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寇准缔结“澶渊之盟”后落得悲惨结局?
2023-06-29 20:27:58

澶渊之盟北宋与辽在经过四十余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盟约的内容是:辽朝放弃幽云十六州的要求,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向辽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沿边各守疆土,不准侵袭。

澶渊之盟是宋朝的一大污点,给来之不易的民族自信心和气节带来了灭顶之灾。自此之后,辽国打仗,宋朝就要出钱。

其实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也不全是负面影响。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此盟约对于宋辽来说,是两国平等的和约,对北宋来说,也是合适的。

首先,宋军在高粱河和岐沟关两次战役中损失惨重,宋军在澶渊之盟签订之前,连吃几场大败仗,人马损失惨重。

而辽军有幽云十六州作为后方,补给充足,人马也不少。此时宋军实力不如辽军,加上国内有重文轻武的风气,将领作战能力有限。

在军事实力不如对方的情况下,要去灭对方或者逼对方投降,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如果通过旷日持久的战争来拖垮对方,这对于宋朝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当时宋朝需要防守的边境线太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而且就算把辽国拖垮了,对于宋来说,要面对一个烂摊子,易州、涿州等地对于宋来说是飞地,怎么守?

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澶渊之盟对于宋来说,是唯一合适的选择。

但是澶渊之盟签订之后,寇准却落得了悲惨的结局。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 寇准得罪了很多人

寇准在澶渊之盟签订之前,是以宰相的身份去的。虽然他做事果断、有魄力,但是也得罪了不少人。

比如他为了逼迫真宗亲征,让景阳楼轰然倒塌。这虽然表明了景阳楼的质量好,但也把真宗给吓着了。

还有王钦若,因为寇准的排挤,被真宗派到了南京。王钦若不是个安分的人,他到了南京之后,不断向真宗进谗言。

同时还有丁谓等人也向真宗进谗言。

澶渊之盟签订之后,王钦若这些人更是把澶渊之盟当做奇耻大辱。他们一直在真宗面前煽风点火,说澶渊之盟都是寇准的过错。

同时寇准虽然打了胜仗,但是签了澶渊之盟这么一个屈辱的条约,让很多本来支持他的朝中大臣都对他失望透顶。

第二、 寇准缺少政治斗争的智慧

景德三年(1006年),刘皇后撕下私人恩怨的遮羞布,与丁谓联手将寇准贬谪为雷州司户参军。

天禧三年(1019年),雷州大旱,寇准生活十分窘迫。其时丁谓任朝廷宰相,他派人送去一条蒸过的獐子肉,暗示他贬死雷州是遭自己谗害的结果。

但寇准却不为私怨所动,将礼物统统回绝,并表示:“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竟不顾朝廷对自己弃尸雷州的命令,将肉臭气招引来的蝇虫驱赶不走,最终被蝇虫活活叮死。

寇准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李子通与伍云召:乱世中的风云际会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因时代的动荡产生了交集,共同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一、李子通:农民起义领袖的崛起与兴衰  李子通,东海郡丞县(今山东省峄县)人,出身贫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