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公张九龄:唐代贤相与杰出诗人的双重传奇
2024-11-18 10:51:47

张九龄,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与诗人,以其卓越的政绩和深厚的文学造诣,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字子寿,又名博物,生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张九龄不仅是开元时期的贤相之一,还是唐代唯一一位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其生平事迹与文学成就,共同构成了他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一、政治生涯:勤政为民,耿直敢言

张九龄自幼聪颖好学,弱冠之年即登进士第,步入仕途。他历任校书郎、右拾遗、中书舍人、桂州都督等职,后因张说举荐,任集贤院学士。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以中书侍郎身份拜相,成为朝廷重臣。他任相期间,勤政为民,务实纯朴,刚正清廉,为“开元之治”的建立与巩固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张九龄在政治上最显著的特点是敢于直谏,从不趋炎附势。他曾坚拒武惠妃的贿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阴谋;又反对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为相,以至屡忤玄宗意,最终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被罢相。尽管如此,张九龄的耿直与忠诚仍赢得了后人的广泛赞誉,他被誉为“曲江风度”,成为后世官员的楷模。

二、文学成就:雅正冲淡,诗名远播

张九龄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文学领域同样有着非凡的贡献。他的诗歌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迪作用。其代表作有《感遇》12首、《望月怀远》等,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而《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则唱绝千古,成为流传至今的佳句。

张九龄的诗风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他的诗风转趋朴素遒劲,更加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他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开凿梅岭古道:利国利民,功在千秋

张九龄在地方任职期间,还亲自参与并主持了开凿梅岭新路的工程。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请假回乡探视年迈病重的母亲,途中目睹梅岭古道艰险难行,便萌发了重修古道的念头。他向唐玄宗呈上了开凿梅岭新路的奏折,并获得批准。随后,张九龄带领地方官吏和民众,历经一年多时间的奋战,终于成功开凿了大庾岭新路。这一工程不仅方便了南北交通,促进了物资交流,还对岭南地区的开发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李子通与伍云召:乱世中的风云际会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因时代的动荡产生了交集,共同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一、李子通:农民起义领袖的崛起与兴衰  李子通,东海郡丞县(今山东省峄县)人,出身贫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