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头条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字孝直,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开国元勋之一。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他竟然... [详细]

梁武帝萧衍被软禁后的生活:到死仍做着菩萨梦
梁武帝萧衍被软禁后的生活:到死仍做着菩萨梦

    公元548年江南的春天,唯一的绿色在瞳孔里。围城内外的人们眼中,射着可怕的绿光。    台城,南朝时帝国的核心,... [详细]

10月22日 09:57
刘裕北伐后秦:东晋历史上一次昙花一现的统一
刘裕北伐后秦:东晋历史上一次昙花一现的统一

公元402年,荆州刺史的东晋将领桓玄发动政变,企图夺取刘牢之的北府兵兵权。在刘牢之自杀后,野心勃勃的桓玄逼晋安帝退位,自己当了皇帝。刘裕想推翻桓玄,但实力不足。于是,他假意投到桓玄麾下,暗中却在京口联... [详细]

10月22日 09:46
虚伪的禅让:南北朝时期的“禅让”是做戏吗?
虚伪的禅让:南北朝时期的“禅让”是做戏吗?

南朝四代,宋齐梁陈,朝代更迭很有特点,不是刀光剑影杀出血路夺了人家的江山,而都是通过貌似温情脉脉的“禅让”来荣登宝座的。用现在的话说,特“和谐”。不过,禅让在南朝的轮番上演,虽然少了些血雨腥风,却充... [详细]

10月22日 09:28
解密:晚清高官曾国藩建富厚堂是大兴土木吗?
解密:晚清高官曾国藩建富厚堂是大兴土木吗?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是湖南省内极为少见的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关于富厚堂的规模,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人认为以曾国藩的地位,建这么一栋房子,实在太寒碜了。另一种人则认为,富厚堂太过富丽堂皇,肯... [详细]

10月21日 18:24
明清时代上百万寡妇的由来:封建礼教日趋严格
明清时代上百万寡妇的由来:封建礼教日趋严格

在清代,除汉族妇女外,旗人妇女受到礼教的观念影响,也十分重视贞节观念。特别是旗人作为特殊的社会阶层,清朝政府对于旗妇守节加以特别的优恤。旗人的寡妇可以定时从内务府得到的“孀妇钱粮”,这对于一... [详细]

10月21日 18:16
北魏汉化的第一步:孝文帝带头改拓跋姓为元姓
北魏汉化的第一步:孝文帝带头改拓跋姓为元姓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孝文帝拓跋宏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鲜卑族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改革,不仅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也对中国古代以来直至今天的... [详细]

10月21日 18:10
孝文帝考评官员的方法:罢免没有过建议的官员
孝文帝考评官员的方法:罢免没有过建议的官员

近日翻开《资治通鉴》查找一份历史资料,偶然读到第139卷中孝文帝考评官员的记载,掩卷之后竟感悟良多。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在官员管理方面推出一项重大举措:每三年考评一次官员,并将被考评者... [详细]

10月21日 18:06
三顾茅庐的历史疑问:接待刘备的茅庐有多大?
三顾茅庐的历史疑问:接待刘备的茅庐有多大?

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终于打开草庐的门,刘备入屋环视这间只有几十平米的建筑,感叹真乃蜗居也。诸葛亮幼年丧父,随叔父投奔荆州牧刘表,叔父去世后和弟弟来到南阳卧龙岗... [详细]

10月21日 17:56
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有效的发展了北方的经济
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有效的发展了北方的经济

     孝文帝改革是历史上一场非常重要的改革,北魏也由此巩固了其在北方的统治,但是也难免有其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正面1、北方社会经济... [详细]

10月21日 17:45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有力的缓和了阶级矛盾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有力的缓和了阶级矛盾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nb... [详细]

10月21日 17:41
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北魏进行彻底的汉化
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北魏进行彻底的汉化

政治公元472年(延兴二年),政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公元475年(延兴五年),为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政府确定只能... [详细]

10月21日 17:31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北魏试图缓和民族矛盾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北魏试图缓和民族矛盾

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北方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的一个分支。拓跋部不断南迁,在西晋时,部落首领拓跋猗卢因为帮助当时朝廷抗击刘渊、石勒有功,被皇帝封为代王,建立了代国... [详细]

10月21日 17:23
孝文帝的法制改革:北魏开始以法律规范治国
孝文帝的法制改革:北魏开始以法律规范治国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公元467-499年)亲政后,推行汉化改革。他先整顿吏治,颁布俸禄制,立三长法,实行均田制;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汉... [详细]

10月21日 16:47
曹操多疑症:被曹操文字狱杀死的六个三国奇才
曹操多疑症:被曹操文字狱杀死的六个三国奇才

曹操有一句遗臭万年的格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不让人负自己,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先下手除去,但是做为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当然不能没理由的乱杀人,于是便有了曹操用文字狱杀人的故事。据《曹瞒传》,... [详细]

10月21日 15:22
揭秘清朝皇子每天的课表:清朝皇帝接班人教育
揭秘清朝皇子每天的课表:清朝皇帝接班人教育

据说,清朝的皇族教育模式为历朝最好。但是:如果今天,我们的学生按清朝皇子的教育训练模式,不知道能坚持下来的有几个?从一张课表看皇帝接班人教育——满清皇族教育1.一天的课表《康熙起居注册... [详细]

10月21日 14:42
还原真相:中国古代12次禅让谁是真心自愿让贤
还原真相:中国古代12次禅让谁是真心自愿让贤

禅让中的“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禅让很有特色,权力转让,不见血腥,颇有中华礼让之风的特色。表面上是自愿,其实多为被迫。图为汉献帝禅让给曹丕剧照。中国历史上12... [详细]

10月21日 14:35
佛教发展的黄金期:北魏迁都后大肆新建庙宇
佛教发展的黄金期:北魏迁都后大肆新建庙宇

公元386年,北魏在十六国争雄中异军突起,统一北方,定都大同(今山西大同)。大同距中国腹地遥远,不利于统治。公元471年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为展示雄才大略,积极推进迁都洛阳,但屡遭大臣反对。无... [详细]

10月21日 13:37
北魏王朝的“中国化”:孝文帝为何废除内朝?
北魏王朝的“中国化”:孝文帝为何废除内朝?

在民族对立的时代背景下,第五代皇帝献文帝的长子拓跋宏于皇兴元年(467)出生在当时北魏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皇兴五年(471)尚为幼儿的他便登基即位,成为北魏第六代皇帝,是为孝文帝。记载... [详细]

10月21日 11:41
南北朝极端的政治格局:北方军事强大却贫穷
南北朝极端的政治格局:北方军事强大却贫穷

公元386年,鲜卑人在中国北方的断壁残垣之上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史称北魏。他们没有洗劫汉族贵族阶级,而是和他们签订了某种协议,至少保存了一些原本的食禄官僚和旧时高级国家形式之下的税收制度。这种做法使得... [详细]

10月21日 11:33
孝文帝改革的后遗症:汉化改革引发北魏分裂
孝文帝改革的后遗症:汉化改革引发北魏分裂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登上中原的历史舞台。游牧民族与汉族、游牧民族之间,争城夺地,相互杀伐,战胜者对于战败者进行压迫。北魏统一北方之时,鲜卑政权建立起来,为巩固统治,形成种族间的容忍,... [详细]

10月21日 11:28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