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单最后的结局:从复国英雄到赵国客卿的传奇落幕
2025-07-07 13:54:02

田单,这位以"火牛阵"名震战国的齐国名将,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他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助齐国复国,却在功成名就后遭遇政治冷遇,最终远走赵国

一、复国功臣:火牛阵下的绝地反击

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率五国联军攻齐,连下七十余城,齐国濒临灭亡。此时,田单作为临淄守将,率族人退守即墨(今山东平度),以残兵败将对抗燕军六年之久。公元前279年,田单上演中国战争史上最壮丽的逆袭:

反间计除乐毅:田单派间谍散布"乐毅欲称王齐地"的谣言,促使燕惠王临阵换将,以骑劫取代乐毅。

火牛阵破敌:田单命士卒将千余头牛披上彩衣,角缚利刃,尾燃芦苇,于夜间冲向燕军大营。燕军大乱,齐军乘势追击,连克七十余城。

迎立齐襄王:田单派人迎回在莒城避难的齐国太子法章(即齐襄王),助其复国。

此战之后,田单被封为安平君,食邑万户,成为齐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二、君臣猜忌:复国后的政治困局

齐襄王复国后,对田单的权势既依赖又忌惮。《战国策·齐策六》记载,齐襄王曾对大臣说:"田单之与王,臣不为君也。"这种猜忌在两件小事中暴露无遗:

"布衣外交"事件:田单见路有冻骨,命人收葬,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给贫民。齐襄王闻之大怒:"田单是在收买人心,欲为乱乎?"

"乘龙上天"之谏:齐襄王欲杀田单,说客貂勃以"禅让"作比,劝其勿杀功臣。齐襄王虽罢此念,但君臣隔阂已深。

公元前271年,齐襄王赐田单"死罪",虽最终赦免,但田单已心灰意冷。

三、远走赵国:从齐国权臣到赵国客卿

据《史记·田单列传》记载,田单在齐国"与王不能相事",最终于公元前265年离开齐国,投奔赵国。《战国策·赵策四》详细描述了这一过程:

赵国的邀请:赵惠文王久闻田单之名,派使者携重金与"相国印"相邀,承诺"以五十里之地封君"。

齐国的反应:齐襄王闻讯大怒,欲发兵讨赵。田单派使者回齐,以"忠臣不事二主"为由拒绝,实则已与赵国达成协议。

离齐入赵:田单率族人及部曲三千人离开即墨,赵国以"战车百乘、骑兵三百、士卒三千"相迎,场面极为隆重。

在赵国,田单被拜为相国,封"都平君",成为赵国对抗秦国的重要支柱。

四、英雄末路:赵国岁月与最终结局

田单在赵国期间,虽年事已高,仍屡建战功:

攻燕拔中阳:公元前265年,田单率赵军攻燕,夺取中阳(今河北唐县),斩燕将三人,俘虏两千人。

五国伐秦失利:公元前259年,田单参与"五国伐秦",因各国心怀鬼胎,联军大败于函谷关。

最后的战役:公元前257年,秦国攻赵,田单率军救援,在邯郸城下与秦军血战,史载"斩首三万,虏将三人"。

关于田单的去世时间,《史记》未明确记载,但据《战国策·赵策四》推测,他应卒于公元前250年左右,享年约60岁。赵国为其举行国葬,谥号"武安君"。

五、历史评价:功过是非的千年争议

田单的结局引发后世无限感慨:

司马迁的惋惜:《史记》称其"以忠贞受谤,以智勇全身",肯定其军事才能,惋惜其政治遭遇。

王夫之的批判: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田单之智,可与管仲、乐毅争雄,然不知进退之道,终致客死他乡。"

现代视角的解读:学者认为,田单的悲剧源于战国时期"功臣难善终"的政治定律。齐襄王的猜忌与赵国的拉拢,共同促成了这位英雄的命运转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路易十六死得冤吗?——一场历史洪流中的必然与偶然

  1793年1月21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巴黎革命广场(今协和广场)被送上断头台,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二位被公开处决的君主。这一事件不仅终结了波旁王朝的统治,更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标志性转折点。然而,关于路易十六之死是否冤枉的争论,至今仍未平息。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