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肠寸断的典故:源于猿猴追船救子追到肠子断裂气绝而死
2024-05-07 10:47:04 English

  “肝肠寸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极度的悲痛和痛苦。然而,你知道这个成语的由来吗?它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了一只猿猴为了救子,追船至肠子断裂气绝而死的情景。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个典故,带你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一、肝肠寸断的典故起源

  “肝肠寸断”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淮南子·人间训》。故事发生在古代,有一只母猿猴,每天带着小猴子在山上玩耍。一天,小猴子不小心掉进了河里,被河水冲走。母猿猴见状,立刻跳入河中,想要救回小猴子。然而,小猴子已经被河水冲得无影无踪。

  母猿猴沿着河边,一路追踪,终于看到一艘载着小猴子的船。为了救回小猴子,母猿猴不顾一切地追赶船只。它跑得太快,以至于肠子都被跑断了,但它仍然坚持追赶,直到气绝而死。

  二、肝肠寸断的象征意义

  “肝肠寸断”这个成语,象征着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母猿猴为了救回小猴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伟大的母爱令人感动。同时,这个成语也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极大的悲痛和痛苦时的心情。

  三、肝肠寸断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令人肝肠寸断的事情。例如,亲人离世、朋友背叛、事业失败等。这些事情会让我们感到极度的悲痛和痛苦,仿佛肠子都要断裂了。然而,正如那个母猿猴一样,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坚持下去,最终才能战胜痛苦,重获新生。

  结语:

  “肝肠寸断”这个成语,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了一只母猿猴为了救子,追船至肠子断裂气绝而死的情景。这个典故象征着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也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极大的悲痛和痛苦时的心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坚持下去,最终战胜痛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黄庭坚:北宋书法与文学的杰出代表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