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成语“空腹便便”的起源与典故
2024-08-08 13:50:28

成语“空腹便便”形象地描绘了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情景,常用于形容人在饥饿时的状态。这一生动的表达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寻这一成语的出处和典故。

“空腹便便”这一成语最早出自《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在这篇传记中,管辂因其才华横溢和善于卜筮而著称。他的形象被描述为“容貌粗丑,无威仪而嗜酒,饮食言戏,加于无声,是以为之‘腹便便,五经笥’”。这里的“腹便便”指的是肚子大而圆,形象地描绘了管辂不拘小节、率性而为的性格特点。

管辂的生平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小家境贫寒,但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尽管没有名师指导,他凭借自己的努力精通了《易经》、《诗经》、《尚书》等经典,尤其擅长卜筮和观星相。他常常为人占卜,而且准确率极高,因此在当时的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管辂的才华和性格吸引了许多名士的注意。他与当时著名的学者何晏、孔乂等人有过交往,并且受到了他们的赞赏和推崇。然而,管辂的生活并不富裕,他的形象常常是“空腹便便”,这既反映了他生活的清贫,也映射出他不拘小节、豁达开朗的性格。

“空腹便便”这一成语虽然起源于管辂的形象描述,但在后来的语言演变中,逐渐脱离了原典的具体情境,转化为更加通用的表达,用来形容饥饿时肚子发出的咕咕声。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语言的活跃性和创造性,也反映了成语在传播过程中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通过了解“空腹便便”这一成语的出处和典故,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含义,还能够领略到管辂这一历史人物的独特魅力。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都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光彩。同时,这一成语的流传和演变,也展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李子通与伍云召:乱世中的风云际会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因时代的动荡产生了交集,共同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一、李子通:农民起义领袖的崛起与兴衰  李子通,东海郡丞县(今山东省峄县)人,出身贫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