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头条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字孝直,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开国元勋之一。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他竟然... [详细]

元嘉之治的历史结局:随着元嘉北伐的失败而终结
元嘉之治的历史结局:随着元嘉北伐的失败而终结

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大军追击溃败的刘宋北伐军到达瓜步(今江苏六合),扬言进攻宋都建康,后虽退兵北还,但刘宋也耗竭了国力民力,结果导致邑里萧条,版籍大坏,国势衰落,"元嘉之治"从此... [详细]

10月22日 17:59
元嘉之治的具体措施:减少了各级官员的任职期限
元嘉之治的具体措施:减少了各级官员的任职期限

元嘉之治指的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时期(年号元嘉),因其政治较为清明,又努力推行繁荣经济文化的各项政策,从而出现了短期内经济终于有所恢复,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的政治局面。专道制度设立御史中丞... [详细]

10月22日 17:35
元嘉之治的历史背景:东晋遗留的门阀积习严重
元嘉之治的历史背景:东晋遗留的门阀积习严重

元嘉之治是指宋武帝至宋文帝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宋孝武帝对元嘉时期制度多所改革。官制方面,他削弱东宫官属、加强皇宫禁卫,设立御史中丞专道制度,取消郡县官入仕... [详细]

10月22日 17:31
宋文帝的元嘉之治:元嘉之治涌现出多少名人?
宋文帝的元嘉之治:元嘉之治涌现出多少名人?

宋文帝刘义隆承继其父刘裕一贯的治国之策,在东晋义熙土地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广大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史书... [详细]

10月22日 17:23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梁武帝提出了“和尚吃素”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梁武帝提出了“和尚吃素”

和尚可不可以吃肉,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不搞一概而论。素食之风,古已有之,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十分盛行。古时吃素,倒不是由于当时经济落后,没有肉吃,只好以瓜菜裹腹。而是那时,已经出... [详细]

10月22日 17:11
科举制度的第一次尝试:萧衍通过考试选拔官吏
科举制度的第一次尝试:萧衍通过考试选拔官吏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 [详细]

10月22日 14:55
南朝混乱的金融市场:梁武帝曾发“缩水”五铢钱
南朝混乱的金融市场:梁武帝曾发“缩水”五铢钱

东西两晋这个一度“一统天下”的王朝,是中国帝王时代里,延续时间最长的“无钱时代”,尽管钱币始终在合法使用、流通,但王朝本身从未发行过一枚法定钱币。有钱的市场需求,无钱的正常供应,终究是非常不方便... [详细]

10月22日 14:42
“东昏侯”两次刺杀梁武帝萧衍失败终招杀身之祸
“东昏侯”两次刺杀梁武帝萧衍失败终招杀身之祸

齐明帝萧鸾死后,萧宝卷接班,但没有父亲的手段和能力,以致连续发生3起叛乱,分别在建康东府城(建康宫城东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广陵(今扬州)发难,但三次起兵都没有成功。其中萧衍的哥哥萧懿为平叛立... [详细]

10月22日 14:30
希特勒三次调停中日战争:不希望中国倒向苏联
希特勒三次调停中日战争:不希望中国倒向苏联

根据德国外交部档案,1937年10月下旬,希特勒密令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向日本外相广田探询日本所希望的中日和平条件。当时上海尚未全部陷落,日军在上海作战伤亡重大,广田提出了四个条件:(1)中国承认“... [详细]

10月22日 10:41
李鸿章的英国之行:120年前李鸿章访英是怎样的
李鸿章的英国之行:120年前李鸿章访英是怎样的

1896年,李鸿章游历欧美,在英国待了20天。《文史天地》杂志2008年帅艳华撰写的文章描述了李鸿章访英之旅,摘录如下:(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得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威胁,更... [详细]

10月22日 10:06
刘裕北伐为何会失败:皇帝梦凌驾于统一大业
刘裕北伐为何会失败:皇帝梦凌驾于统一大业

     东晋100多年里进行过多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离胜利距离最近的一次,当属东晋末年刘裕领导的义熙北伐(公元416~418年)。宋辛弃疾的名... [详细]

10月22日 10:07
梁武帝萧衍被软禁后的生活:到死仍做着菩萨梦
梁武帝萧衍被软禁后的生活:到死仍做着菩萨梦

    公元548年江南的春天,唯一的绿色在瞳孔里。围城内外的人们眼中,射着可怕的绿光。    台城,南朝时帝国的核心,... [详细]

10月22日 09:57
刘裕北伐后秦:东晋历史上一次昙花一现的统一
刘裕北伐后秦:东晋历史上一次昙花一现的统一

公元402年,荆州刺史的东晋将领桓玄发动政变,企图夺取刘牢之的北府兵兵权。在刘牢之自杀后,野心勃勃的桓玄逼晋安帝退位,自己当了皇帝。刘裕想推翻桓玄,但实力不足。于是,他假意投到桓玄麾下,暗中却在京口联... [详细]

10月22日 09:46
虚伪的禅让:南北朝时期的“禅让”是做戏吗?
虚伪的禅让:南北朝时期的“禅让”是做戏吗?

南朝四代,宋齐梁陈,朝代更迭很有特点,不是刀光剑影杀出血路夺了人家的江山,而都是通过貌似温情脉脉的“禅让”来荣登宝座的。用现在的话说,特“和谐”。不过,禅让在南朝的轮番上演,虽然少了些血雨腥风,却充... [详细]

10月22日 09:28
解密:晚清高官曾国藩建富厚堂是大兴土木吗?
解密:晚清高官曾国藩建富厚堂是大兴土木吗?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是湖南省内极为少见的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关于富厚堂的规模,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人认为以曾国藩的地位,建这么一栋房子,实在太寒碜了。另一种人则认为,富厚堂太过富丽堂皇,肯... [详细]

10月21日 18:24
明清时代上百万寡妇的由来:封建礼教日趋严格
明清时代上百万寡妇的由来:封建礼教日趋严格

在清代,除汉族妇女外,旗人妇女受到礼教的观念影响,也十分重视贞节观念。特别是旗人作为特殊的社会阶层,清朝政府对于旗妇守节加以特别的优恤。旗人的寡妇可以定时从内务府得到的“孀妇钱粮”,这对于一... [详细]

10月21日 18:16
北魏汉化的第一步:孝文帝带头改拓跋姓为元姓
北魏汉化的第一步:孝文帝带头改拓跋姓为元姓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孝文帝拓跋宏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鲜卑族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改革,不仅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也对中国古代以来直至今天的... [详细]

10月21日 18:10
孝文帝考评官员的方法:罢免没有过建议的官员
孝文帝考评官员的方法:罢免没有过建议的官员

近日翻开《资治通鉴》查找一份历史资料,偶然读到第139卷中孝文帝考评官员的记载,掩卷之后竟感悟良多。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在官员管理方面推出一项重大举措:每三年考评一次官员,并将被考评者... [详细]

10月21日 18:06
三顾茅庐的历史疑问:接待刘备的茅庐有多大?
三顾茅庐的历史疑问:接待刘备的茅庐有多大?

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终于打开草庐的门,刘备入屋环视这间只有几十平米的建筑,感叹真乃蜗居也。诸葛亮幼年丧父,随叔父投奔荆州牧刘表,叔父去世后和弟弟来到南阳卧龙岗... [详细]

10月21日 17:56
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有效的发展了北方的经济
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有效的发展了北方的经济

     孝文帝改革是历史上一场非常重要的改革,北魏也由此巩固了其在北方的统治,但是也难免有其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正面1、北方社会经济... [详细]

10月21日 17:45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