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及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莫里哀

  莫里哀(Molière,1622年1月15日-1673年2月17日),原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 Baptiste Poquelin),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

  莫里哀是他的艺名,法语意为长春藤 。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无病呻吟》,《伪君子》,《悭吝人》等。

image.png

   莫里哀的主要作品:

  《可笑的女才子》(Les Precieuses ridicules,1659年)

  《太太学堂》(l'Ecole des femmes,1662年)

  《伪君子》又名《达尔蒂夫》(Le Tartuffe,1664年)

  《唐璜》(1665年)

  《愤世嫉俗》(Le Misanthrope,1666年)

  《吝啬鬼》又名《悭吝人》(L'Avare,1668年)

  《浦尔叟雅克先生》(Monsieur de Pourceaugnac,1669年)

  《贵人迷》(Le Bourgeois gentilhomme,1670年)

  《无病呻吟》(Le M[2] alade imaginaire,1673年)

image.png

  他的去世震动巴黎。天主教不给他行终敷礼,也不给他坟地。莫里哀夫人只得向国王请求。路易十四认为巴黎大主教有些过分,可能引起人民公愤。最后,大主教勉强批准了出殡,限制在天黑以后,把他埋葬在一个小孩子的墓地。据说,后来再找莫里哀的坟头就找不到了,因为早已让教会挖掉,不知把骸骨抛到什么地方去了。

  歌德说:“莫里哀如此伟大,每次读他的作品,每次都重新感到惊奇。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想模仿他。”歌德又讲他自己“从青年时期就读、就爱莫里哀,我一生向他学习了许多东西。我每年一定要读他几出戏,好叫自己保持一种经常和美好事物的接触。我不仅喜欢他的完整的艺术手法,还喜欢诗人那种可爱的自然、高尚的心灵”。

  歌德的谈话对了解莫里哀有很大帮助。欧洲整个18世纪的喜剧都是从他这里派生出来的。丹麦的霍尔堡、英国的谢里丹、意大利的哥尔多尼等人,都因师法莫里哀而见称于世,但是形象总不及他那样高大。

  莫里哀的戏剧作品的特点是把生活写透,把矛盾写透,把性格写透。他特别重视自然面貌,接近观众。他所创造的每一个人物,无论资产者、贵人、农民、少爷、小姐、佣人、流氓,无论什么样的人,都用合乎各自地位的语言。他的主要人物都有阶级性格做底子。据说,布瓦洛给他起了一个“静观人”的外号,他的敌人也说他有爱观察的习惯。一般人认为他远在资产阶级革命前100多年,就点起了资产阶级革命之火。总之,像他那样勇敢的喜剧作家,后来的喜剧作家和他一比,资产阶级的烙印反而深了,也胆怯得多了。所以法国人说起他来,总爱用“无法模仿的莫里哀”来评价他。

  莫里哀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一位出众的导演,还是一位成就极高的优秀演员,他还培养了一代群星灿烂的表演艺术家。他是法国戏剧历史上贡献卓越的戏剧家,也是整个欧洲戏剧事业发展的推动者。

  莫里哀的戏剧作品,在各国广泛翻译出版,经常演出,中国也早就翻译出版了他的不少著名喜剧,《吝啬鬼》(一译《悭吝人》)、《达尔杜弗》(一译《伪君子》)等剧,常在中国舞台上演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