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诸葛亮的族弟带头起兵造反,难道不怕
blob.png

  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洛阳城。

  正值隆冬,北方的天气颇为寒冷,天又飘着些微的雪,按说这种天气,大家都愿意在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就算是在外挣命的商贩也宁愿少挣几个钱,把货尽快卖完,回家早早歇着了。可今天,洛阳城的大街上人头攒动,百姓们不顾身上落满了雪花,和街坊们交头接耳议论着城中发生的大事。

  “听说了没?大将军一家子被太傅给抓起来要处斩啦!”

  “早知道啦!何止大将军,尚书大人,司隶校尉大人,还有那位荆州刺史……什么李胜……都要一起人头落地了呢!”

  “嘘!小点声!太傅家耳目多着呢,多嘴多舌,小心连你一块儿咔嚓了!”

  众人纷纷的议论声中,由远及近走来了一队戒备森严的士兵,两列兵丁携刀提枪围着一众蓬头垢面,诿迤前行的囚犯。

  这一年,曹魏太傅司马懿趁大将军曹爽皇帝与众文武官员出城祭陵之际,突然在洛阳城中举事,夺得兵权,在诓回曹爽后,将其三族并一干党羽尽皆处斩,史称高平陵之变。如此一来,无论朝堂还是禁军,尽在司马家的掌控之中。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深知,在京城之外,定然还会有人向他拔刀相向。他展展白眉,目光望向东南,不出所料,那里果然很快便有所异动了。

  一、首乱王凌,风起淮南

  异动之人叫做王凌,如果不是这次兵变,也许他在三国的历史上会籍籍无名——即便他有一个大大有名的叔父:王允——没错,就是那个传说中使离间计诛除董卓的司徒王允。

blob.png

  年少之时,叔父王允被董卓残党李傕、郭汜杀害,为了避免牵连,王凌几乎是只身逃归乡里,曹操得势后,被征辟出来做丞相掾属,随后官越做越大,到了正始九年已经做到了司空,驻守淮南防御东吴。凭借着叔父王允生前所造就的家族威望,以及自己多年的经营,到了魏帝曹芳时期,王凌在曹魏东部军区的声望已经隐隐可以与曹爽和司马懿分庭抗礼。比司马懿年长八岁,但身体健朗的王凌深知,司马懿除掉了曹爽,矛头很快就会指向自己。在与外甥令狐愚秘密谋划之后,王凌决定另立宗室曹彪,起兵与司马家相抗衡。

  王凌另立新帝的举动,实在称不上什么高明之举。

  从法统上看,当初群雄逐鹿,董卓废掉汉少帝刘辩而立陈留王,此时袁绍割据河北,便想另立宗室刘虞,与董卓争个短长,但遭到刘虞本人言辞拒绝。此后曹魏代汉,西蜀众臣数次恳请刘备登基称帝,刘备也是犹豫再三方才答允。刘虞和刘备正是考虑到了法统的合理性,在当今正统的皇帝在位的情况下另立中央,这在皇权社会里无疑就是分裂国家。

  再从兵力上看,王凌虽然在淮南有一定的经营,但与士族首领司马家相比,仍显得势单力孤。可知,王凌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王凌首先耍了个小聪明,称东吴即将入侵,请求朝廷下发统兵的虎符来调动扬州的大军加以防御。这点伎俩当然瞒不过老狐狸司马懿。

blob.png

  为了稳住王凌,司马懿写信对其许诺,绝不追究王凌的任何罪责,同时亲率大军疾行至百尺堰,直逼寿春。没有拿到虎符的王凌突然发现大军从天而降,思来想去只得自缚投降。司马懿当然不会信守诺言饶了王凌,这位年已八十,为曹魏驻守东南半生的老人最终在贾逵庙服毒自尽,其侄令狐愚此时已死,仍被司马懿掘墓戮尸。

  二、文钦毌丘,再叛寿春

  平定王凌之后不久,司马懿便溘然长逝,接过曹魏指挥棒的是他的长子司马师。在影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中,出于剧情的需要,司马师被刻画成了一个忠厚老实,爱护妻女的标准好男人,而二弟司马昭则心思诡诈,阴险刻毒。

