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愔

杨愔(511~560)

杨愔的资料

本 名:杨愔

字 号:字遵彦、小字秦王

所处时代:南北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弘农华阴

出生时间:511年

去世时间:560年

主要成就:担任北齐宰相

官 职:特进、尚书令

爵 位:开封王

最新人物

其他Y开头的人物更多

南北朝其它的人物更多

杨愔——南北朝时期北齐宰相

  杨愔(yīn)(511-560年),字遵彦,小字秦王,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宰相,北魏司空杨津之子。

  杨愔出身于弘农杨氏,因宗族被灭,投奔高欢,深受重用,由行台郎中累升至吏部尚书,封华阴县侯。他辅佐高洋建立北齐,历任尚书左右仆射、尚书令,进爵开封王。后又担任少帝高殷的顾命大臣。

  乾明元年(560年),杨愔谋划诛除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结果在政变中被杀。后主天统年间,追赠司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杨愔幼年时风度深敏,沉默寡言,出入门闾从不嬉戏,六岁学史,十一岁便学习《诗》、《易》,尤好《左氏春秋》。他成年后,更是言论高雅,风神俊悟,举止可观。时人都认为其将来前程远大。

  北魏正光年间,杨愔随父亲杨津到并州(治今山西太原)任职。他生性恬淡,喜好山水,便到晋阳县瓮山读书。孝昌二年(526年),杨津改任定州刺史。杨愔又随父赴任,后因军功被拜为羽林监,封魏昌县男。他却没有接受。

  永安元年(528年),起义军首领杜洛周攻陷定州(治今河北定州),俘获杨愔全家,但不久便被葛荣击杀。杨愔又陷身于葛荣军中。后来,葛荣兵败被杀。杨愔得以返回京城洛阳,被任命为通直散骑侍郎,时年十八岁。

  宗族被灭

  永安二年(529年),北魏宗室元颢得到南梁军队的支持,攻入洛阳。孝庄元子攸弃京出逃。杨愔当时正在堂兄杨侃处,便与杨侃一同保护孝庄帝到达建州(治今山西晋城东),被拜为通直散骑常侍。他见政局动荡,有意隐退,便称病推辞,与朋友邢邵隐居于嵩山。

  永安三年(530年),杨侃协助孝庄帝元子攸诛杀权臣尔朱荣,杨愔则随父赴任并州。不久,尔朱兆起兵攻入洛阳,弑杀元子攸,先后立元晔元恭皇帝。杨愔当时正在返回洛阳途中,结果在邯郸被擒获,送往相州(治今河南安阳)。相州刺史刘诞认为杨愔家世显赫、德行出众,对他非常同情,命长史慕容白泽将他拘禁,后又命队主巩荣贵将其押送京师。行至安阳亭时,杨愔对巩荣贵道:“我杨家世代忠良,忠于魏室,因国破家亡,才落到如此田地。今我为囚徒,无颜见先帝和祖宗,请给我一条麻绳,让我留个全尸,我终生不忘你的恩德。”巩荣贵被杨愔打动,遂和他一同逃走。

  建明二年(531年),尔朱氏诬称杨氏谋反,请予以收捕法办。节闵帝元恭只得命有司调查。但尔朱世隆、尔朱天光却分别率军包围杨津(时在洛阳)、杨椿(杨愔伯父,时在华阴)的府邸,将杨氏宗族杀光。杨侃等人尽皆遇害。整个杨氏家族只有杨愔以及二弟一妹得以幸存。 杨愔遂到信都(治今河北邢台)投奔高欢。他自陈家难,言词哀切,以致痛哭流涕。高欢为之动容,当即任命他为行台郎中。

  追随高欢

  中兴二年(532年),高欢攻打邺城(治今河北临漳),因久攻不下,便命杨愔作文告祭天地。结果祭文刚刚烧完,邺城便被攻破。杨愔因此改任大行台右丞。当时,高欢初创霸业,军国事务繁忙。文檄教令皆由杨愔、崔负责。

  后来,杨愔因堂兄杨幼卿被孝武帝元修杀死,悲惧成疾,便到雁门温泉疗养。同僚郭秀一直嫉妒杨愔的才能,便致信恐吓他,称高欢要将其交给皇帝治罪,并假意劝他赶快逃走。杨愔信以为真,遂将衣服扔在河边,伪装成投水而死的假象,而后趁机逃走。他改换名姓,自称刘士安,躲到嵩山。不久,杨愔又偷偷跑到光州,东入田横岛,以教书为业。海边百姓都尊称他为刘先生,光州太守王元景也在暗中加以保护。

  东魏天平二年(535年),高欢得知杨愔下落,命光州刺史奚思业将杨愔送回朝中,任命他为太原公开府司马。后来,杨愔历任太原公开府长史、大行台右丞、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尚书吏部郎中,封华阴县侯。高欢还将庶女嫁他为妻。

  担任宰相

  武定七年(549年),杨愔被越级擢升为吏部尚书,加拜侍中、卫将军。同年八月,杨愔与大将军高澄、散骑常侍陈元康、黄门侍郎崔季舒一同密谋篡位,结果遇到家奴兰京行刺。高澄遇刺身亡。杨愔则遗失一靴,狼狈逃出。太原公高洋闻变,带兵平乱,而后返回晋阳,命杨愔与高岳高隆之司马子如一同留守邺城。

