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殉制度为什么会出现,并在商周时期达到鼎盛?
2023-05-10 13:44:16

  人殉制度的起源至今仍然无法准确确定,但根据现代考古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时期。虽然人殉制度的出现较早,但它在商周时期达到了鼎盛。考古发现显示,在商周时期的贵族大墓中,普遍存在殉人的现象,数量从数十到数百不等。《墨子·节葬》也记载了类似情况,如天子、诸侯殉葬者多达数百人,将军、大夫殉葬者则为数十人。这表明在商周时期,人殉现象十分普遍。

  人殉制度之所以出现,并在商周时期达到鼎盛,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人们对于生老病死的理解存在误解。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人在死后并没有真正离去,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或者说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因此,贵族们希望在死后仍能享受奴仆的侍奉,以延续生前的荣华富贵。因此,人殉制度就是为了让祖先在死后继续享受奴仆的服务。

  其次,被殉葬者的价值较低。在商周时期,被殉葬者多为奴隶,由于当时的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生产力较低,因此奴隶对于贵族来说并不具备很高的价值。他们的生产力甚至无法养活自己,这导致奴隶主对于奴隶的生命并不珍视,将他们陪葬自然毫不犹豫。

  第三,被殉葬者地位较低。商周时期是奴隶制社会社会等级非常严格,贵族们享有特权且地位崇高,而战俘、奴隶和农奴则地位低下。殉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凸显地位和等级,因此贵族阶层甚至规定了不同等级的殉葬人数。

  商周时期的殉葬制度有多残忍?考古学家在安阳殷墟王陵墓区发现了一座大墓,顶部和四周发现了大量殉葬奴隶的遗骸。整座大墓中共发现了三百六十多名殉葬奴隶,其中大部分是年龄不满二十岁的青少年,甚至还有许多幼童。

  另外,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秦国武公去世后,殉葬的人数达到了66人,而秦国穆公更多,共有177人殉葬。其中,包括了秦国的杰出臣子车氏家族的三位成员:奄息、仲行和针虎也在殉葬者之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李子通与伍云召:乱世中的风云际会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因时代的动荡产生了交集,共同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一、李子通:农民起义领袖的崛起与兴衰  李子通,东海郡丞县(今山东省峄县)人,出身贫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