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史 /首页 /正文
布基纳法索国父亚梅奥果:反华到底的非洲领袖
2021-09-06 11:59:58


  全方位的外交法非关系

  莫里斯·亚梅奥果十分羡慕和嫉妒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和克瓦米·恩克鲁玛的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和享誉世界的国际声望。他执行了一种全面的外交政策,在法属非洲国家之间纵横捭阖,不断改换门庭,以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1958年上台执政后曾参与构建马里联邦,1959年5月转而与科特迪瓦总统乌弗埃-博瓦尼、尼日尔总统哈马尼·迪奥里、达荷美总统于贝尔·库图库·马加共同成立法语西非国家地区性组织——“协商委员会”,该组织由法国幕后策动,博瓦尼发起成立,旨在继续维持法国与原法属西非各国之间的特殊关系,在军事、经济、财政、外交等方面加强合作。

  但亚梅奥果一直试图与博瓦尼争夺“协商委员会”的领导权,两人在首脑会议上爆发激烈的争吵。最初,双方的分歧只集中在关税分配上。1960——1961年,亚梅奥果接任协商委员会执行主席期间,两国的紧张关系加剧。科特迪瓦倚仗法国撑腰,博瓦尼更是巴黎的座上宾,继续引领协商委员会与法国之间的“合作协定”谈判,成为法属西非的代言人。1961年2月12日,上沃尔特总统亚梅奥果宣布拒绝在多边防务协定上签字,并迫使法国从上沃尔特撤军。上沃尔民主联盟“三大”通过一项政治总决议,宣布前宗主国同非洲各国的“已过时的联盟”必须让位于“绝对平等”的合作关系。

  此外,上沃尔特的一部分在殖民时代曾被划归科特迪瓦,尽管后来重新回归上沃尔特,但由此衍生出的“双重国籍”问题,在亚梅奥果与博瓦尼之间产生了尖锐对立。亚梅奥果同乌弗埃-博瓦尼、夏尔·戴高乐交恶,一度破坏了上沃尔特与科特迪瓦和法国的传统关系。

  非洲的温和派

  1960年12月,莫里斯·亚梅奥果与“温和”的法语非洲国家领导人成立布拉柴维尔集团,1961年5月吸收英语非洲国家在布拉柴维尔集团的基础上形成蒙罗维亚集团,布拉柴维尔集团和蒙罗维亚集团都反对“激进”的卡萨布兰卡集团。由于在刚果(扎伊尔)问题以及非洲统一运动进程和方式等问题上存在分歧,非洲各独立国家分成了卡萨布兰卡集团和蒙罗维亚集团。蒙罗维亚集团各国确立了非洲各国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重申加强相互间的经济、文化合作,特别是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不急于谋求政治上的统一。它们被认为是非洲统一运动中的温和派。1961年3月发起成立“非洲-马尔加什联盟”。1961年6月作为第一位访问以色列的非洲国家元首,与以色列签署友好同盟条约。亚梅奥果还与卡萨布拉卡集团国家的领导人艾哈迈德·杜尔、莫迪博·凯塔、克瓦米·恩克鲁玛保持不错的关系。同时,为了摆脱法国的控制,亚梅奥果采取亲美立场,寻求美国、西德的经济援助,并扩大与加纳、日本的贸易,试图打破法国的经济垄断。1962年以后,莫里斯·亚梅奥果与乌弗埃-博瓦尼和解,重新回到科特迪瓦主导的圈子。

  亲美反华

  为迎合美国,亚梅奥果与博瓦尼、迪奥里共组非洲“反华大合唱”,指责中国对非洲进行“渗透”,叫嚷抵抗来自中国的“侵略威胁”。1965年2月,亚梅奥果在非洲-马尔加什经济合作联盟首脑会议上叫嚣反华,同年3月,他访问美国,会晤美国总统林登·贝恩斯·约翰逊,访美期间吹捧美国,攻击非洲进步国家。

  1960年8月上沃尔特独立时,中国政府曾致电祝贺和承认。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曾访问上沃尔特。1961年5月,上沃尔特政府曾邀请中国驻马里大使去商谈建交问题,但因1961年9月5日,上沃尔特同台湾蒋介石集团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开始交恶。1961年在第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提案时,上沃尔特投弃权票。此后在历届联合国大会上,上沃尔特都投票反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后亚梅奥果时代行将崩溃

