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作为秦始皇身上的污点之一,其实可以分为“焚诗书”、“坑儒生”两个独立事件,你知道秦始皇为什么要这么做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实从根源上讲,主要源于秦灭六国之后山东六国与秦国之间的文化冲突,以及六国士子阶层对中央集权制的反对,秦始皇在尝试化解矛盾失败之后,最终在李斯建议下采取了激烈手段。
“焚书坑儒”的问题根源,天下一统后的剧烈冲突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一改周朝分封制,全面推行中央集权统治,但如此一来却导致国内冲突加剧,而最终导致“焚书坑儒”事件爆发的,则主要源于以下三点冲突。
1、长期分裂导致的文化冲突。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由于周朝推行分封制的关系,天下各诸侯国历经数百年的分裂,早已诞生出了不同的文化风俗,如“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秦国法家文化、以儒家之礼为核心的齐鲁文化、粗犷豪迈的燕赵文化和浪漫奔放的楚文化。文化的长期分裂,使得各国之间文化壁垒极为坚固,而这种文化差异在秦国的身上体现的又极为明显,受法家思想影响的秦国虽然从不缺乏能征善战的将士,但却从来没有产生过有足够影响力的学者,这使得山东六国始终将秦国视为虎狼之国。
2、士子对集权统治极为排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统治方式,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的秦国,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虽然秦国并不是最早推行郡县制的国家,但秦国却是最早将郡县制和中央集权统治联系起来的国家,而其他各国的郡县制则仍然保留着极为浓厚的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色彩。这种统治模式的全面改革,使得山东六国士子阶层极为反感,尤其是一向对周礼推崇备至的儒家学者,以及受儒家思想影响极为深重的齐地学者,对于秦始皇的这种集权统治极为排斥。
3、士子对官僚制度的反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世卿世禄制”的崩溃,彼时士子入仕主要以“游说”为主,即士子阶层以自己的知识对各诸侯国君主进行游说来获取官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配合“中央集权统治”,创立了全新的“三公九卿”制度,中央朝廷和地方官员统一由中央直接任命,而秦国选拔的官员又主要是精通律法者,在没有相应的官员选拔机制诞生的情况下,这等于断送了士子们获取权力的途径,自然遭到了士子阶层的集体反对。
一种新的统治模式的出现,往往需要经历长期的调整和适应,从后世角度来看,秦始皇的改革具有相当的先进性,但由于改革速度太快,在这种新体系尚不完备的情况下,难免会激发各种各样的矛盾,这点是根本无法避免的。
秦始皇曾尝试化解矛盾,但却均以失败告终
对于新政推行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秦始皇并非没有察觉,他也曾尝试化解这种矛盾,从而使得这个新生的帝国能够稳固下来,可惜他的努力最终仍以失败告终。
1、尝试融合各国文化。对于各诸侯国剧烈的文化冲突,秦始皇其实也曾尝试促进文化融合,不仅允许诸子百家和列国士子进入咸阳,而且对于不同的文化基本采取了接纳包容的态度,例如如黄老道家、阴阳家经过综合儒、法、道诸家的学说,提出了所谓的“五德始终说”,便得到了秦始皇的采纳;而秦始皇对咸阳的扩建规划中,也体现出了“法天象地”的道家思想;同时“泰山封禅”则代表了秦始皇对齐鲁文化的认可。尤其是作为秦始皇长子的扶苏,其明显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然而,秦始皇对于文化的融合最终以失败告终,例如秦始皇“泰山封禅”换来的只有山东士子的嘲笑。
2、对六国士子的笼络。为了争取各国士子的理解和支持,秦始皇设立“博士”之位,以六国士子充任,虽然不具有实权,但却可以参与讨论国策,且秦始皇对于这些士子,最初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秦始皇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换取六国士子对自己新政的理解和支持,进而通过他们影响和引导天下百姓,从而在推动新政落实的同时,降低社会各阶层对秦国的排斥。然而,由于“博士”职位只是虚职,这一举措并未赢得六国士子的支持,他们不仅态度傲慢,且在参议国政时一言不发,却又在私底下对新政非议不止。
最终的结果证明,秦始皇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而这种失败其实已经让秦始皇的忍耐力即将达到极限,而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的那场宴会,则成为了最终的导火索。
齐人淳于越的言论,最终使得秦始皇采取雷霆手段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始皇帝在咸阳宫摆酒设宴,秦国大臣和山东六国的“博士”七十余人参与了这场宴会。酒宴开始后,仆射周青臣首先上前歌颂了一番秦始皇的丰功伟绩,虽然六国“博士”的态度仍然怠慢,但宴会氛围尚且融洽,直到齐人淳于越站出来。
齐人淳于越上前说道,“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秦始皇本纪》)淳于越的这番言论,无疑是对秦始皇中央集权统治的再度挑衅,并认为秦始皇应该继续推行分封制,否则将来天下大乱,秦国在没有诸侯国救助的情况下,必然会迅速灭亡。
对于这番言论,丞相李斯直接上前予以反驳,并对秦始皇说道,“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本纪》)
淳于越对新政的抨击,无疑触犯了秦始皇的最后底线,眼看自己的努力最终付之东流,秦始皇对于李斯的“焚书”建议最终予以了采纳,于是下令除了博士官收藏的书籍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将诗、书、诸子百家著作全部焚毁,并将对天下敢于私藏、学习和非议朝政者严厉惩处,这便是著名的“焚诗书”事件。
