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头条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字孝直,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开国元勋之一。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他竟然... [详细]

坐月子源于宋代?宋朝医生告诉你如何“坐月子”
坐月子源于宋代?宋朝医生告诉你如何“坐月子”

“坐月子”的民间习俗,经过“中国婆婆”的倾情演绎,如今差不多已成了一种奇葩式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躺着中枪。中国婆婆认为坐月子是千百年前先人的智慧结晶;而反对坐月子的科普派则毫不客气将坐... [详细]

11月12日 11:39
古代食品安全的管控:唐代提供腐肉会被杖九十
古代食品安全的管控:唐代提供腐肉会被杖九十

在诸多威胁健康的事件中,食品安全一直是令人头疼的大问题。违法添加、以次充好、农药残留、腐败变质……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丑闻挑战着消费者的承受底线。在监管上,虽然政府部门已经想出了很多办法,但罚得轻... [详细]

11月12日 11:15
宋朝宫廷美食揭秘:皇宫不吃猪肉 食河豚成为时尚
宋朝宫廷美食揭秘:皇宫不吃猪肉 食河豚成为时尚

宋代饮食:于雅俗间变化宫廷饮食流风之下,让羊肉成为宋时矜贵而美味的象征,也让看盘在民间公私宴会上得以流传。但真正细论之下,真正影响宋代饮食却并非宫廷,而是民间。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朝代上承千年饮食之美... [详细]

11月12日 11:10
揭秘:窃符救赵成功是因为如姬爱上信陵君吗?
揭秘:窃符救赵成功是因为如姬爱上信陵君吗?

窃符救赵典故:魏安厘王二十年,秦将邯郸围困,魏惧秦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如姬手窃得兵符,夺取兵权,完成了救赵的使命,也巩固了魏的地位。信陵君窃符救赵,... [详细]

11月12日 11:00
古代“保温瓶”长啥样?宋朝双层碗可保温食物
古代“保温瓶”长啥样?宋朝双层碗可保温食物

“明永乐青花热水瓶”因出现在央视《寻宝——走进晋江》节目中而大出风头。这个热水瓶是现代热水瓶造型,把手、盖子皆有,所不同的只是材质为青花瓷。不少专家称这个热水瓶造假,明代永乐年间根本不可能有这种器型... [详细]

11月12日 10:50
宋朝皇帝的饮食习惯:不爱喝牛奶 只爱吃奶酪
宋朝皇帝的饮食习惯:不爱喝牛奶 只爱吃奶酪

如题目所示,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宋朝人喝不喝牛奶。南宋有个周去非,江南人,去岭南做官,平生第一次尝到椰奶的味道,很惊奇,后来他在专著里评价道:“(椰奶)味美,如牛乳。”椰奶很好喝,就像牛奶一样。... [详细]

11月12日 10:40
宋代已流行“饭后水果”:包含干果片、香药果子
宋代已流行“饭后水果”:包含干果片、香药果子

 现代人虽然对饭后吃水果习以为常,甚至还被误以为这才是“现代生活”的一种象征。其实,古代许多饮食方法,其见识、其花样、其时尚等,都会令现代人折腰。大宋王朝城市居民中晚餐桌上,吃完主食便... [详细]

11月12日 10:19
唐朝食品安全法律最严:售有害食品可处绞刑
唐朝食品安全法律最严:售有害食品可处绞刑

  周代我国已有食品安全法律周代,尽管囿于技术落后及交通不便,食品安全事件似乎不多,但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还是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主要是以初... [详细]

11月12日 10:09
火锅的来历起源:古称“拨霞供”发源于山间
火锅的来历起源:古称“拨霞供”发源于山间

在中国饮食史上,两宋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期,中国人的食物开始从匮乏向丰盛过渡。良种水稻的引进、农田的开发、精心的育种,以及深耕细作技术的推广,让人们从大自然获得了更丰厚的馈赠。在北回归线温暖的阳光下... [详细]

11月12日 09:54
大宋的新闻事业:宋朝起开始有了非官方的报纸
大宋的新闻事业:宋朝起开始有了非官方的报纸

电视剧《新水浒》中有个镜头让人笑崩了:李逵那大肚子货,打开包肉的油纸,纸上赫然印了4个大字——“法制日报”。宋代没有《法制日报》,李逵无法穿越。但宋代确有报纸,官办报纸多为手抄版,被称为“邸报”,又称... [详细]

