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霸:三国时期魏国的悍勇名将
2025-04-10 15:12:26

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有这样一位将领,他出身草莽,却凭借自身的勇武与谋略,在乱世中闯出一片天地,成为曹魏政权的重要支柱之一,他就是臧霸

少年豪侠,勇救父亲

臧霸,字宣高,泰山郡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他自幼生长在民风剽悍、尚武之风盛行的泰山郡,深受家乡尚武传统的熏陶,对武术和军事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其父臧戒是当地一位颇有正义感的小吏,为人正直,不畏强权。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臧戒因据守律法,不听从太守欲私杀狱犯的命令,被太守关押并押送州府治罪。当时年仅十八岁的臧霸,召集数十名宾客,在费县西山埋伏,成功劫囚车救出父亲。这一壮举让他以孝烈之名传遍乡野,也展现了他少年时期就具备的果敢与勇猛。

乱世崛起,割据一方

黄巾军起事时,臧霸投奔陶谦,成为其麾下的骑都尉,负责招募兵马抵抗黄巾军。在与孙观、尹礼等人并肩作战的过程中,臧霸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逐渐成为这支队伍的领袖,屯驻于开阳,形成了一股独立势力。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他领兵击败萧建,占领莒城。后来,他虽与吕布交战,但之后又与吕布联手。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讨伐吕布,臧霸支援吕布,立下赫赫战功。吕布被擒后,臧霸隐匿起来,曹操亲自搜索找到臧霸,却以招降的姿态纳降了臧霸麾下的一众将领,并任命他为琅邪相,分割青州、徐州的一部分,委托给他驻守治理。这一系列经历,充分展现了臧霸在乱世中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机遇的能力,使他从一个地方豪强逐渐成长为割据一方的势力领袖。

忠于曹魏,屡立战功

归顺曹操后,臧霸对曹魏政权忠心耿耿,在多次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建安九年(公元205年),曹操在南皮大破袁谭,臧霸乘机请求遣送子弟以及诸将的父兄家眷前往邺城,以表忠心。后来东部州郡发生骚动,臧霸等人凭正义出兵,平定暴乱,肃清了海岱一带,功劳特大,被封为列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他与夏侯渊讨伐黄巾军余党徐和等人,因功升任徐州刺史。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臧霸跟随曹操征讨孙权,担任先锋,两次攻入巢湖,攻打居巢,攻破城邑。之后,他率领一支军队,进攻皖城,讨伐吴军将领韩当,让吴军不能救援陈兰。韩当派遣吴军迎战臧霸,臧霸与吴军在逢龙大战,双方僵持。韩当再次派遣兵力,在夹石迎战臧霸,臧霸与吴军大战,大败吴军,胜利后驻扎在舒城。在孙权撤军逃遁时,臧霸夜间追赶,直到天明,已追出一百余里,终于追上吴军,前后夹击,大败吴军,致使吴军不能救援陈兰,张辽也因此大败陈兰。臧霸的军事才能和忠诚在多次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为曹魏政权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仕途起伏,善终留名

曹丕即位后,臧霸升为镇东将军,进封为武安乡侯,总督青州各军事。曹丕登基,进封其为开阳侯,又改封良成侯。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他与曹休攻吴。明帝即位,给他增加食邑五百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曹丕对臧霸等地方豪强集团心存疑虑。黄初三年(公元222年),臧霸随曹休征讨吴将吕范,虽有过战斗经历,但也在此后遭遇了仕途的转折。曹丕趁机夺走了臧霸的兵权,将他调至洛阳,任命其为执金吾。尽管执金吾是护卫京城的职务,但相对于之前的权力,臧霸的地位明显下降。不过,臧霸最终得以善终,死后被追谥为“威侯”。其子臧舜、臧艾等在曹魏政权中继续为官,臧舜在晋朝担任散骑常侍,臧艾官至青州刺史、少府。公元243年,臧霸被尊祀于魏太祖曹操庙庭,这无疑是对他一生功绩的高度认可。

臧霸的一生,是三国时期众多英雄人物的一个缩影。他从草莽中崛起,凭借自身的勇武和谋略,在乱世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忠诚、勇猛和智慧,使他成为曹魏政权不可或缺的重要将领,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胤祹怎么念:揭开康熙十二子名字读音之谜

  在清朝康熙皇帝众多儿子中,第十二子胤祹的名字读音常令不少人感到困惑。由于其名字较为生僻,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准确发音,甚至在一些影视作品和历史讨论中,也存在着读音不准确的情况。那么,胤祹究竟该怎么念呢?  胤祹名字的读音依据  胤字读音为yì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