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须之战:孙权以智破局,四十年防御战的巅峰突围
2025-10-16 14:18:51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江淮流域的濡须口(今安徽巢湖至无为县交界处)因扼守长江咽喉,成为曹魏与东吴争夺的焦点。自公元213年至252年,双方在此爆发四次大规模战役,史称“濡须之战”。其中,孙权凭借精准的战术部署与灵活的战略调整,多次化解曹魏的进攻,甚至以少胜多,将濡须口打造成东吴江防体系的“铁壁”。这场跨越四十年的防御战,不仅展现了孙权的军事才能,更揭示了三国时期“以水制陆”的战争智慧。

一、濡须口:长江天险的“锁钥之战”

濡须口地处巢湖与长江交汇处,是曹魏南下建业(今南京)的必经之路。若东吴丢失此地,魏军可顺濡须水直入长江,威胁江东核心区。因此,孙权早在建安十七年(212年)便未雨绸缪:

迁都秣陵:将政治中心从京口(镇江)西迁至秣陵(南京),并改名为“建业”,强化对长江下游的控制。

修筑濡须坞:在吕蒙建议下,于濡须山与七宝山之间构建形似月牙的防御工事,配备强弩万张、战船千艘,形成“水陆一体”的立体防线。

曹操深知濡须口的战略价值,在赤壁之战后多次率军南下,试图打破僵局。双方围绕这一弹丸之地展开的拉锯战,成为三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军事对抗之一。

二、第一次濡须之战(213年):夜袭破局,草船借箭的原型

战况背景: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亲率四十万大军(号称)进攻濡须口,攻破孙权江西营,俘获都督公孙阳。孙权以甘宁为先锋,率三千精锐夜袭曹营,斩首数十级,挫其锐气。

孙权的突围策略:

水军反制:曹操派水军夜渡濡须水,孙权命水军将领率船队围剿,俘获曹军三千余人,溺亡者数千。

心理威慑:孙权乘轻船突入曹军前沿,在五里外擂鼓呐喊,展示军容整肃。曹操见吴军“舟船器仗军伍整肃”,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天气利用:春雨渐多,江水上涨,孙权借机致信曹操:“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曹操识破其意,主动撤军。

结果:双方战平,但孙权以少胜多,挫败曹操速胜的企图,为后续防御争取时间。

三、第二次濡须之战(217年):恶劣天气下的韧性防御

战况背景: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曹操治兵完毕,再次南征。孙权以吕蒙为都督,蒋钦为濡须督,率军据守濡须坞。

孙权的应对:

工事加固:吕蒙在濡须坞内置强弩万张,外掘深堑,形成“堑垒相守”的防御体系。

天气博弈:江淮地区风雨交加,曹军前锋张辽臧霸因江水暴涨行军受阻,东吴大将董袭乘五楼船督战,遇暴风沉船殉国。孙权厚葬董袭,稳定军心。

持久消耗:曹军攻不下濡须坞,转攻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徐盛率蒙冲战舰突袭,曹军败退。孙权最终退走请降,曹操接受和议,留夏侯惇、曹仁等屯驻居巢。

结果:孙权虽暂时退却,但濡须坞未被攻破,曹魏未能突破长江防线。

四、第三次濡须之战(222-223年):朱桓的“空城计”与反包围

战况背景:曹丕称帝后,因孙权“非真心归附”,派曹仁领兵攻打濡须。此时曹操已逝,东吴换将朱桓任濡须督。

孙权的战术创新:

诱敌深入:朱桓仅率五千兵力驻守濡须,面对曹仁数万大军,故意偃旗息鼓,示弱于敌。

反包围战:曹仁派其子曹泰攻濡须城,常雕率五千人袭中洲(今江苏江都)。朱桓派严圭阻截油船,自率精兵反击曹泰,火烧曹营,斩常雕、诸葛虔,俘王双,溺毙魏军千余人。

心理战:曹仁因分兵失误遭致惨败,魏军被迫撤军。

结果:东吴以少胜多,朱桓的战术成为三国时期“空城计”的经典案例。

五、第四次濡须之战(252年):诸葛恪的“雪夜奇袭”

战况背景:魏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掌权后伐吴。东吴太傅诸葛恪修东兴堤,筑两城防守。司马昭率七万大军攻濡须,胡遵架浮桥渡湖,列阵东兴堤。

孙权继承者的反击:

快速驰援:诸葛恪率四万援军日夜兼程,丁奉率三千人乘舟顺流而下,两日赶至徐塘(今江苏溧阳)。

雪夜突袭:丁奉部占东兴堤,擂鼓呐喊,魏军惊恐溃逃,争渡浮桥时桥断溺亡者数万,前部将军韩综、乐安太守桓嘉阵亡。

结果:东吴彻底胜利,司马昭因败绩被削爵,诸葛恪声望达顶点。

六、历史回响:濡须之战的战略遗产

濡须之战的四十载拉锯,深刻影响了三国格局:

防御体系的完善:东吴通过濡须坞、东兴堤等工事,构建起“江防-湖防-城防”三级体系,为后世南方政权抵御北方入侵提供范本。

水战战术的进化:孙权利用长江水网,发展出“夜袭、火攻、诱敌”等战术,将水军优势发挥到极致。

政治符号的塑造: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成为孙权能力的重要背书,强化了东吴政权的合法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梅香清骨:唐代才女梅妃的传奇人生

  在唐代宫廷的繁华与纷争中,梅妃江采苹以清雅之姿与卓越才情,成为后世文学与历史中一抹独特的色彩。她的一生如梅花般傲立枝头又零落成泥,既承载着帝王之宠的辉煌,也饱含被弃冷宫的凄凉。本文将从其出身、才情、宫廷沉浮及历史影响四个维度,还原这位传奇女性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