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用4个字毁掉了汉朝400多年的基业,让我们来看看吧

  汉朝,是中国古代国运最长久的一个封建王朝,两汉共计405年的国运,远远超过了唐朝宋朝明朝清朝

  然而,再长的国运,也有终结的时候。到了汉灵帝时期,汉朝因为宦官和外戚争权夺利,加之皇帝本人骄奢淫逸,甚至公开买官卖官,导致国力衰败、危机四伏。发生于184年的黄巾起义,更是给了汉朝沉重的打击。

  令人欣慰的是,汉朝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几乎每一次发生内忧外患后,统治者都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查漏补缺,继续苟延残喘。汉灵帝并不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但他最终还是幸运地平定了黄巾起义。

image.png

  汉灵帝做梦都没有想到,黄巾起义没有做到的事情——摧毁汉朝基业,却被一个汉室宗亲做到了。

  这个汉室宗亲叫刘焉。刘焉,字君郎。他是汉景帝第四子、鲁恭王刘余的后裔。刘焉年轻时因为汉室宗亲身份,得以担任郎中一职。后因老师祝恬去世而离职,在阳城山讲学教授。又因“贤良方正”,被推举到朝廷做官,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在汉灵帝时期,刘焉耳闻目睹朝政混乱、王室衰微的状况,甚为担忧。他注意到,在平定黄巾起义时,各地刺史、太守获得了由朝廷授予的军权,独揽地方军政大权,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朝廷。怎么办呢?

image.png

  188年,刘焉向汉灵帝提出了一个建议,“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刘焉借口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所以,要任用清廉的朝廷重臣担任州牧,到地方去镇守,安定天下。

  汉灵帝也对刺史、太守等人权力过大感到忧虑不安,听到刘焉的建议后,觉得很有道理,批准了。这就是著名的“废史立牧”政策。

  没想到,“废史立牧”政策的确抑制了刺史、太守等人的权力,但他们的权力并没有收到朝廷来,而是造成了一股更大的割据力量——州牧。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各路诸侯,如袁绍曹操袁术刘表刘备吕布等,几乎都是从州牧起家,或者有担任州牧的经历。如果说,刺史、太守等人还能够受到朝廷控制,而州牧就基本上不听朝廷的话了。以至于到了后来,曹操居然敢公然绑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长达24年之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朝四百年基业的毁灭,三国割据局面的形成,都是拜刘焉 “废史立牧” 这四个字建议所赐。

image.png

  就连提出“废史立牧”建议的刘焉本人,也成为这个政策的受益者。当时,他自告奋勇充任交州牧。走到半路上时,听到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心里一股激灵,马上向朝廷打报告,申请去做益州牧。朝廷找准,任命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封为阳城侯。

  在那以后,刘焉父子在益州苦心经营20多年,将益州变成了他们的独立王国。当中原陷入连年战乱的混乱状况时,唯独益州独善其身,基本上没有遭到战乱影响,成为一片难得的“桃花源”,连诸葛亮都忍不住赞为“民殷国富”,向刘备提出夺取益州的战略建议。

  于是,212年,刘备和刘璋反目成仇,大举进攻益州。经过两年多恶战,终于迫使刘璋投降。214年,刘备成了新的益州牧。7年后的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立国号为“汉”,年号“章武”。

image.png

  正如侍中董扶所预言,益州果然有了天子之气。只不过,这天子不是刘焉,也不是刘璋,而是外来的刘备——假如刘焉地下得知,该作何感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