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这次内乱不仅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而且直接引发“五胡乱华”,并导致西晋亡国。那么,“八王之乱”到底因何发生,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本原因:司马炎的施政错误,为“八王之乱”埋下了隐患
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为了确保江山永固,他在施政方面汲取了东汉和曹魏灭亡的教训,从而制定了一套自认为极为稳妥的统治架构,但这个架构却存在严重的结构问题,而这则成为了“八王之乱”的根源。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东汉的灭亡很大程度源于地方势力的崛起,尤其是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下州刺史的崛起。于是乎,司马炎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做大,虽然仍然沿用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但却对地方势力进行了极大的削弱,尤其是在军队方面,下令“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晋书·山涛传》),不仅裁撤了地方军队,而且连地方武将都进行了大规模裁撤。
与此同时,司马炎之所以能取曹魏而代之,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曹丕对于宗室的限制。曹丕继位之后,不仅削去了藩王的治权和兵权,而且在各封国设立防辅,监国谒者,负责监视藩王,此举虽然减弱了宗室对皇位的威胁,但也削弱了皇位的屏障。
司马炎汲取曹魏灭亡教训后,重新启用分封制度,先后分封二十七位宗室为王,且规定“邑二万户为大国,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兵千五百人”,从而使得宗室具有了相当庞大的力量,意图集合宗室力量维护司马家族的统治。
此消彼长之下,地方势力平衡完全被打破,一旦宗室藩王起兵叛乱,各州郡由于自身实力太弱,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而这便是“八王之乱”迅速席卷全国,而朝廷无力平息的根本原因。
直接诱因:贾南风专权乱政,中央混乱宗室参与朝政
贾南风是西晋开国功臣贾充之女,后被嫁给太子司马衷,并于泰始八年(272年)被册封为太子妃。永熙九年(290年),司马炎驾崩之后司马衷继位,贾南风遂成为皇后。
贾南风因与太傅杨骏争权,再加上与太后杨芷(杨骏之女)有怨,于是勾结殿中中郎孟观、李肇和寺人监董猛等人,调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入京,以谋反之罪诛杀杨骏,并废杀杨芷。之后,司马亮被封为太宰入主朝政,而司马玮则被封为卫将军。之后,贾南风又利用司马玮和司马亮不和,矫诏令司马玮诛杀司马亮,后又杀司马玮,至此贾南风开始擅权专政。
然而,随着太子司马遹的年岁渐长,贾南风开始视其为威胁。元康九年(299年),贾南风开始行废立之事,她以姐夫韩寿之子韩慰祖为幌子,谎称这是当年自己在晋武帝丧期期间生下的孩子,只因当初乃国丧期间,这才没有公开。之后,贾南风以谋反之罪将太子废黜,将司马遹与三个年幼的皇孙囚禁于金墉城,又杀司马遹生母谢玖和司马虨生母蒋俊。
贾南风废黜太子之举直接引发众怒,右卫督司马雅、常从督许超、殿中中郎士猗等人联络赵王司马伦意图废掉贾南风,司马伦则秘密联络贾南风,告诉其有人打算废掉她,并重新扶立司马遹复位,促使贾南风杀死了太子司马遹,而司马伦随后以为太子复仇为名杀死贾南风及其党羽。
永康二年(301年),彻底铲除贾南风集团后,司马伦废晋惠帝司马衷,自立为敌,结果此举引发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起义”,“八王之乱”的大幕就此拉开。
事件影响: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历史走向发生剧烈改变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西晋“八王之乱”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灾难性的,其不仅导致了西晋的灭国和五胡乱华的发生,而且间接引发了此后长达近三百年的战乱,以及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等。
1、西晋就此灭亡,五胡乱华开始。“八王之乱”历时长达十六年,辐射范围更是遍布整个北方,结果不仅导致社会经济的全面衰败,而且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力也开始全面丧失。而在诸王相互攻伐的同时,氐人和匈奴人也发动叛乱开始自立,先后成立成汉和汉赵两个政权,并最终攻占洛阳和长安,西晋就此灭亡。与此同时,自两汉以来长期内迁、此时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少数民族也开始纷纷叛乱、自立,就此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2、北方汉人南迁,民族融合发展。不论是“八王之乱”,还是“五胡乱华”,这段时间的战乱主要集中于北方,而西晋宗室司马睿于南方建立的东晋却相对较为平稳,因而大量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江南下,“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史称“永嘉南渡”。毫无疑问,永嘉南渡极大的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发展,为之后江南一带以及整个南方的大开发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北方虽然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但很多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发展却纷纷推行汉化,这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而南迁汉人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的相融合,则同样推进了南方的民族融合。
