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起兵造反为何能够成功?是朱允炆给了机会
2023-05-04 16:19:20

  朱允炆和三位信任的大臣黄子澄齐泰方孝孺商议之后,认为不能任由藩王们自我膨胀,必须果断“削藩”,以免日后遭受不测之祸。这四人都是崇尚儒家思想和理想主义的正人君子,缺乏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实践经验,对“削藩”的操作方向犯了错误。

  他们先从“容易的目标”开始,一年之内把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一股脑削弱了,剥夺封地,废除王爵,唯独没有动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

  或许朱允炆和他的大臣们想的是“先易后难”,或者是被朱棣装疯卖傻的表演所骗,认为他不足为虑。无论如何,朱棣得到了更多的准备时间。朱棣身边有道衍和尚(姚广孝)这样的高人,帮他谋划了起兵反叛的详细计划。

  即便如此,朱棣起兵反叛仍然面临着巨大风险,他只有10万人马和燕京一地的后勤支援,而朝廷能调动的兵马有60多万,还有全国的财力物力支持,双方实力差距巨大。况且,无论朱棣如何自辩,他都是造反,舆论道义上都得不到支持。

  然而,朱棣也有自己的优势,优势在于他多年的沙场历练,他内心强大而坚定,而且他有一个仁德尚礼、儒雅优柔寡断的对手:朱允炆。

  面对朝廷的步步施压,朱棣在道衍和尚的劝说和鼓动下于1399年打着“清君侧,靖内难”的旗号,起兵反抗,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在这场战争中,朱棣数次滑到了悬崖边上,但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对手的失误,他艰难地撑了下来,靠着侄子的这句“关照”,最终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李子通与伍云召:乱世中的风云际会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因时代的动荡产生了交集,共同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一、李子通:农民起义领袖的崛起与兴衰  李子通,东海郡丞县(今山东省峄县)人,出身贫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