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头条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字孝直,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开国元勋之一。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他竟然... [详细]

明代郭贵妃皇帝爱她生了三位王子竟然被迫殉葬!
明代郭贵妃皇帝爱她生了三位王子竟然被迫殉葬!

明朝前期,后宫实行残酷的殉葬制度。太祖朱元璋死时,“带走”的妃子就达四十多人!虽然大明祖训(《皇明祖训》)并没有明确规定,皇帝龙驭上宾,妃子必须殉葬,但太祖皇帝开了恶例,老祖宗这么一搞,就等于... [详细]

03月23日 06:21
杨坚的功绩不逊于秦皇汉武却被儿子杨广坑惨了?
杨坚的功绩不逊于秦皇汉武却被儿子杨广坑惨了?

秦始皇一统六国再造乾坤,四海归一,成为至高无上的始皇帝,然而秦朝统一天下仅仅只传了两代而亡,没能继续挥写秦始皇的丰功伟业。到了汉朝,汉武帝的出现让世界都知道在东方有一个汉人民族,大汉国威远震世界,... [详细]

03月23日 07:15
辽金誓不两立的千年愤怒 掘坟墓泄愤
辽金誓不两立的千年愤怒 掘坟墓泄愤

1953年,辽宁法库叶茂台,当几位考古工作者打开一座曾遭破坏后被回填的辽代古墓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竟是这样一幅惊悚场景:空荡的墓室中央立着一架散碎的棺床,棺床内插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铁剑,顺着铁剑往... [详细]

03月22日 17:11
解密:明代卫所制是如何区分级别和称谓的?
解密:明代卫所制是如何区分级别和称谓的?

都指挥使司、卫指挥使司、千户所、百户所官员称谓及其品级:都指挥使司有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其下属有经历司经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断事司断事(正六品... [详细]

03月22日 16:54
明朝卫所制的职能管理:明代的卫所分布在哪里?
明朝卫所制的职能管理:明代的卫所分布在哪里?

卫所制度所管理都指挥使司大抵5600名军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所,一般每卫设左、右、中、前、后5个千户所;120人为一个百户所,百户所设总旗2个(每总旗辖50人)、小旗10个(每小旗辖10人... [详细]

03月22日 16:51
解密:卫所制中的军户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解密:卫所制中的军户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军户的主要的义务,便是出一丁男赴卫所当兵,称作正军,其他的子弟称作馀丁或军馀,正军赴卫所,至少要有一名馀丁随行,以助其生活,由于军户负担沉重,故多给有田地,且正军免全部差役,而在营馀丁及原籍下的一... [详细]

03月22日 16:47
解密:明代的卫所制最初的雏形是由谁提出的?
解密:明代的卫所制最初的雏形是由谁提出的?

元朝户部尚书张昶最早提出卫所。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全国的各军事要地,设立军卫。一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 [详细]

03月22日 16:44
解密:明太祖创立的卫所制度是什么样的军制?
解密:明太祖创立的卫所制度是什么样的军制?

卫所制度又称卫所制为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为明太祖所创立,其构想来自于隋唐时代的府兵制。明代在与元朝及元末群雄争战期间,军队的来源,有诸将原有之兵,即所谓从征,有元兵及群雄兵归附的,有获罪而谪... [详细]

03月22日 16:39
朱友珪的弟弟朱友贞为什么发动政变?
朱友珪的弟弟朱友贞为什么发动政变?

朱友珪的弟弟是朱友贞,朱友贞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时间是913年到923年,在位十年。在开平元年,朱温称帝后封朱友贞为均王,任命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在凤历元年,朱友贞... [详细]

03月22日 16:31
揭秘:义成公主为什么嫁给四代可汗?
揭秘:义成公主为什么嫁给四代可汗?

隋朝室女义成公主先后嫁给突厥四代可汗,在中原似乎是不可理解的事情,但是在突厥那里,这是很正常且普遍的事情,因为突厥的文化中,女子的对位是非常低下的,在没有血缘关系的情况下,儿子可以娶父亲的妻子,... [详细]

03月22日 16:27
解密:该如何评价朱元璋时期的南北榜事件?
解密:该如何评价朱元璋时期的南北榜事件?

明王朝的科举制度,经过南北榜案这次重大的变革。从此明朝的科举录取,不再是“全国统一划线”,相反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这个... [详细]

03月22日 16:18
明初南北榜事件的影响:间接导致了后来的党争
明初南北榜事件的影响:间接导致了后来的党争

南北榜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国统一形势发展中南北政治平衡的要求,也体现了朱元璋打击和限制江南地主的一贯政策,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制。在一定程度上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后... [详细]

03月22日 16:09
永乐帝的夺权之路:只是因一块西瓜引发的政变?
永乐帝的夺权之路:只是因一块西瓜引发的政变?

建文帝即位之时,难以胜任对叔父辈藩王的驾驭,尤其是活跃于北部边境的燕王,为巩固南京政权的稳固,即位仅两个月后,便断然削藩。他采纳黄子澄的建议,由于顾忌燕王的军事实力,决定先断其羽翼,而且首当其冲的... [详细]

03月22日 16:08
明初南北榜事件经过:没有一个北方人考上进士
明初南北榜事件经过:没有一个北方人考上进士

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为考试官,取录宋琮等五十一名,经三月廷试后,以陈安阝为第一名﹑尹昌隆为第二名,刘仕谔为第三名,是为春榜。因所录五十一名全系南... [详细]

03月22日 16:06
明初南北榜的历史背景:刘三吾成为科举主考官
明初南北榜的历史背景:刘三吾成为科举主考官

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其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在主考官的选择上,朱元璋经反复斟酌,终圈定了78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刘三吾在当时可谓大儒,此人是元朝旧臣,元末时就... [详细]

03月22日 15:58
揭秘:北宋为何不许独生子女和未成年人出家?
揭秘:北宋为何不许独生子女和未成年人出家?

从北宋以前的僧人传记来看,那些在僧传中留名的僧人,绝大多数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出家了,大概是十岁左右。在“佛制”中,长期以来并没有规定人们什么时候可以出家。寺院在古代一直也作为佛学教育机构而存在,里... [详细]

03月22日 15:56
明初南北榜事件:因地方差异引发的科举争议
明初南北榜事件:因地方差异引发的科举争议

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刘三吾舞弊案、南北榜之争、南北榜事件是明初科举考试中的重大事件。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后发榜,陈三吾为第... [详细]

03月22日 15:54
商朝的灭亡 难道真的是妲己蛊惑纣王所导致的吗?
商朝的灭亡 难道真的是妲己蛊惑纣王所导致的吗?

许多人对于苏妲己的印象来源于十几年前热播的《封神榜》,里面妲己的被许多人冠上了狐狸精的烙印。在剧中苏妲己蛊惑纣王建立了酒池肉林,不理国事,整日纵情于女色。除此之外苏妲己还在纣王的身边妖言惑众,陷害... [详细]

03月22日 15:53
皇帝的富亲戚:明代云南沐氏家族堪比红楼梦里的贾府
皇帝的富亲戚:明代云南沐氏家族堪比红楼梦里的贾府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凤姐对刘姥姥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还不忘说几句反话:“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厌弃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 [详细]

03月22日 15:48
解密:古代的科举考试有着什么样的流程?
解密:古代的科举考试有着什么样的流程?

科举指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 [详细]

03月22日 15:13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