3、游牧民族发展,中原优势丧失。五胡乱华之前,北方游牧民族一直相对较为落后,虽然曾诞生过一些强大的民族,但由于统治方式的落后,这些游牧民族犹如昙花一现一般,迅速崛起之后便又迅速衰落了。而由于五胡乱华的发生,游牧民族开始向中原进行渗透,其中更有北魏、北周等政权积极实行汉化,他们从中原学习了大量先进知识和先进思想,甚至吸收了部分汉族人口,这些都促进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历经隋唐两朝,到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一改之前的松散部落结构,也开始推行中央集权统治,虽然他们仍然保留着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但组织结构的改变却使得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具有极强的凝聚力,直接体现便是宋朝时期先后崛起的契丹、金国和蒙古,以及宋朝以后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优势的丧失。
4、佛教飞速发展,宗教格局改变。佛教虽然在两汉交接之际便已经传入我国,但从东汉到魏晋时期,中原王朝都明令禁止汉人出家为僧,因此这一时期的僧人几乎全都是西域胡人,正如南北朝时期南梁僧人慧皎在《高僧传·佛图澄传》中所言,“往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因而西晋以前佛教在我国的发展都极为有限。直到西晋灭亡,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之后,这种局面才开始打破,而后赵更是于建武元年(335年)正式允许汉人出家。从此,佛教从五胡十六国时期开始,历经南北朝的发展,最终开始从一个小教派逐渐发展成为后世三教之一,这一点在隋唐时期体现的极为明显。
如上所述,“八王之乱”虽然导致了长期的战乱和灾祸,但也直接引发了一个时代的剧烈变革,对于我国的历史发展和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姓氏体系中,司马是一个相当常见的姓氏。然而,当我们谈论到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司马欣详情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吕布被塑造为英勇无敌的武将,然而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吕布并未被列入蜀汉详情
春秋时期,吴国的历史充满了权力斗争和血腥冲突。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王僚和庆忌的父子关系成为了一详情
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他的英勇和忠诚使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政治斗争的时代。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有一位关键的人物——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个故事不仅被视为秦朝灭亡的征兆,也是刘邦推翻秦朝详情
汉成帝刘骜在位共25年。 汉成帝,即刘骜,是西汉的第十二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从公元前33年开始详情
在中国古代汉朝宫廷中,钩弋夫人以其非凡的身份和悲剧性的命运,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宋末年发生的靖康之难是一段让人痛心的往事。这场灾难不仅标志着北宋的灭亡,也使得详情
薛仁贵,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一位闻名于唐朝初年的军事将领。 首先,薛仁贵(614年-683年3详情
东周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秦朝。这个朝代不仅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激流中,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承载着父辈的遗志与国家的重任。他在位期间,不仅继承了曹操详情
明朝历史上,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一桩悬而未决的历史之谜。据史料记载,建文帝是明成祖朱棣发动靖详情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和著名将领,因其忠诚勇敢、战功卓著而深受后人敬仰。然而,他生前却因政治斗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其一生与死亡都充满了悲剧色彩。崇祯皇帝,原名朱由检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元嘉时期是南朝宋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孕育了三位杰出的文学家——谢灵运、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鞋履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承载着实用性的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详情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这场灾难不仅对详情
在波澜壮阔的欧洲历史长河中,玛丽娅·特蕾莎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开明的统治理念,成为了18世纪最著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国以其非凡的崛起与戏剧性的灭亡,成为了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中国历史详情
画家四祖,这一称谓汇聚了晋唐时期四位杰出的绘画大师,他们分别是**东晋的顾恺之、南朝宋的陆探微、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