刘贺被废后的命运

霍光在发现刘贺的种种劣迹后,决定废黜他。他召集丞相、御史、将军等大臣商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随后,霍光向太后具陈刘贺的过失,并得到了太后的同意。最终,刘贺被废为庶人,结束了短暂的皇帝生涯。

为了安抚刘贺,霍光亲自将他送往官邸,并赐给他二千户作为汤邑。然而,刘贺的皇帝梦就此破灭。元康三年(前63年),汉宣帝又封他为海昏侯,移居豫章国(今江西南昌)。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去世,史称汉废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朱元璋与明教的不解之缘:从布衣到帝王的转变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物通过非凡的手段和智慧,实现了从草根到帝王的华丽转身。其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事尤为引人注目。他不仅成功地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还建立了一个延续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然而,在他崛起的过程中,有一个组织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