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头条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字孝直,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开国元勋之一。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他竟然... [详细]

解密:魏晋士子是如何通过九品中正制出任官职
解密:魏晋士子是如何通过九品中正制出任官职

专家们关于九品中正制品第与入仕途径的关系的争议唐长孺认为,九品中正制只是保证清浊分流,并不等于选举制度的全部,各项选举必须依据中正的品第,但出身授职还得通过各条入仕道路。罗新本认为,九品中... [详细]

03月21日 17:18
解密:九品中正制中的起家官品该如何区分?
解密:九品中正制中的起家官品该如何区分?

专家们关于九品中正制评定士人的品级与起家官官品的关系的争议陈长琦认为,特定的资品与起家官品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有着大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最初是二者之间相差三品,而不是日本学者宫崎市... [详细]

03月21日 17:13
解密:九品中正制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发展历史?
解密:九品中正制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发展历史?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梁朝史学家沈约甚至说它是盖以论人才优劣。后赵主石勒曾清定九品,石虎亦恢复雍秦二州望族免役特权,但似乎并未设中正之职。北魏初﹑中期,未行... [详细]

03月21日 17:05
解密:九品中正制度在什么时间段发展起来?
解密:九品中正制度在什么时间段发展起来?

九品中正制度是继承东汉官吏选拔制度又加以改革的结果。东汉选拔官吏,主要是依据儒家的道德行为标准,宗族乡党的评定成为政府选拔官吏(具体途径是察举﹑征辟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据。汉末大乱造成人士流移,给乡... [详细]

03月21日 17:01
解密:九品中正制中的中正官有着什么样的职权?
解密:九品中正制中的中正官有着什么样的职权?

以魏晋之制为例,其主要内容为: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如曹魏时中正... [详细]

03月21日 16:57
王彧得两朝皇帝万般宠爱 被赐死前镇定自若
王彧得两朝皇帝万般宠爱 被赐死前镇定自若

王彧,字景文,南朝刘宋重臣,琅琊临沂人。沈约所撰《宋书》评价他“美风姿,好言理,少与陈郡谢庄齐名”。就是说,王彧是个颜值颇高的美男子,好言理道,年轻时与文学大腕谢庄名望相等。宋文帝在位时,王彧官至... [详细]

03月21日 16:54
解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从内容上说主要有三条。一、设置中正:这是九品中正制的关键环节。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 [详细]

03月21日 16:45
解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是个什么样的制度
解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是个什么样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 [详细]

03月21日 16:40
解密:汉代察举制到底有着什么的好处和坏处?
解密:汉代察举制到底有着什么的好处和坏处?

察举制之利其一,在察举制下,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士任官的唯一依据。地方士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或有值得称颂的道德品质,就有可能成为察举对象,从而登上仕途。许多出身卑微... [详细]

03月21日 16:26
解密:到底该如何评价汉代施行的察举制度?
解密:到底该如何评价汉代施行的察举制度?

实行了300多年的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实际情况观察,察举制度确实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究竟什么原因令察举制度能如此成功呢?总括而言,有以下几点:(一)察举科目... [详细]

03月21日 16:20
解密:察举制在魏晋南北朝是如何最终衰落的?
解密:察举制在魏晋南北朝是如何最终衰落的?

汉代之后是魏晋南北朝,从公元220年到581年,长达300多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分裂纷争,政权交错。这时的选官制度,针对东汉后期大族名士主持乡闾评议及控制选举过程的流弊,改行「九品中正制」。但察举... [详细]

03月21日 16:17
解密:察举制度在东汉时期有着什么样的发展?
解密:察举制度在东汉时期有着什么样的发展?

汉代察举制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举士」(选拔人才)与「举官」(提拔官吏)没有分开。而且,「选举」与「考课」没有区分。察举的对象既有未入仕者(无官职者),也有入仕者(现任官吏)。选举科目的设置,... [详细]

03月21日 16:11
解密:汉代的察举制有着什么样的发展历史?
解密:汉代的察举制有着什么样的发展历史?

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主要方法。「选」的对象为没有官职的读书人,「拔」的对象是下级官吏。按规定,他们都必须是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的人。由下而上推举官吏的办法,在秦代已有,但作为完整选士制... [详细]

03月21日 16:00
解密:汉代的察举制度存在着哪些测试科目?
解密:汉代的察举制度存在着哪些测试科目?

汉代察举的科目,是由少到多不断增加的;增加科目尤以特科为多,是根据对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这些科目,划一由皇帝确定。按照举期分类,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 [详细]

03月21日 15:54
解密:汉代的察举制为何又被称为“举孝廉”?
解密:汉代的察举制为何又被称为“举孝廉”?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廉,是功名,有功名便可实授官职。孝廉,即孝子廉吏。举孝察廉原为察举二科,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即举孝... [详细]

03月21日 15:47
察举制是什么含义?汉代如何通过察举选拔官员
察举制是什么含义?汉代如何通过察举选拔官员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 [详细]

03月21日 15:40
解密:王安石为什么不能将扫黄风暴进行到底?
解密:王安石为什么不能将扫黄风暴进行到底?

提起王安石人们无不知道他不仅是北宋名相,而且是“熙宁变法”的改革家,但是人们对他曾掀起的“扫黄风暴”知之甚少。王安石曾在当政期间曾掀起一场又一场的“扫黄风暴”,尤其在烟花繁盛的浙东地区更是如暴风骤... [详细]

03月21日 14:49
朱元璋指定朱高炽为太子朱棣却选朱高煦 该怎么办
朱元璋指定朱高炽为太子朱棣却选朱高煦 该怎么办

建文元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儿建文帝的皇位,但在立储的问题上出现了犹豫。朱棣一生睡过无数女人,有名分者近二十人,然仅生四子,老四未满月便夭折。剩下的三子,都是皇后徐氏所生。老大朱高炽生性... [详细]

03月21日 11:54
解密:朱元璋青楼经济为何成明朝灭亡的发端?
解密:朱元璋青楼经济为何成明朝灭亡的发端?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起义军郭子兴的队伍。公元1364年,朱元璋称王,建立西吴政权。公元1368年... [详细]

03月21日 11:31
解密:当武则天的子女太悲惨 只因母亲太毒辣
解密:当武则天的子女太悲惨 只因母亲太毒辣

武则天的子女都有谁?一代女皇武则天,她先嫁给了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死后,武则天成了唐高宗李治的女人。因此,武则天给李治生下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那么,武则天的儿子都有谁?武则天的儿子是如何在皇位的... [详细]

03月21日 11:21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