  事实上,司马师真实的为人,与其父其弟相比真是不遑多让,妻子夏侯徽也是他亲自下毒杀害的。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这一举动无疑又成了曹魏动荡的契机。

  都督扬州军事的毌丘俭一向与征西将军夏侯玄交情不错,而后者正是曹爽的亲表弟,同时还是司马师的大舅子。曹爽死后,夏侯玄密谋搞掉司马师(影视剧中夏侯玄和司马师肝胆相照一对好基友,实际上以司马师的狠毒怎么可能与夏侯真心交往?),不想事情败露,被司马师屠戮三族。毌丘俭内心不安,在其子的鼓动下联合扬州刺史文钦,谎称得到了郭太后的手诏,举兵声讨司马家。

blob.png

  如果从法统上来看,毌丘俭利用所谓的“太后手诏”,的确比王凌的“另立中央”要更有说服力。须知郭太后乃是魏明帝曹叡的皇后,一生历经曹魏四代皇帝(加上后面的曹奂),在朝中具备一定的威望。

  如今司马专权,毌丘俭拿着手诏,“声泪俱下”告诉众将士“陛下与太后孤儿寡母遭受权臣欺凌”,也容易感动这些曹魏的军人。但不幸的是,毌丘俭手下的士兵家大多都在北方,这些男人冒着生命危险在外苦哈哈,无非是想为自己的父母妻儿挣一口饭吃。一朝成了叛贼,自己的全家老小弄不好就会人头落地。人人都存着这种心思,毌丘俭军队的士气也就可想而知。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年初,司马师亲征淮南,命邓艾向敌军示弱,以作诱敌之计。能力平平的文钦果然中计(此人之子文鸯倒是一员勇将,可惜卷入了西晋八王之乱,遭到灭族),被司马师引诱而孤军深入后,兵败逃亡东吴。毌丘俭听说文钦兵败的消息后弃城逃跑,狼狈藏在草丛中,被平民射杀,首级送到洛阳。至此,淮南第二次叛乱以失败告终。

  三、倚仗孙吴,诸葛起兵

  三国时代,诸葛氏有三人被史家称为“龙虎狗”,其中龙指“卧龙诸葛亮,一生功业自不必说;虎指诸葛亮长兄诸葛瑾,为孙权重用,一度与陆逊共掌吴国军权;而狗便是下面要提及的诸葛诞,这里狗并非贬义,意为“功狗”,即有功的战将。

  诸葛诞同样出身琅琊诸葛氏,乃是诸葛亮族弟,官至镇东将军,将女儿嫁给司马懿之子司马伷(司马伷之孙乃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东晋历代皇帝竟有诸葛家的血脉)。在寿春前两次的叛乱中,诸葛诞选择站在司马家这一边,并率军击退了东吴方面的援军。表面上看来诸葛诞应当是司马家的死党,为什么最后却与之分道扬镳了呢?

blob.png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诞既与玄、飏等至亲,又王凌、毌丘俭累见夷灭,惧不自安。”眼见好友夏侯玄被灭了三族,前任王凌等身首异处,而身为镇东大将军的自己在淮南的势力更盛于王凌夏侯玄。司马家的人连妻子都敢杀,又怎么会顾忌自己亲家的身份……可见,“不安”恐怕才是诸葛诞起兵的最直接原因。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诸葛诞在寿春宣布声讨司马逆贼,光复大魏。为了避免重蹈前面王凌等人的覆辙,他特意将起兵时间选在春天,如此一来,司马昭发兵到淮南就会赶上雨季。届时淮河泛滥,就算是二十万大军也是难逃被水淹的命运,自己便可以在城上坐享其成。此外,他写信给东吴重臣孙綝,请其务必发兵救援。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定数,甘露二年的淮南地区偏偏赶上了大旱。从司马昭到淮南的那一天,直到最后寿春城破,老天几乎没有下过一滴雨。而司马昭又兵多将广,在包围寿春的同时还从容分兵击退了孙綝派来的吴军。耗到第二年正月,寿春粮尽,士气早已衰至极点,城池旋即攻破。被活捉的诸葛诞享受了和“前辈”们相似的待遇——灭三族。

  客观来讲,寿春三叛后,司马家将拥护魏室的文武已经基本根除,至于“依样画葫芦,三分归一统”,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