  天保元年(550年),高洋建立北齐,史称北齐文宣帝。杨愔领太子少傅,别封阳夏县男。天保三年(552年),高洋任命杨愔为宰相,改任他为尚书右仆射,并将太原长公主(原东魏孝静帝的皇后)嫁给他。天保八年(557年),杨愔又升任尚书左仆射,加拜开府仪同三司,改封华山郡公。

  天保九年(558年),杨愔升任尚书令,加拜特进、骠骑大将军。高洋晚年性情暴虐,动辄杀戮大臣,以致朝野人心惶惶。但他却能将政事委托给杨愔。杨愔作为宰相,处理政务也是得心应手。时人都认为,君主虽然昏庸,但政事却还算清明有序。

  谋除二王

  天保十年(559年),高洋病逝。杨愔进封开封王,并与平秦王高归彦、燕子献、郑颐一同受遗诏辅政,辅佐少帝高殷。当时,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身为皇叔,威望素著,对高殷的帝位颇有威胁。杨愔对二王忌惮不已。

  乾明元年(560年),高殷返回邺城。杨愔原本打算让高演随驾回京,留高湛镇守晋阳,这时却又改变计划,让二王都返回邺城。后来,杨愔辞去开府之职以及开封王的爵位,并大肆裁撤冗官。丢掉官职的官员纷纷投靠二王。高演、高湛与太皇太后娄昭君在实际上控制了北齐的军政大权。

  同年二月,侍中宋钦道面奏皇帝,认为应把二王调出邺城,以架空二王,加强皇权。高殷让他与杨愔等人商议。杨愔决定将二王外放为刺史。他担心高殷不同意,便奏知太后李祖娥,并陈说利害。李祖娥将奏章内容泄露给女官李昌仪,李昌仪却密奏给娄昭君。后来,杨愔又怕引起二王警觉,便改变策略,任命高湛为并州刺史,而将高演留在朝中。

  政变遇害

  平秦王高归彦起初与杨愔同心,后因留兵备变之事,对杨愔生出怨恨之心,遂将密谋全部泄露给二王。 [22-23] 二王遂将计就计,在尚书省大宴百官,欲趁机发动政变。高湛在后室埋伏家僮数十人,并与几位勋贵约定好动手的暗号。郑颐认为宴会不知虚实,建议不去赴宴。杨愔却执意前往,并道:“我等忠心体国,常山王拜职岂有不到之理!你怎会有此忧虑?”

  饮宴中,高湛依次斟酒,每人敬酒二杯。当到杨愔座前时,高湛连叫两遍“拿酒来”,又道:“为什么不拿?”而后伏兵尽出,将杨愔等人全部捉拿。杨愔大喊道:“诸王谋反,想杀忠臣吗?我等尊天子削诸侯,忠心为国,何罪之有!”高演欲暂且饶恕他们,高湛却不同意,并命人殴打。杨愔与可朱浑天和、宋钦道都遭到拳棍殴击,血流满面,杨愔一只眼珠被打出。郑颐在尚药局被捉。 [25] 燕子献奋力逃出尚书省,又被斛律光擒回。

  高演、高湛与高归彦、贺拔仁、斛律金押着杨愔等人闯入皇宫,来到昭阳殿外。娄昭君赶到昭阳殿落座,高殷则与李祖娥在侧侍立。高演叩头道:“臣与陛下骨肉至亲,杨愔等人专断朝政,擅作威福,长久以往必为祸乱。臣与高湛、贺拔仁等人以国事为重,已将杨愔等人拿下。臣擅自专断,罪该万死。”高殷默然不语。娄昭君叹道:“杨郎能有什么作为,留着他不是更好么?”她责问高殷道:“这些人心怀叛逆,想杀我两个儿子,再来杀我,你为何纵容他们?”高殷仍不说话。

  娄昭君悲怒交加,大骂李祖娥道:“怎能让我母子受你这个汉人老妇的摆布。”李祖娥赶忙跪下请罪。娄昭君见高演仍叩头不止,对高殷道:“还不快去安慰你叔叔。”高殷这才道:“我为了叔叔尚且不惜天子之位,何况这些汉人。只要您饶了侄儿性命,侄儿自下殿去,这些人任由叔父处置。”杨愔等人于是都被处斩。 [28] 杨愔死时,终年五十岁。

  娄昭君参加杨愔的葬礼时,哭道:“杨郎是因忠君而获罪。”她亲自将黄金做的眼珠放进杨愔的眼眶内,并道:“以此表达我的心意。”高演也后悔杀死杨愔,便以皇帝的名义下诏,没有问罪他的家属。天统五年(569年),后主高纬追赠杨愔为司空。

杨愔的简介

杨愔的生平

杨愔最新文章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民国 世界 近代 现代 影视小说 美国 日本 五胡十六国 巴尔干 南美洲 北欧三国 俄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西班牙 奥匈帝国 土耳其 非洲 朝鲜

热门明星索引: 全部 内地 港台 日韩 欧美 歌手 演员 体育 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