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领数十万大军,为何连千人的把守的城池都攻不下?
2023-05-08 16:55:53

  在新城之战中,诸葛恪率领20万大军,本有攻克城池的胜算,但却因为轻易中计而错失了最佳机会。之后,张特利用夜间拆除城内房屋的木材,修补加固城墙缺口,让城墙成为双重防护。

  这使得吴军难以攻破城墙,再加上炎热的天气和不洁净的水源,导致吴国大军不断损失人马。诸葛恪因缺乏有效策略和攻城失败的耻辱而忿恨之情常流露于外表,而他对麾下将士的劝谏却拒绝甚至排斥,导致威信下滑。

  最终,在公元253年七月,诸葛恪率领军队退却,全军伤亡惨重,万余人被魏将文钦追斩。回到朝廷后,诸葛恪因为新城之战的失败而受到更多大臣的攻击。在同年八月,孙峻利用诸葛恪的失败作为机会,与孙亮定下计策置酒请诸葛恪赴宴,然后在宴会上杀死了诸葛恪。这次事件也导致了东吴的内乱,成为东吴实力下滑的重要原因。

  在接下来的年代里,东吴的实力逐渐衰落,而魏国则越发强盛。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吴开始逐渐沦为魏国的附庸,而且不得不接受魏国的屈辱性条件。在公元280年,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孙亮被魏国所废,东吴也彻底灭亡,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说,诸葛恪在新城之战中的失利是东吴走向衰落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然,诸葛恪的失败也是有原因的。在新城之战中,他的作战计划不够周密,而且在攻城时轻信了敌方的计策,导致攻势失败。此外,诸葛恪领导下的吴军在战场上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战斗疲劳、饮用不洁净的水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了吴军的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季历的三个儿子:西周王朝崛起的关键血脉

  季历作为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幼子,其家族通过三代人的努力奠定了西周王朝的根基。季历的三个儿子——姬昌(周文王)、姬鲜(管叔鲜)与姬度(蔡叔度),不仅在周族崛起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更深刻影响了商周交替的历史进程。  一、嫡长子姬昌:西周王朝的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