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艮的“艮”:读音背后的文化与故事
2025-04-23 14:41:47

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人物名字的读音有时会成为人们探寻其生平与时代背景的一个有趣切入点。明代哲学家王艮之名中的“艮”字,读音背后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故事。

“艮”字读音之辨

“艮”是一个多音字,常见读音有gèn和gěn 。在王艮这个名字里,“艮”读作gèn。这一读音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艮”在《易经》中是八卦之一,卦形为“?”,代表山。它象征着静止、停止,有“艮,止也”的说法。从字形结构上看,“艮”属于艮字族,在艮字族里,艮字都是声符兼义符,与“边界”“极限”之义有关。

在方言中,“艮”还有gěn的读音,此时它多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食物的质地。比如形容人“性子直”“说话生硬”时会说“艮头艮脑”;形容食物“坚韧而不脆”时会说“这菜有点艮”。不过,在王艮的名字里,应遵循其在正式姓名中的读音规范,读作gèn。

王艮其人其事

王艮(1483年7月20日—1541年1月4日),字汝止,号心斋,南直隶泰州安丰场(今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人。他出身贫寒,七岁入乡塾读书,因家贫未能完成学业,十一岁便辍学随父兄淋盐。但他并未放弃学习,在艰苦的生活中,他日诵《孝经》《论语》《大学》,不耻下问,强调个人心得,经过十多年的自学,成为富户。

38岁时,王艮远赴江西拜王阳明为师,下拜执弟子礼。王阳明起初觉得他个性高傲,把他的名字改成带有静止之意的“艮”字。王艮经常与师争论,坚持自己的观点,既“反复推难、曲尽端委”,又“不泥传注”“因循师说”,于是自创“淮南格物说”。

他主张“即事是学,即事是道”,强调“百姓日用即道”,将圣人之道与百姓日用联系起来,对当时的思想界有着启蒙作用。他创立的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启蒙学派,其弟子多为下层群众,计有农夫、樵夫、陶匠、盐丁等487人。

读音背后的文化关联

王艮名字中的“艮”读作gèn,与《易经》八卦的“艮”卦紧密相连。这种关联或许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寓意。“艮”卦代表山,象征着静止、稳定,这或许暗示着王艮在追求学问和传播思想的过程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沉稳的品格。

他一生布衣,拒绝入仕,却以讲学传道为己任,在动荡的社会中坚守自己的学术追求和人生理想。他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强调在平凡的生活中领悟真理,这种思想如同山一样,扎根于大地,朴实而坚定。他创立的泰州学派,也如同一座山,为下层民众提供了精神寄托和思想指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艮名字中的“艮”字,读作gèn,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读音,更是他人生经历、学术思想和精神品格的象征。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静止、稳定、坚定的内涵,让我们在探寻这一读音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王艮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感受他独特的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王钦若推荐寇准为副宰相:背后的复杂考量与历史波澜

  在北宋政坛的风云变幻中,王钦若推荐寇准为副宰相这一事件,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权谋与个人恩怨,对北宋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坛局势与人物背景  北宋时期,政治舞台上各方势力明争暗斗。王钦若以巧言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