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高攀龙生平及其投河自尽的悲壮抉择
2024-11-21 13:45:54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众多杰出的政治家与思想家,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后世学习的楷模。高攀龙,作为明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以及东林党的领袖,他的生平事迹和最终的悲壮抉择,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

一、高攀龙的生平简介

高攀龙(1562年-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他是明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高攀龙自幼好读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步入仕途。他一生历任多个官职,包括行人司行人、光禄寺丞、太常少卿、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为官清廉正直,深受百姓爱戴。

高攀龙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在思想领域也颇有造诣。他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对程朱理学有深入研究,并在讲学过程中以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格标准来评议朝政,裁量人物。他与顾宪成志同道合,共同重建东林书院,并每年举行“东林大会”,使东林书院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中心。

二、高攀龙与东林党的斗争

东林党是明朝晚期的一个重要政治派别,以清流自居,主张革新政治,反对宦官专权。高攀龙作为东林党的领袖之一,积极参与了与宦官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斗争。天启年间,魏忠贤势力日益扩张,控制了朝廷内外,对东林党人进行大肆迫害。高攀龙等人纷纷上书参劾魏忠贤,双方争斗进入白热化阶段。

天启四年(1624年),高攀龙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上《纠劾贪污御史疏》弹劾御史崔呈秀。崔呈秀得知后,连夜投奔魏忠贤,认其为义父。此后,魏忠贤更加肆无忌惮地迫害东林党人。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矫旨,以东林书院为始将全国书院尽数拆毁,进一步打击东林党。

三、高攀龙投河自尽的悲壮抉择

天启六年(1626年),崔呈秀不甘心高攀龙仅被罢官,必欲除之。于是假造浙江税监李实的奏本,诬告高攀龙、周起元等七人贪污,派遣锦衣卫前来抓捕。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高攀龙表现得十分坦然和平静。他整冠束带前去拜谒先贤杨时的祠堂,回家后与弟弟高士鹤及门生赏花于后花园池畔,谈笑自如。

然而,当得知周顺昌已被逮捕的消息后,高攀龙深知自己已无法逃脱这场政治灾难。他深知在这个宦官专权乱政的时代,自己的政治思想是很难实现的,而自己又不愿意随波逐流,让自己的经国济民的远大理想受到半点的玷污。于是,高攀龙在安排好后事,遣散家人和童仆后,毅然选择了投河自尽,年仅六十四岁。

高攀龙的投河自尽,不仅是对自己政治理想的坚守,更是对当时黑暗政治的无声控诉。他的悲壮抉择,让后人深感敬佩和惋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马岱杀魏延:一场政治斗争的悲剧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个英雄辈出、纷争不断的时代。其中,蜀汉大将魏延与马岱之间的纠葛与冲突,更是成为了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  一、马岱杀魏延的经过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病逝,临终前他安排了撤军事宜,令长史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