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历仕四朝十帝:后世评价缘何不高?
2025-02-18 15:08:07

冯道,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帝(也有说法是五朝十一帝),先后担任过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翰林学士、尚书左仆射、宰相等多个要职,堪称官场“不倒翁”。然而,尽管冯道在政治舞台上活跃多年,后世对他的评价却普遍不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频繁易主的政治立场

冯道历仕多朝多帝,这在五代十国那个朝代更迭频繁的时代或许并不罕见。但问题在于,冯道在每次朝代更迭时都能迅速适应新朝,甚至在新朝担任高官,这种“朝秦暮楚”的行为让许多后人难以接受。在传统文化中,忠诚是臣子的重要品质,而冯道的频繁易主显然与此相悖。

二、被指缺乏气节与廉耻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冯道传》中批评冯道:“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司马光也有类似观点,认为冯道“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这些批评指出了冯道在政治立场上缺乏坚定的气节和廉耻之心,认为他对待不同的君主如同过客一般,缺乏忠诚和责任感。

三、在乱世中的复杂角色

五代十国是一个乱世,冯道身处其中,他的行为也受到了时代背景的深刻影响。一方面,他确实在多个朝代中担任过要职,为国家的稳定和治理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另一方面,他的频繁易主和缺乏气节也让后人对他产生了质疑和批评。在乱世中,冯道或许是为了生存和自保而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和选择,但这些选择在后人看来却显得过于功利和缺乏原则。

四、后世对忠诚的看重

随着历史的演变,后世对忠诚的看重程度逐渐加深。特别是在宋朝以后,随着国家权威的确立和士人风气的日盛,人们对臣子的气节和忠诚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冯道的频繁易主和缺乏气节自然成为了后人批评的焦点。

五、个人品行与为政的争议

尽管冯道在个人品行上被赞誉为清廉节俭、助人为乐,但在为政方面他却饱受争议。有人认为他过于圆滑世故,善于逢迎讨好君主;有人认为他缺乏政治远见和决断力,只能随波逐流;还有人认为他对待百姓缺乏足够的关心和同情。这些争议使得后人对冯道的评价更加复杂和多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李子通与伍云召:乱世中的风云际会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因时代的动荡产生了交集,共同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一、李子通:农民起义领袖的崛起与兴衰  李子通,东海郡丞县(今山东省峄县)人,出身贫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