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屈原的评价与纪念屈原所写的诗
2024-10-26 13:08:31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以其高洁的品行、卓越的政治才能和不朽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后世对他的评价也多种多样,同时,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无数诗篇应运而生。

人们对屈原的评价

高洁与忠贞

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极高,认为他品行高洁,身陷污泥之中仍不忘其志,守志如玉,可与日月争光。他赞赏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精神,认为这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态度是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之一。

狂狷与批判

与司马迁不同,班固对屈原的评价较为负面。他认为屈原通过显露才华、美化自己,一再怨怼怀王,是狂狷之人,不足为法。这种评价反映了班固正统的礼教观念,他维护君王权威和社会秩序,对屈原的批判言论持否定态度。

忠君与殉国

王逸则突出了屈原的忠君精神,认为他像比干一样剖心直言,说那些国家危亡的话是为了保存国家。投江而死也是尽忠的举动。而郭沫若认为屈原的投江是殉国之举,因为楚国都城被秦国攻破,他因太爱楚国而不忍看见这悲惨景象,所以选择了以身殉国。

独立与抗争

鲁迅对屈原的评价独具一格。他认为屈原敢于反抗,在作品中放开了说话,敢说真话,不遵守礼教。鲁迅从立人的角度,希望人们建立起独立人格,而突出屈原的奴隶性的反抗精神,这与封建时代把屈原树为臣子榜样的意图完全相反。闻一多也发展了司马迁的“怨怼说”,认为屈原虽然是奴才,但他敢于反抗污浊、邪恶和黑暗,这种抗争精神是可取的。

纪念屈原所写的诗

为了纪念屈原,后世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创作了众多感人至深的诗篇。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如:

《屈原塔》:诗中通过对屈原塔的描绘,寄托了对屈原高尚品德和文学成就的敬仰之情。

《端午日赐衣》: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赐衣这一细节,表达了对屈原忠贞不渝精神的赞美。

《南中荣橘柚》:诗中借橘柚之荣,比喻屈原的高洁品格和不屈精神,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敬仰。

《和端午》:这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的习俗和氛围,寄托了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和哀思。

这些诗篇不仅是对屈原个人的纪念,更是对他忠诚、高洁、抗争精神的颂扬。屈原的一生和作品,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创作的灵感源泉,也激励着无数人在面对困境时坚守信念、勇往直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如果刘备不发动夷陵之战,蜀汉最后是否能统一三国?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夷陵之战的背景及其对蜀汉政权的影响。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一次战役,发生在公元222年,地点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这场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而对东吴发起的进攻。然而,这场战役最终以蜀军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