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代火器:火炮威力强大致朱元璋远扩城墙

  中国第一部有瞄准具的炮是南京制造

  在明朝之前,中国的火炮都不具备瞄准功能,火炮发射时经常位置跑偏,有时火炮在发射时自身还不稳定,因为发射时后坐力大,跳动得厉害,有的后坐力距离高达二三十步,有时还向左右横蹦,甚至倒翻转过来,伤害炮手和自己人。因此,在使用时要先挖一个坑,将火炮安设在坑内,使炮身固定住,然后才能发射。但是这样带来一个麻烦,就是只能固定向一个方向射击,不能机动地调整火炮位置,如果遇到紧急情况,火炮就只能舍弃。

  但是到了明朝中期,一种名叫佛郎机的轻型火炮传入中国,并且被一位叫何儒常的中国人学会了制造该炮的技术。贺云翱说,最早的佛郎机就是在南京生产。

  据资料记载,当时制造的佛郎机炮有大样、中样、小样三种。后来又把佛郎机炮分为五种,依此称号,如一号、二号等,其中一号、二号是重型火炮。各式佛郎机炮,凡是重量在70斤以上的,射程可达2000米。

  佛郎机炮是一种携带瞄准具的火炮,前面有准星,后面有照门。装在炮架上,可以上下左右自由转动。因为有了佛郎机传入,中国的火炮开始进入有瞄准具的时代。提高了火炮的命中率,增大了火炮的射程。

  为了提高瞄准率,明朝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叫“铜铳规”的瞄准器具,专门给重型火炮进行发射角度的测量。

  当然这种瞄准具和今天的瞄准具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南京理工大学弹道研究所所长王中原告诉记者,现代瞄准具种类多样,技术也更为发达。瞄准具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三点一线,但是根据弹道原理,弹药飞射出去时不可能是直线飞行,是有弧度的,所以在火器口的准星设计上尤其注意,一般现代火器的准星已经考虑了很多因素,比如重力、子弹发射的初速等等。但这是最简单的瞄准具,好一点的瞄准具考虑的因素更多,比如风速、气温、湿度等,一些瞄准具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节刻度,以使瞄准更精确。

  不过,虽然明朝的火器不及现在发达,但在瞄准具上面,王中原说他们也可以根据经验来设置准星和照门的位置,通过不断试验来精确瞄准具。

  紫金山上架大炮能打中明皇宫吗

  在南京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当年朱元璋在南京将城墙修好后,在大臣和儿子们的簇拥下,登上了紫金山。看着虎踞龙盘、城垣如铁的明城墙,朱元璋忍不住连连点头。可是,其年仅14岁的儿子朱棣却说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打中紫禁城。”朱元璋大惊,因为紫金山、幕府山、雨花台等制高点均在城外,极不利于防守。于是,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他下令增修外城郭。外城郭周长180华里,设仙鹤门、麒麟门等18座城门(如今环绕南京的绕城路,基本上在其旧址上修建)。多疑的朱元璋敏感地意识到,聪明过人的朱棣,对日后自己的继任者将是个威胁。但当时不动声色,剥一个橘子给朱棣吃。马皇后得知此事后,觉察到朱元璋的意图,剥橘子表示要剥了朱棣的皮,抽他的筋,于是赶紧让朱棣远离朱元璋。

  这个故事真假先不说,如果真的发生了,有敌人在紫金山上架设大炮,在明朝那种火器情况下是否有可能真的打到当时朱元璋的皇宫内呢?

  不妨可以估算一下,当年明朝的皇宫就在今天的明故宫位置,而离太平门附近的紫金山直线距离其实非常近,最多也就一两千米,那么明朝初年的大炮是否有这么远的射程呢?

  根据资料记载,明朝初年,大型的火炮有铁臼炮、大将军铁炮、攻戎炮、神铳车炮等等,重一点的有三四百斤,比如大将军炮,轻一点的一两百斤,如神铳车炮。而神铳车炮的最大射程已经可达六七里(500米为一里),由此可推断,如果用厉害一点的炮架设在太平门附近的山上,射到皇宫里是不成问题的。这还只是明朝初年的火炮。到了后来,比如出现了佛郎机炮、红夷大炮等等,射程更是远。

  潘仁明告诉记者,一座大炮的射程要跟很多因素有关,首先是火药的推射能力,简单来说,应当是火药用的越多,推射力也越大,但对发射的火器要求也很高,火药越多,说明能量越大,那么承载火药的火器稳定性要求更高,否则很有炸膛的危险。而在古代,虽然火药的来源很多,但生产火器的能力也要跟得上,要能承受得了火药的威力,否则用再多的火药也没用。另外射程的远近跟火器自身的形状、位置等也有很多关系。不过在明朝能把炮弹射到2千米外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而现如今炮的射程一般都在50公里以上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