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铜雀台的宾客中还有过一位著名的美女诗人。曹操念好友蔡邕之交情,把身陷匈奴处的其女蔡文姬以重金赎回,并率领众诗人在铜雀台为她接风洗尘。百感交集的蔡文姬自弹自唱《胡笳十八拍》,把大家都弄哭了:“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她本人也就一举成为建安文学中的女明星。甚至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代文豪郭沫若专门为这千年前的名媛量身订制话剧《蔡文姬》。郭沫若为何要为蔡文姬树碑立传?
曹操,铜雀春深锁二乔?
铜雀台不仅作为政治地标,在中国战争史里占有一席之地,还作为文化符号,给中国文学史树立一座空前绝后的里程碑。铜雀台堪称史上第一个贵族诗歌沙龙,以曹操为核心,曹丕、曹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等文臣墨客,众星捧月,周期性地宴集于画栋雕梁的高台,谈天说地,写诗作文,谋划时政,引领风骚。佳篇迭出,引起洛阳纸贵。妙语连珠,不胫而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掀起中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次高潮。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开一代风气的“建安文学”即由此得名。
曹操喜欢收编武将,譬如对关羽一往情深,连红脸关公都难免心软。估计《水浒》里会搞统战工作的山大王宋江,就是跟曹操学的。其实曹操同样善于团结文人,礼贤下士,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作家和艺术家,受邀成为铜雀台的座上宾,自然卖力地成为吹鼓手,或不遗余力地为这一代伟人登峰造极而出谋划策。曹操拢络人心,把枪杆子与笔杆子全拉进自己的阵营,两手都很硬。“略输文采”的刘备,“稍逊风骚”的孙权,再也不是他的对手。铜雀台上的笔会,名为雅集,实则在润物细无声地做政治思想工作。有儒将之风的曹操,坐在文艺座谈会的主席台上,不知作过哪些讲话?曹操为诸子设置的官署中专门有"五官中郎将文学"一职,曹丕、曹植以这一名义将建安七子等众多文人“收归国有”,形成集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环绕在文坛领袖周围的文艺工作者,被称作“邺下文人集团”,既是曹操挂帅的创作团队,又是国家机器里的宣传部门。
彼此对峙而立的三国,表面上在搞军备竞赛,暗地里是比试经济实力,看谁扛得住。只有曹操,还额外想到了火拼之余再拼一拼软实力,所以他这一边最先赢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魏蜀吴,武装力量旗鼓相当,可在话语权上,在收买人心方面,曹操却略占上风。他岂止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在挟文人以令诸侯。曹操对一城一地之得失蛮不在乎,因为他把别人花在战术上的机灵劲儿,全用在目光长远的战略上:以文人为喉舌,以文化为工具,同样能出奇制胜,在冷热兵器的死角取得非同凡响的效果。他还真比孙权刘备好文化这一口:留取丹心照汗青之余,还想留取丹青照汗青。他果然做到了。他浓墨重彩涂抹在纸上的诗篇,千古流芳。字里行间,丹心如炬,江山如画。
铜雀台的落成大典,“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后形成规距:同一题目,诸位入席者同时写作,交卷后比较高低。这也是最早的同题诗大赛。
曹植才思依马可待,写《登台赋》时交卷最快:“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天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新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阕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云天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获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差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尊贵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皇。御龙旂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思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曹操捧读,爱不释手。当场给打了个满分。
曹丕《登台赋》也有名句传出宫外:“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严以承天。”
