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两征大宛:“汗血宝马”成导火索
2024-10-28 13:31:28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和广袤的疆域拓展而闻名。其中,汉武帝两次征讨大宛国的战争,不仅展示了汉朝的军事实力,更因“汗血宝马”这一导火索,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一、初识汗血宝马,汉武帝心生向往

汉武帝对汗血宝马的向往,始于张骞出使西域的归来。张骞告诉汉武帝,大宛国出产一种宝马,名为汗血马,奔跑时流出的汗水如同鲜血,日行千里,速度惊人。汉武帝听后,对汗血宝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深知,马匹对于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与匈奴的长期战争中,优良的战马更是不可或缺。

随着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汉朝使臣证实了汗血宝马的存在,并告知汉武帝,大宛国不愿将汗血马献给汉朝,而是将其藏匿于贰师城。汉武帝得知后,决定派遣使者前往大宛,携带重金和金马等礼物,请求交换汗血马。

二、大宛拒绝交换,汉使遭劫杀

然而,大宛国王对汉朝的礼物并不感兴趣,认为汉朝远在天边,无法对其构成威胁。于是,大宛国王拒绝了汉朝的请求,并命令东边的郁成国在归途上劫杀了汉朝使臣,掠走了全部财物。这一事件,成为了汉武帝征讨大宛的导火索。

汉武帝得知使臣被杀、财物被劫的消息后,勃然大怒。他认为,这不仅是对汉朝的侮辱,更是对汉朝威严的挑战。于是,他决定对大宛开战,以夺取汗血宝马。

三、首次征讨失利,汉武帝誓师再战

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领数万大军远征大宛。然而,由于路途遥远、补给困难,以及西域各国的抵抗,汉军首次征讨大宛以失败告终。李广利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被迫撤军回敦煌。

汉武帝得知失败后,更加坚定了征讨大宛的决心。他认为,大军已发,却不能降伏大宛小国,有损汉朝在西域的声望。于是,他动员全国的力量,准备第二次远征。他赦免了囚徒中的勇士,组织平时爱打仗斗殴的青年和边地骑兵,拼凑了六万大军,交给李广利再次出征。

四、二次征讨成功,汗血宝马入汉

公元前102年(太初三年),李广利率领重组后的汉军再次出征大宛。这一次,汉军沿途得到了西域各国的供给和支持,顺利抵达大宛。经过激烈的战斗,汉军攻破了大宛的都城,俘虏了大宛的贵族和勇将,并获得了数十匹汗血宝马和数千匹中等以下的马匹。

汉武帝得知胜利后,大喜过望。他封李广利为海西侯,并派遣使者安抚大宛,承认大宛的地位。从此,大宛服属西汉,每年向汉朝进贡两匹汗血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秦始皇身世之谜:他姓赵不姓嬴,但不是私生子!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浩瀚长河中,秦始皇嬴政以其非凡的胆识和魄力,首次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开启了中国的封建王朝时代。然而,这位千古一帝的身世却充满了谜团,尤其是关于他姓氏和生父身份的争议,更是引起了后人的广泛关注。  秦始皇的姓氏之谜  秦始皇,名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