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观:才情卓绝的北宋词人与多面文人
2025-08-07 17:04:05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号逐客,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是北宋时期一位极具特色的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在北宋文坛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早年求学与仕途起伏

王观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学,16岁时便跋涉千里赴开封国子监,拜入胡瑗门下求学。胡瑗作为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理念注重经世致用,对王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胡瑗的悉心教导下,王观才学冠于侪辈,为日后的仕途和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王观参加科举考试并成功登进士第,这标志着他正式踏入仕途。初任山东单州团练推官,后改任秘书省校书郎,掌管典籍图书、图史修撰等工作。此后,他历任建昌军参军、大理寺丞等职。神宗熙宁末年(1077年),王观任扬州江都县令,在此期间,他创作了《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对其大加褒赏。元丰二年(1079年),王观升任大理寺丞,仕途看似一片光明。

然而,命运却在此处急转直下。相传王观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当时高太后对王安石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便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遭受此等打击,王观自号“逐客”,从此告别官场,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度过余生。

文学成就:词坛的独特风景

王观在文学领域尤其是词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词集取名《冠柳集》,意在表示高出柳永之意,虽不能说完胜柳永,但也有其独特的创新之处。

王观的词内容虽相对单薄,境界也不算宏大,多不出传统格调,但在构思上却极为新颖,造语佻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他的代表作《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首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且语带双关,将江南的绿水青山比作女子的“眉眼盈盈”,一改以物喻人的传统方式,写得妙趣横生,情思婉转而清丽,堪称杰作。

除了《卜算子》,《庆清朝慢·踏青》也是王观的经典之作。这首词描绘了早春物候及女子结伴踏青的情景,“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词中语言清新俊爽,生动地展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深为黄升《花庵词选》所称赏。

此外,王观的《红芍药·人生百岁》则以剖析短暂人生为由,抒发了放荡不羁、愤世嫉俗、以酒消愁的心情。“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此词将人生分为不同阶段进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及时行乐的思想。

诗文与学术贡献

王观不仅能词,在诗文创作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的诗作如《游侠曲》《莫恼翁》等,时人谓有唐人乐府风韵,展现出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

在学术领域,王观同样有所建树。他撰写的《扬州芍药谱》一卷,详细记载了扬州芍药的品种、特性等,为后世研究芍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部著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反映了王观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热爱。

性格与人生态度

王观为人恃才放荡,这种性格在他的诗词创作和人生经历中都有所体现。在诗词中,他常常流露出不羁的情感和对传统的大胆突破;在人生中,面对仕途的挫折,他没有选择消沉,而是以自号“逐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并以平民的身份继续生活,展现出了一种豁达和超脱。

王观在北宋文坛虽未达到如苏轼、辛弃疾等大家的高度,但他以其独特的词风、丰富的诗文创作和学术贡献,成为北宋文学史上一颗不可忽视的明星。他的作品和人生经历,为我们了解北宋的文化、社会和文人心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李煜为何被称为千古词帝:从亡国之君到词坛巅峰的蜕变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煜的帝王身份常被戏谑为错位人生——他本该是金陵城内醉心书画的闲散王爷,却因兄长早逝被迫登上南唐末代君主的宝座。这位不善权谋的艺术家,最终以违命侯的身份在汴京幽闭中结束生命。然而,正是这段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让他在词坛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