方士逃走再度非议朝政,秦始皇一怒之下“坑儒生”
虽然目前关于“坑儒”事件中的“儒”到底作何解释,目前仍然有争议,但从《史记》记载来看,“术士”的可能性极大。“坑儒生”事件发生于“焚诗书”一年后,因可将之视为“焚诗书”事件的后续,因而通常将两件事合称“焚书坑儒”。
秦始皇统治后期,或许是由于身体出现了问题,使其对于长生之术推崇备至,使得很多术士得到重用,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徐福,而引发“坑儒生”事件的,则是同样深受秦始皇重用的侯生、卢生两位。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某日,这两位术士突然逃走了。
或许是为了给自己的逃走找个“借口”,两人逃走时对外宣称,是因为秦始皇过于残暴和贪婪,这才不愿为其寻找仙药了(“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秦始皇本纪》)。此外,两人逃走之余,还说了一大堆非议朝政的话,秦始皇得知消息后,怒道,“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于是乎,秦始皇一怒之下,“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可见,咸阳的“儒生”被坑杀,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在秦始皇刚刚下令禁止非议朝政一年后,竟然又有人公然跳出来挑衅法令,这才以雷厉手段处置。
如上所述,“焚诗书”和“坑儒生”两件事的发生,完全是由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由于文化冲突和士子不满所引发,是秦始皇在尝试怀柔手段失败之后所采取的无奈之举,虽过于激烈,但却是为了保障各种改革顺利推行的必要之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姓氏体系中,司马是一个相当常见的姓氏。然而,当我们谈论到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司马欣详情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吕布被塑造为英勇无敌的武将,然而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吕布并未被列入蜀汉详情
春秋时期,吴国的历史充满了权力斗争和血腥冲突。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王僚和庆忌的父子关系成为了一详情
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他的英勇和忠诚使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政治斗争的时代。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有一位关键的人物——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个故事不仅被视为秦朝灭亡的征兆,也是刘邦推翻秦朝详情
汉成帝刘骜在位共25年。 汉成帝,即刘骜,是西汉的第十二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从公元前33年开始详情
在中国古代汉朝宫廷中,钩弋夫人以其非凡的身份和悲剧性的命运,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宋末年发生的靖康之难是一段让人痛心的往事。这场灾难不仅标志着北宋的灭亡,也使得详情
薛仁贵,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一位闻名于唐朝初年的军事将领。 首先,薛仁贵(614年-683年3详情
东周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秦朝。这个朝代不仅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激流中,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承载着父辈的遗志与国家的重任。他在位期间,不仅继承了曹操详情
明朝历史上,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一桩悬而未决的历史之谜。据史料记载,建文帝是明成祖朱棣发动靖详情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和著名将领,因其忠诚勇敢、战功卓著而深受后人敬仰。然而,他生前却因政治斗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其一生与死亡都充满了悲剧色彩。崇祯皇帝,原名朱由检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元嘉时期是南朝宋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孕育了三位杰出的文学家——谢灵运、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鞋履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承载着实用性的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详情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这场灾难不仅对详情
在波澜壮阔的欧洲历史长河中,玛丽娅·特蕾莎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开明的统治理念,成为了18世纪最著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国以其非凡的崛起与戏剧性的灭亡,成为了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中国历史详情
画家四祖,这一称谓汇聚了晋唐时期四位杰出的绘画大师,他们分别是**东晋的顾恺之、南朝宋的陆探微、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