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独裁者的“伟大友谊”
2021-09-06 11:58:16 墨索里尼 戈培尔 希特勒

  希特勒肯定不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在爱情上他几乎是一个不婚主义者,自杀前才慷慨地许给了情妇爱娃一场婚礼;在友情上他最习惯的就是背弃义,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罗姆、最器重的下属隆美尔最后都被他干掉。

  然而,作为一个绝无仅有的例外,同时也是希特勒身上罕有的“人性之美”,希特勒终其一生对墨索里尼却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忠诚与友谊,无论顺境逆境都不离不弃,唱出了一曲忠诚的赞歌。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中甚至认为,希特勒对“滑稽可笑的意大利伙伴”的忠诚,是二战当中不可解的谜之一。

  当我们谈及二战时的巨头大佬时,墨索里尼可能是大国领袖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与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希特勒、东条英机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级,就是在轴心国内部,墨索里尼和意大利恐怕也最多是希特勒的一个二流配角。

  但如果回到这段友谊故事的最初,你会发现,当墨索里尼达到个人政治生涯巅峰之际,希特勒充其量是一个崇拜者罢了。

  可以这么说,比希特勒痴长六岁的墨索里尼才是“法西斯主义”的缔造者,希特勒只是那个将“法西斯主义德国化”的模仿者,用港片中的流行桥段打个比方,墨索里尼就好比一位德高望重的黑帮老大,随着时势的发展,风头和声势逐渐被当年的小弟希特勒后来居上,尽管权势的消长阶段摩擦不断,但小弟一辈子都还是对大哥尊崇有加,还经常帮不中用的大哥排危解难。说到这里,我不禁恶俗的想起了黄金荣和杜月笙。

  墨索里尼不仅是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权威,而且是第一个将其付诸政治实践的。1922年,墨索里尼率领法西斯黑衫党进行了著名的“向罗马进军”,一场“散步”下来就夺得了意大利的政权。这一神话般的夺权经历显然大大触动了此时尚是政治屌丝的希特勒,1923年,希特勒就“致敬性”地在慕尼黑发动了啤酒馆政变,企图复制偶像的成功模式,但结果却是一场荒腔走板的闹剧,直接将自己送到了法庭之上。

  等到希特勒最终像墨索里尼一样走上政治舞台之巅时,已经要到10年之后的1933年了,当然,希特勒的夺权模式完全是“修正主义”,墨索里尼靠的是街头革命,他却靠的是民主宪政。

  就算在希特勒成为了我们熟悉的那个“元首”之后,墨索里尼一开始对这位昔日崇拜者的态度仍是十分冷漠。如果说此时存在一个由德意组成的“法西斯国际”的话,墨索里尼显然仍处在那个教主与导师的崇高地位,而希特勒则是作为一个暴发户刚刚挤进法西斯界,固然是有功于“法西斯国际”,但却威胁到了教主的地位;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希特勒刚上台时的德国还未从战败国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在国力特别是国际影响力方面与看上去很美的意大利尚有差距。

  已经执政十年的墨索里尼甚至在给希特勒的书信中用老师的口气倚老卖老,“任何人都不会比我懂得更多,因为我已有40多年的执政经验”。

  1934年,偶像与粉丝,导师与弟子终于初次相遇。很难想象的是,这段“伟大的友谊”竟然是在一个充满火药味的情境中开始的。

  当年的6月14日,希特勒主动上门到威尼斯首次“拜见”了墨索里尼,目的是来表明德国对意大利的“小弟”奥地利没有非分之想。据丘吉尔先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的渲染,希特勒当时“穿着一件褐色的胶布雨衣,头戴汉堡式帽子”,墨索里尼看了希特勒的第一眼后便对副官说,“我不习惯他那个样子”。

  墨索里尼对这个法西斯弟子的第一印象是如此的不堪,对希特勒的“话痨”尤为感到莫名其妙,将最后印象归结为这几个字:“喋喋不休的和尚”,这就是传说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仅仅一个月后,墨索里尼用行动表明了他对希特勒的这一恶劣印象——在德国对于奥地利表现出“异动”之后,直接拿出了四个师作出兵状,武力恫吓希特勒不要轻举妄动。

  面对导师如此的武力羞辱,以脾气火爆著称的希特勒这次的表现绝对是忍气吞声,不仅迅速收敛了对“祖国”奥地利的野心,并且在此之后端正态度百般讨好墨索里尼,隔三差五的派使者到罗马去交好,大有藩邦出使“上国”的意思。

  希特勒对友谊的执着未必感动了墨索里尼,但最终感动了命运之神。1935年10月,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遭到了英法等西方世界的各种敌视,英国甚至还宣称要“制裁”意大利。此时,只有希特勒表示了对墨索里尼的各种理解和大力支持,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让墨索里尼第一次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希特勒又迎来了一次夯实与墨索里尼友谊的绝佳机会。在墨索里尼决定出兵支持佛朗哥后,希特勒也迅速作出了追随出兵“与子同仇”的决定,预演了日后二战他们携手参战的感人景象。

  这两次“公关”显然是彻底打动了墨索里尼。1936年10月,意大利和德国在柏林第一次签订了有同盟意义的条约,墨索里尼在这其中又发挥了他法西斯理论权威的长才,首次提出了“轴心”这个日后让全世界人民闻风丧胆的著名词语。撇开国与国的关系不谈,此次签约也可视作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柏林结义”或是拜把子,拉开了两人友谊的正式开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