铜雀台的宾客中,还有过一位著名的美女诗人。曹操念好友蔡邕之交情,把身陷匈奴处的其女蔡文姬以重金赎回,并率领众诗人在铜雀台为她接风洗尘。百感交集的蔡文姬自弹自唱《胡笳十八拍》,把大家都弄哭了:“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她本人也就一举成为建安文学中的女明星。
甚至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代文豪郭沫若专门为这千年前的名媛量身订制话剧《蔡文姬》。郭沫若为何要为蔡文姬树碑立传?我估计,是因为他知道毛泽东偏爱曹操吧?毛泽东以曹操为法家的形象代言人。毕竟,会写诗的曹操,比只会烧书的秦始皇,显得更有亲和力,更容易被知识分子接受。
那个承前启后的大时代,文化的天空,先后两次闪耀过北斗七星:在出了消极遁世的竹林七贤之前,其实是以积极入世的建安七子为先声的,有大起方有大落,有巅峰方有幽谷。同样是在乱世,建安风骨象征着志士的激近,魏晋风度则意味着文人的疲软,精神上的这种强烈反差,是大气候的演变而造成的两种美感,青春的蓬勃向上,与暮秋的穷途而哭,中间只是弹指一挥间。
电影《铜雀台》,一听这片名,就知道跟三国与曹操有关。这特殊的地点,注定属于那特殊的人物,特殊的时间。三要素有了,必然会发生特殊的故事。
我最早知道铜雀台,还是少小时读杜牧的《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火烧连营的赤壁之战,浓缩在这二十八个字里。江山,美人,英雄,古典史诗的三要素,也占全了。三国鼎立于历史深处,给古今诗人提供了写不完的素材。
《铜雀台》号称史诗电影,无疑也想从那一大堆老古董里挖掘出新的诗意。它绕过了三国交战的前线赤壁,落脚在魏国后方的铜雀台,又把时间定位于恰逢天象“四星合一”的庚子年,暗喻改朝换代之征兆。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铜雀台倒是固若金汤,可在曹家的屡屡逼宫之下,汉朝皇室笈笈可危,傀儡般的汉献帝形同虚设。
铜雀台在邺城,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大兴土木,修造王宫,铜雀台平地而起,高十丈,台上加盖五层楼,离地共二十七丈。既可比武阅兵,又可大宴宾客,战时还可作瞭望哨。堪称象征魏国政治与军事巅峰的标志性建筑。
也就有了那浪漫的传说:曹操在出师与东吴及蜀汉决战赤壁之前,登铜雀台发誓,要擒获敌国的两位名媛大乔和小乔归来,金屋藏娇。仿佛战争是为争夺美女而打起来。二乔可是三国时期的顶级女明星,大乔贵为东吴前国主孙策的遗孀,又是东吴现任国主孙权的嫂子,小乔刚嫁给东吴的周瑜,理所当然地成为水陆大元帅夫人。曹操要想获得如此昂贵的战利品,除非把周郎击败,把东吴攻灭。那一次英雄对决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曹操是空手而返。偷鸡不成蚀把米,他还损兵折将。曹操抱得美人归的愿望落空了。铜雀台有华屋百余间,给二乔姐妹留的空房间,也只好继续空着了。
铜雀台里什么都有,就是梦寐以求的美人缺席,证明曹操对二乔的眺望,只是一场单相思。
其实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用激将法刺激周瑜,将曹植的诗“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借此为证据,说曹操有意掠夺二乔纳于铜雀台以充后宫,周瑜听后,冲冠一怒为红颜,果然把曹操视为政敌兼情敌,发誓摧毁其狼子野心。
电影《铜雀台》,绕过了赤壁,也绕过了二乔,省略掉那一段让曹操伤心又伤筋动骨的往事。他再次登上铜雀台,趾高气扬,已淡忘了遥远的失败,因为他重新赢得了诸多的胜利。恢复了自信的胜利者是宽容的,刚刚厚葬了战败者关羽,凯旋归来。如果多年前跟刘备青梅煮酒时,曹操曾说过“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现在,他觉得只剩下自己了。刘备失去了关羽,不再是自己的对手了。东征西伐的曹操,终于有时间回过头来,打量一下那个“多余的人”:被彻底架空了的汉献帝。看来需要想一想了:该把这个玩偶怎么处置呢?是继续当作摆设,还是索性掀掉算了?他可能没想到,汉献帝正在困兽犹斗,企图扳回败局。不,他根本没去想,因为他一点不在乎,俨然已成金刚不坏之身,不相信天下还有能伤害自己的人。
赤壁,是两军对垒的战场:曹操横槊赋诗,周瑜羽扇纶巾,小乔以微笑为郎君助阵,诸葛亮披发借东风。兵对兵,将对将,金木水火土全参战了,把三国的博弈推向辉煌。
铜雀台,则上演着杀人不见血的冷战,勾心斗角的暗战,走火入魔的心理战。把官场的扑朔迷离,情场的灵肉兑换,生死场的血雨腥风,宫廷斗争的刀光剑影,搅和在一起,表现得惊心动魄。真是步步惊心啊,步步都可能是陷阱。这三国演义的潜台词里,在战争与和平之间,在大历史忽隐忽现的背景中,这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又一次考验曹操的机会到了。咱们耐心看下去:这个举世无双的枭雄,是伪君子,还是真小人?是真名士,还是假英雄?是爱江山,还是爱美人?