11月12日 09:16
大宋帝国的房地产行业:皇帝一高兴立马减房租
大宋帝国的房地产行业:皇帝一高兴立马减房租

北宋熙宁十年,开封的公租房,每间月租170文。18年后,哲宗绍圣二年,广东惠州营房不够,部分士兵进城租房,每间月租150~300文。北宋末至南宋,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房租跟着上涨,但劳动力日工资没... [详细]

11月11日 17:27
大宋帝国宰相们的茶膏:黄金五十两也买不到
大宋帝国宰相们的茶膏:黄金五十两也买不到

宋朝有一种早朝叫“常起居”,参加者除了皇帝,只有宰相、副相、枢密使、枢密副使、六部尚书、御史中丞等高级官员,人数不超过三十名,刚好可以组成两支球队。“常起居”是每天都要搞的。每天一大早,宰相带头,... [详细]

11月11日 17:17
古代武科举考试测臂力:唐代举木棍清代提掇石
古代武科举考试测臂力:唐代举木棍清代提掇石

  掇石,也称“制子石”“武功石”。石上皆标有重量,主要考臂力,以重量多少定名次,并刻有科举吉语。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分为文科举和武科举两类。反映文科举的书籍及影视作品众多... [详细]

11月11日 16:46
唐代科举曾设童子科:旨在培养少儿后备干部
唐代科举曾设童子科:旨在培养少儿后备干部

童子科也可有“猫腻”唐代科举中,尚有专为早期教育成功者设置的童子科。这是汉魏时期就有的传统,就是12岁以下、至少能背诵一部儒家经典的早慧儿童,可由郡国向中央荐举,经面试合格,授童子郎,就是“少儿后... [详细]

11月11日 16:39
唐代科举实行“行卷”制度:写诗可得“附加分”
唐代科举实行“行卷”制度:写诗可得“附加分”

  唐代的“高考”试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但不“弥封”,相反,考官们还会根据他们的推荐人递上来的“行卷”,与“高考”试卷相对照,来检验考生的“综合素质”,决定是不是录取该考生。... [详细]

11月11日 16:36
历史上的高考:唐代科举不仅看成绩 还要有人推荐
历史上的高考:唐代科举不仅看成绩 还要有人推荐

    古代科举考试更像“高考+公考”提到“高考”,好像是近现代人们的专属。其实,中国古代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也是一种“高考”,只不过和学历、官职相... [详细]

11月11日 16:33
李自成失败原因大揭秘 是源于起用下层失意文人?
李自成失败原因大揭秘 是源于起用下层失意文人?

     谈及明末农民战争,人们在赞扬李自成推翻明朝腐朽统治的同时,也感慨其溃败之迅速。细究起来,李自成败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 [详细]

11月11日 16:18
明朝大学的赞助费:考生可以通过交钱进入国子监
明朝大学的赞助费:考生可以通过交钱进入国子监

   《金瓶梅》第二十一回,写到一个陈监生,号两淮,是陈参政的儿子。为了减税,杭州绸绢商的公子丁二官儿,花10两银子请客,请船主陈监生帮忙载货。明朝的监生相当于现... [详细]

11月11日 16:12
北京城的建立:明初大将军徐达奉旨营建改造
北京城的建立:明初大将军徐达奉旨营建改造

在北京建城的历史上,明朝的开国大将——徐达的功绩是不应被忽略的。徐达(公元1332-1385),字天德,安徽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人,农民出身,少年有大志,20岁时即跟随朱元璋起兵反元。至正十三年,... [详细]

11月11日 16:00
“立皇帝”一场幻梦:明朝大太监刘瑾的垮台经过
“立皇帝”一场幻梦:明朝大太监刘瑾的垮台经过

正德五年八月,张永班师回朝,押着寘鐇及其亲属十八人抵达京师,皇帝在东安门举行献俘与受俘仪式。仪式完毕以后,皇帝设宴慰劳张永,刘瑾、马永成陪坐。待到刘瑾告退,张永向皇帝揭发刘瑾谋反,从袖子里拿出奏疏,... [详细]

11月11日 15:45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