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按兵不动”的深层含义及其历史典故
2024-01-15 11:37:13

  在中华文化中,成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简洁而形象地表达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按兵不动”这个成语的含义及其典故出处。

  一、“按兵不动”是什么意思?

  “按兵不动”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àn bīng bù dòng。它的意思是使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这个成语出自《荀子·议兵》:“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利合于主,国之实也。如此,则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如驰骛;是故兵未交接,而敌人恐惧若崩弛。夫并出载施,千里不绝,此谓行军。分险阻,从径路,此谓徐行。难行而行之,易致而致之;此谓深入。敌弱以乱,乘人之殆,此谓瑕衅。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这段话中的“按兵不动”就是指在战争中保持冷静,等待时机的到来。

  二、“按兵不动”的典故出处

  关于“按兵不动”的典故出处,有一种说法是源自战国时期的赵国。当时,赵国与齐国交战,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派遣大将李牧出征。李牧奉命驻守边境防线,他采取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战术——按兵不动。他命令士兵们在城墙上挂起羊皮囊,用鼓声模拟战鼓声,以此来威慑敌军。齐国将领误以为赵军实力强大,不敢轻举妄动。最终,赵军成功地击退了齐军的进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在战争中保持冷静和克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等待时机成熟,才能一举取得胜利。这也是“按兵不动”这个成语所要传达的核心意义。

  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按兵不动”这个成语的含义及其典故出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运用这种智慧,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等待时机的到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各种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