【待续】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明月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河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蔡文姬是谁的老婆?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蔡邕是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蔡文姬便是成长在这样的家庭里,环境是毋庸置疑的优越。所以她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作赋,音律也十分了得。
这样一位名门才女,本来是该有很好的归宿。奈何生在动乱的年代,她的人生曲折离奇,步步惊心。光是嫁人,她便嫁了三次。
第一个丈夫是河东的卫仲道。卫家是河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士子,夫妇俩琴瑟和谐。只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为他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夫君。文姬倍感委屈,同时又才高气傲,她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卫家回到了娘家。
可惜在娘家的安稳日子也没有过多久。东汉政权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军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来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蔡邕竟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被封为高阳侯。
董卓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最后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其他女子,一齐被掳到了南匈奴。
蔡文姬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她小心翼翼地生活着,去匈奴的时候她才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这十二年里,她为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儿子,也学会了吹奏“胡笳”,自然也通晓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想起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到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掳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被掳掠多年虽然很痛苦,但现在若跟着使者回国,却又有些舍不得了。舍不得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也舍不得两个儿子。可惜,摆在眼前的是“回归故里”与“母子团聚”的两个选项,她做的是单选题。最终,在使者的催促下,她泪别了他的胡人丈夫和儿子,缓缓登上了来接她的车。车声粼粼,这十二年的生活,一点一滴开始浮现,于是她创作出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回到故乡陈留郡,但老家已是断壁残垣,她没有地方可去了。最后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了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
原以为可以安稳度日了,可惜这第三次婚姻也并不如想象中的顺利与美好。文姬饱经离乱忧伤,已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长得又帅,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但又是丞相授意的婚事,他也只好勉强地接纳了她。
婚后的第二年,她唯一的依靠她的丈夫犯了死罪。她顾不得梳理头发和穿鞋,光着脚就跑到了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呢,听说是蔡文姬求见,便对在座的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各位都已听过她的才名了吧,今天我为大家引荐一下!”
蔡文姬走上堂,跪下来,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有什么办法呢?”蔡文姬恳求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宥了董祀。
蔡文姬卯足了劲为丈夫开脱,终于以父亲的关系,激起了曹操的怜悯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董祀也不是缺心眼的人,从此以后,他也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渐渐地也为她的才情倾倒。夫妻双双看透了世事,就溯洛水而上,最后找了一处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定居了。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望。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便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在文学方面也有杰出的成就,他很喜欢看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失望极了。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以看到,蔡文姬的才情不是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以其铁腕统治与复杂性格闻名。这位从乞丐、和尚一路逆详情
在中国近代史上,恭亲王奕欣(1833—1898)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核心详情
在清朝初年的政治舞台上,于成龙以清廉自守、勤政爱民的形象,成为封建官场中一抹详情
赵惠文王赵何(约公元前309年—前266年),嬴姓赵氏,战国后期赵国第七代君详情
在清宫题材影视剧与小说的广泛传播中,“纯元皇后”这一角色成为观众与读者热议的详情
在乾隆朝的权力版图中,福康安是富察家族最耀眼的政治新星。作为大学士傅恒第三子详情
在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张飞以当阳桥头一声怒吼吓退曹军、巴西之战大破张郃的战详情
公元前180年秋七月,长安未央宫内,62岁的吕雉在男宠审食其怀中咽下最后一口详情
公元前251年秋,咸阳城笼罩在肃穆的哀悼氛围中。这位在位五十六年的秦国君主,详情
五代十国时期,战火纷飞中却孕育出两位才貌双绝的传奇女子——后蜀花蕊夫人与南唐详情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魏东亭之死堪称全剧最震撼的情节之一。这位与康熙“自幼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星空中,夏侯惇以“盲夏侯”的称号被后世铭记。这位曹魏阵营的猛将,详情
19世纪德国哲学界,费尔巴哈以“人本学唯物主义”为旗,完成了对宗教神学与黑格详情
公元1005年,北宋与辽朝在澶州(今河南濮阳)签订的和约,史称“澶渊之盟”。详情
在日本战国时代的璀璨星河中,立花宗茂与本多忠胜犹如两颗耀眼的星辰,各自以独特详情
唐初贞观年间,中书令温彦博与谏议大夫魏征围绕突厥安置政策展开的激烈争论,不仅详情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英雄史诗与神话传说往往承载着早期文明的集体记忆。当我们将详情
在中国古代司法体系中,“大理寺卿”是中央司法机构大理寺的最高长官,位列九卿之详情
盐铁官营,作为中国古代经济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政策之一,自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官山详情
在中国古代帝王庙号体系中,"太祖"与"高祖&q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贾母作为贾府的精神领袖,其态度与偏好对家族成员的详情
在金庸笔下的江湖中,"北丐"洪七公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详情
1521年,明朝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挥的屯门海战,是中国与西方殖民者的首次军事详情
在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南麓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名为磨盘山的险峻山岭静默矗立。这座海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详情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影响深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以其独特的战略意义、惊心动魄的战斗过程和深远的历详情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其中邯郸之战无疑是这一系列战争中最为震撼的篇章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详情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攘攘熙熙”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捕捉了人类社会繁忙混杂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