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舞蹈“打跳”的历史渊源
2024-11-09 13:39:01

在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间,纳西族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舞蹈而闻名于世。其中,“打跳”作为纳西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情感。

打跳的定义与流传

打跳,是纳西族、彝族等民族中一种重要的民族舞蹈,流传于四川省盐源、木里、盐边县和云南省丽江市、宁蒲县、华坪县、永胜县、盐源县、中甸三坝等地的纳西族、彝族、傈僳族及一些普米族村寨。纳西族语称打跳为“咚罗丽”“纽掉”,彝族语则称之为“古燕”,有“欢乐的跳舞”“大家来跳舞”等含意。

打跳的历史起源

关于打跳的历史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彝族祖先居住在山野森林中,为了抵御猛兽的袭击,围火跳跃,形成了简单的舞蹈动作。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动作在生产、生活中逐步被创造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民间舞“打跳”。

另一种说法则与古代部落的集体活动有关。传说,古代部落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在夜色笼罩的山头上,点燃篝火,人们围圈跳跃旋转,火光熠熠,人影绰绰,跺地声隆隆,以壮声势。这种集体舞蹈不仅增强了部落内部的凝聚力,还成为了抵御外敌的一种精神武器。

对于纳西族而言,打跳的起源还与东巴祭祀活动、生产生活习俗以及军事活动紧密相关。学者们对纳西族打跳的由来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从东巴祭祀活动中产生;二是从生产生活习俗活动中产生;三是从军事活动中产生。这些不同的起源说,共同构成了打跳丰富多彩的历史背景。

打跳的发展与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打跳逐渐从单一的舞蹈形式发展成为一种适应各种主题和场合的舞蹈。在婚嫁、丧事、起房盖屋等人生重要时刻,打跳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狭小的院子还是在宽广的场坝,只要悠扬的笛声一响,人们就会围拢过来,手拉手、肩并肩,共同跳起欢快的打跳舞。

在逢年过节期间,打跳更是成为了全村人欢聚一堂的盛会。家家立青棚(即院里插上贴了红纸的小松树),全村埃户轮流主持打跳。往往是“一寨打跳,八方相聚”,参加者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这种全民参与的盛况,不仅展示了纳西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团结精神,也进一步推动了打跳的发展和传播。

打跳的舞蹈特点

打跳的形式是男女相间、手拉手,围着圆圈沿逆时针方向行进而舞。其风格形式为热情奔放、孔武有力。在击鼓的同时,舞者主要以迅速摆动双肩、胸、腾为主要舞蹈动作。脚上步伐有抬脚、一踩脚、三步一松脚、先踩脚、三踩脚、快步移动、旋转等不同表现,形式十分丰富。

整个舞蹈给人以既轻快又稳重的感觉,不仅锻炼了人们的身体,还增强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在需要更换舞曲时,舞者齐喊“学!学!”以示一个舞蹈的结束。这种独特的舞蹈语言和节奏,使得打跳成为了纳西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刘备伐吴背后的难言之隐:不止因为义弟关羽被害

  在三国历史中,刘备伐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许多人认为,这场战役的起因是刘备为了给义弟关羽报仇。然而,实际情况远比表面上看到的复杂得多。  一、关羽被害只是导火索  关羽被害确实是刘备伐吴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唯一原因。关羽作为刘备的重要将领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