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汗国的终结者:乾隆帝的灭国之战
2025-04-07 10:38:30

在历史的长河中,准噶尔汗国曾是西北草原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其势力一度横跨蒙古、新疆和西藏等广大地区。然而,这个强大的游牧帝国最终还是走向了覆灭,而将其彻底埋葬的,正是清朝的乾隆帝。

准噶尔汗国的崛起与扩张

准噶尔汗国是卫拉特分支准噶尔部在新疆地区建立的草原游牧政权,于1679年成立,定都伊犁。在噶尔丹的带领下,准噶尔部逐渐崛起,噶尔丹击败兄弟夺得统治权后,统一了卫拉特地区及甘州等地带,建立了草原游牧君主制政权。此后,准噶尔汗国不断对外扩张,南下打败叶尔羌汗国,统治天山南路地区;进军喀尔喀蒙古,打到乌珠穆沁地区,虽被清军打败,但实力仍不容小觑。

噶尔丹去世后,其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位。他积极抵御沙俄入侵,维护了领土完整,但也与清朝产生了矛盾。策妄阿拉布坦出兵西藏,攻占拉萨,将和硕特汗国纳入准噶尔汗国版图,导致清朝失去对西藏的控制。为了收复西藏,康熙帝再次发起远征,最终将准噶尔军队赶走,实现了对西藏的实际控制。

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后,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他与沙俄交往密切,组建了火炮部队,军事实力大幅提升,开始频繁从事叛乱活动。清准之间爆发了多次大规模战役,其中光显寺之战清军大获全胜,准噶尔自此走向衰落,无力对外扩张。

乾隆帝的灭国契机

1745年,噶尔丹策零病逝,准噶尔汗国内部为了争夺汗位开始了激烈的争斗。面对准噶尔贵族血雨腥风的权力斗争,乾隆帝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他说道:“况伊部落数年以来内乱相寻,又与哈萨克为难,此正可乘之机。”

1754年,乾隆帝以班第为定北将军,以永常为定西将军,两路大军出兵准噶尔汗国。乾隆的第一次出兵十分顺利,准噶尔迅速土崩瓦解。然而,阿睦尔撒纳重新起兵反清,促使乾隆出动了惨烈的第二次远征,时间是公元1757年。

乾隆灭国的残酷手段

由于第一次的前车之鉴,乾隆对兆惠下令:“沿途遇背叛贼人,悉行剿灭……”乾隆通过血腥和杀戮,将准噶尔灭族,收复了西域。要知道,从唐末安西都护府的沦陷开始,中原王朝已经近千年未踏入西域了。

乾隆采取如此残酷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准噶尔在过去的战争中对清朝造成了严重威胁,其统治者的野心和反叛行为使乾隆决心采取更为激烈的手段。准噶尔不仅在战场上频繁挑战清朝的统治,而且还屡次联合其他民族进行反抗,严重影响了清朝的统一和稳定。其次,准噶尔与俄罗斯建立了联系,不仅如同一个成熟的政权一样进行了文字统一、法律制定,还着手发展手工业和农业,甚至开始借助俄罗斯的技术推动制绒业和金属制造业。这让乾隆感受到了潜在的威胁,担心准噶尔会借助外部力量进一步壮大,对清朝构成更大的挑战。

灭国后的影响

准噶尔汗国的灭亡标志着两年多年来,北方游牧民族对南方农耕民族对抗的彻底失败。清王朝和俄国的崛起限制了牧民的自由迁徙能力,同时火器的出现又极大地抵消了骑兵的优势。

对于清朝来说,消灭准噶尔汗国实现了对西北地区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基础。此后,清朝在西北地区设立了有效的管理机构,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和开发。然而,乾隆将这一功劳归结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清王朝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这种盲目自满让王朝逐渐走向故步自封。仅过了一个世纪,骄傲的大清帝国就迎来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它的下场并不比准噶尔好多少。

准噶尔汗国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而乾隆帝抓住时机,凭借清朝强大的国力和军事力量,最终将其彻底消灭。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西北地区的政治格局,也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杜预与诸葛亮:不同时代下的卓越之才

  在历史长河中,杜预与诸葛亮皆是各自时代的杰出人物,他们以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贡献在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由于所处时代背景、面临的任务以及所擅长的领域存在差异,要评判二人谁更厉害并非易事,需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军事才能:战略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