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亲王尼堪:一生战功赫赫,可惜英年早逝
2024-11-03 12:46:31

在清朝的辉煌历史中,有一位亲王以其卓越的战功和悲壮的命运而引人注目,他就是爱新觉罗·尼堪。尼堪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年少时的英勇善战到中年时的权倾一时,再到最后的英年早逝,他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一、出身显赫,少年英雄

尼堪出生于1610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孙子,广略贝勒褚英的第三子。自幼便受到家族熏陶,尼堪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后金天命年间,他便开始随军征战,参与了征讨多罗特、董夔等部的战役,积累了宝贵的军事经验。

天聪九年(1635年),尼堪随诸贝勒征明山西,牵制了明朝的援军,为后金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崇德元年(1636年),他被封为固山贝子,从此开始了其显赫的军事生涯。

二、战功赫赫,权倾一时

尼堪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崇德年间,他多次随太宗皇太极出征,不仅攻打塔山、连山等地,还参与了征讨朝鲜的战役,与多铎共同追击朝鲜王至南汉山城。战后,他因功预议政,成为朝廷的重要官员。

顺治元年(1644年),尼堪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击败了李自成的大顺军,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他继续征战四方,参与了平定陕西、攻克南京、俘获明福王朱由崧等重大战役。顺治三年(1646年),他又随肃亲王豪格西征,击败了张献忠的大西军,斩首其主力于西充。

尼堪的战功赫赫,使他的爵位不断晋升。顺治五年(1648年),他因镇压天津土寇有功,被晋封为多罗郡王,加号敬谨。顺治六年(1649年),他又被拜为定西大将军,讨伐大同叛镇姜瓖,再次立下赫赫战功。

三、英年早逝,悲壮落幕

顺治七年(1650年),尼堪开始参与朝政,与巽亲王满达海等共同打理六部事务。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因包庇尚书阿哈尼堪和隐瞒阿济格私自藏匿兵器等事,他两次被降为郡王,但又因战功卓著而迅速复封。

顺治九年(1652年),南明大将孙可望、李定国等人从贵州出兵突入湖南。尼堪被任命为定远大将军,率领大军前去讨伐。在湖南与李定国、马进忠等人的作战中,他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然而,在追击明军的过程中,他不慎中伏,陷入了重围。尽管他率军奋勇冲杀,但最终仍因力竭而在阵内战死,年仅四十三岁。

尼堪的战死让朝廷震惊不已。顺治帝为了悼念他,辍朝三日,并下令让亲王以下、二品以上的官员到郊外十里迎接他的灵柩。若不是大臣们劝阻,顺治帝还要亲自出席丧礼。尼堪被赐予谥号“庄”,他的爵位由次子尼思哈承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诸葛亮锦囊妙计的实质:争权夺地与残杀生灵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闻名于世。然而,在他辉煌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他的许多锦囊妙计背后隐藏着残酷的战争现实:争权夺地和残杀生灵。本文将通过真实资料,探讨诸葛亮这些策略的实质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一、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