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悲惨的一个职业,祖祖辈辈只能做这件事,钱少艰苦
2018-02-06 16:24:38

  在中国历史上,笼统描述古代职业的词汇有不少,最典型的有三个:士农工商,三教九流,360行。其中,三教九流代表的是30个职业,九流中有“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至于360行是一个代指,意为各行各业!

  但如果翻开史书细观,就能看到很多血淋漓的职业。士农工商等职业,只要机缘到了,还能改变自身的职业或命运。然而,有些职业却根本不可能,因为他们祖祖辈辈、子子孙孙,就只能做这件事,因为他们是“贱籍”,不在360行之内!

blob.png

  关于贱籍,重点可以关注这四点,(1)法律规定的社会等级,无法打破,改变命运,低贱身份代代相传,(2)社会地位低于普通人,(3)不能和普通民众通婚,(4)主要有浙江惰民、陕西乐籍、北京乐户、广东疍(dàn)户等。

  熟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第四点讲述的这些贱籍,生活极其艰辛。然而,还有一种贱籍,却可谓是最悲惨一种人。这一群人做的东西,人人每天必须,造就了扬州淮安很多大富豪,却不为人知,也不在360行之中!这就是“灶户”!

  关于灶户,相关资料非常少,在百度词条中,主要有这么一句话:灶户就是中国旧时设灶煎盐的盐户,从史书上看,最早用这个称呼的是在五代时期。也就是说,灶户是食盐生产的从业人员。

  从汉武帝刘彻开始盐业专卖之后,国家在盐业上获利无数,而因为垄断也产生了不少大富豪。在这件事上,有二座城市不得不提,都在江苏,一是盐城,制盐的城市,一是扬州,盐业大亨的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人人都需要摄入盐分,必不可少,所以盐业是一个不愁销路的行业。按理说,灶户相当于“国营企业”的员工,生产的东西,各地都抢着要,因此灶户生活的应该很滋润!

  然而,大家眼前看到的繁华,却看不到灶户的悲惨。在谈及灶户如何悲惨之前,有一件事需要说明一下,在古代社会,中国沿海制盐主要采取“煎盐法”。至于晒盐法,在明朝就有了,但直到清朝,主要还是“煎盐法”。

blob.png

  自古以来,海盐产区就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世上有三苦:烧盐、打铁、磨豆腐”。煎盐法究竟有多苦呢?如果简单而谈的话,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需要注意的是, 时至清朝,灶户的艰辛毫无改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势。

  第一个,从食盐生产过程来看,灶户的劳动量很大。有的学者考证,煎盐灶户一年365日之中,几乎无一日休息,全部都是工作时间。在这一点上,和其他贱籍区别不大。

  第二个,从生活工作的环境看,灶户的环境太恶劣。大家都知道,所谓煎盐,肯定是在大海边,那么暴风、海啸、烈日等皆能成灾,比如冲毁家园或生产场所等!而且,每天和盐打交道,犹如在慢慢“腌肉”一样,身体能好吗?

  第三个,盐对身体的影响。比如,煎盐的灶丁长期生活在灶火蒸烤的环境下,眼睛干涩,视力严重下降,以至于灶丁的多有失明之疾;晒盐的灶丁整修盐滩,腿脚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之中,被海水腐蚀,多有残疾。

  第四个,官府和盐商的盘剥。清朝高曰恭在《苦灶行》中描述,灶户辛辛苦苦生产的食盐,其利润几乎全部为官府和盐商所得,灶户辛苦一生,最终却一无所有!所谓丰产之年勉维温饱,歉产之年更是饥饿连连。

  综上所述,基本上可以看到这么一个灶户景象,大海边的一些茅草屋,每天煮盐,身体慢慢遭到“腌制”,却依然无法确保基本的温饱!

  需要说明的是,到了清朝初期,灶户生活没有丝毫改善,相反变得更为凄惨了,主要有两个原因:(1)清军的屠杀和战乱,导致食盐需求大减,灶户赚的钱更少了,(2)清军对灶户的抢夺,原本赤贫的灶户,再次遭难。

  其中,在康熙前期,灶户日子最难过。1661年,康熙出台了迁海令,即沿海居民全部内迁50里,后来是内迁80里,上至辽东,下至广东。这对灶户来说是个打击,因为灶户煎盐,离不开大海。所以,只能运海水去内地煎盐!直到20多年后,灶户才恢复正常生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