  上沃尔特独立伊始就是世界上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莫里斯·亚梅奥果执政期间,国家经济毫无起色,亚梅奥果的专制腐败统治使他逐渐失去了长久以来视作其执政基础的传统领袖、工会和神职人员的支持。亚梅奥果挥霍无度,而国计民生却丝毫没有改善,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全国的医院和诊所缺乏必备的防疫疫苗,学校缺乏教室和师资,全国入学率仅在8%左右。1965年3月起,上沃尔特国民经济严重恶化,亚梅奥果政府不但束手无策,反而对人民的不满加以压制,对抗议示威动辄以武力镇压,导致政局陷于持续动荡。

  1965年底至1966年初,由于国家经济困难以及为此采取的紧缩政策引起工会与政府的对抗。1965年12月31日夜,上沃尔特工会在首都瓦加杜古组织大规模群众集会,抗议政府削减公职人员20%的工资、停止给他们晋级、减少各部的行政开支。集会遭到国家宪兵队的镇压。

  1966年元旦之夜,总统兼总理莫里斯·亚梅奥果在瓦加杜古发表广播演说,要居民对罢工提高警惕,并告诫说他正在处理1965年“一二·三一”事件。他解释说,尽管国家遇到了预算困难,但政府从没打算采取任何削减工资和解雇的措施。1月2日,总统发表告全国书宣布:上沃尔特粉碎了一起颠覆行动,在逃的约瑟夫·韦德拉奥果(前议长、前瓦加杜古市市长、执政党前主席)是罪魁祸首。亚梅奥果总统继而宣布处于紧急状态,要求首都居民保持平静,要始终相信总统,政府对工会扬言的3日举行的非法罢工已采取必要措施。告全国书还要求各宗教团体通知自己的信徒:罢工并非工会的权利要求,而是破坏我们共同耐心建设的一切,破坏我们之间的和平与兄弟情谊。

  1966年1月3日上午,瓦加杜古爆发了总罢工和示威游行,武装部队、宪兵和警察守卫总统府,安全部队对示威者进行镇压,双方发生激烈冲突,示威者一度占领国民议会和执政党总部。事态急转直下,国家电台成了哑巴电台,行政部门陷于瘫痪,商店关门停业,瓦加杜古中断了除同巴黎以外的电话联系,几乎成了一座孤城。武装部队在全城驱赶示威者,巡逻和搜捕工会负责人,一些人员被逮捕。对此,工会毫不退让。晚间,总统府宣布紧急状态令,禁止在街上集会和示威,直至颁布新命令为止。同样,全国范围内工会和罢工或政治性的集会等活动也被禁止。

  几经沉浮

  1966年1月3日晚间,以陆军参谋长阿布巴卡尔·桑古尔·拉米扎纳中校为首的军人集团发动军事政变接管了国家政权,莫里斯·亚梅奥果被迫辞职下台。1969年4月因涉嫌贪污受审,5月8日被判处5年苦役,并没收财产。1970年8月5日获释后,被允许在国内外自由旅行。1977年11月,他利用军政权恢复宪政生活的时机,与其子赫尔曼·亚梅奥果等人退出上沃尔特民主联盟,另立新政党——保卫民主全国联盟,他是该党的实际领导人和决策人。

  1978年4月参加全国立法和总统选举,在国民议会57个议席中获得13个席位,成为议会中的第二大党,但因为反对拉米扎纳政权,该党在组阁时被排除在外。在1978年总统选举中,由于莫里斯·亚梅奥果被剥夺公民权利,赫尔曼·亚梅奥果年龄太小,都不能参选,因此保卫民主全国联盟推举银行家马卡伊雷·韦德拉奥果为总统候选人,但在1978年5月28日的第二轮投票中败给了拉米扎纳。

  1982年11月军事政变后,莫里斯·亚梅奥果又被让-巴蒂斯特·韦德拉奥果政府逮捕,次年5月在表示效忠国家元首让-巴蒂斯特·韦德拉奥果少校后获释。1983年8月4日,总理托马·桑卡拉上尉发动政变上台后,1983年11月,莫里斯·亚梅奥果再次被逮捕,1984年8月4日,上沃尔特改名为布基纳法索,时值八月革命一周年之际,亚梅奥果获释,并表示愿意支持托马·桑卡拉政权。

  晚年岁月

  1985——1990年,莫里斯·亚梅奥果被流放到科特迪瓦。在此期间,他利用与科特迪瓦总统博瓦尼之间的老交情,为两国关系的改善从中穿针引线。1991年5月,布莱斯·孔波雷总统为莫里斯·亚梅奥果平反,恢复了他的公民权利和发还被没收的财产。1993年9月,亚梅奥果因病重被送到巴黎接受治疗,随着病情恶化,他决定回库杜古,希望在家乡咽下最后一口气。莫里斯·亚梅奥果于9月15日在送他回国的专机上离世,享年72岁。9月17日,布基纳法索政府在库杜古为他举行国葬,西非地区各国政要参加了葬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